古文观止·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①。虞无师,其曰师②,何也? 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 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③。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④: “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⑤,而借道乎虞也?” 公曰: “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⑥,则如之何?”荀息曰: “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⑦,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公曰: “宫之奇存焉⑧,必不使受之也。” 荀息曰: “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⑨。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
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 “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 “语曰: ‘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 挈其妻子以奔曹⑩。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 “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注释】 ①夏阳:古虢国的属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②虞: 古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师: 军队。③虢 (guo): 古国名。举: 攻占。④荀息: 晋国大夫。⑤屈: 古地名,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乘: 马。垂棘: 春秋时晋国地名,以出产美玉著称,今在山西省境内。⑥币: 礼物。⑦中府: 宫内的府库。⑧宫之奇: 虞国大夫。存: 在。⑨知: 同“智”。⑩奔: 出奔、逃亡。曹: 古国名,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
【译文】 不是国家而说“灭”,是重视夏阳。虞国没有军队,这里说虞国的军队,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排在晋国前面,所以不能不说虞国的军队。它排在晋国之前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灭夏阳的主谋。夏阳是虞国与虢国的边塞城邑,灭了夏阳,虞国与虢国都将被攻取。
虞国是灭掉夏阳的主谋,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晋献公打算攻打虢国,大夫荀息说: “君王您为什么不用屈地出产的名马和垂棘出产的璧玉作为礼物去向虞国借路呢?” 献公说: “这些可是晋国的宝物啊。如果虞国收下我的礼物却不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说: “这是小国用来事奉大国的礼数。如果它不借路给我们,必定不敢收我们的礼物。如果收下我们的礼物而把路借给我们,这就像是我把璧玉从宫中府库取出来保存在宫外的库房中,把宝马从内厩牵出来养在外厩一样。” 献公说: “宫之奇还在虞国,他一定不会让虞君接受礼物的。” 荀息说: “宫之奇的为人,是心里明白事理而行为懦弱,又是从小在国君身边长大的。自己心里明白,所以说话就简略,懦弱则不能强谏,从小在国君身边长大,国君就会不重视他的话。况且有这么好的珍玩宝物在眼前,而亡国之灾却在另一国灭亡之后,这种事是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想得到的。我猜想虞国国君只具有中等以下的智力。”
献公于是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说: “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而礼物丰厚,一定会对虞国有所不利的。” 虞公不听劝谏,收下了晋国的礼物,答应借路。宫之奇又劝谏道: “俗话说: ‘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寒’,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吧?” 宫之奇随后带着妻子儿女出逃到曹国去了。
献公灭掉虢国,五年后攻占了虞国。荀息牵回了宝马、取回了璧玉,对献公说: “璧玉还是原来的样子,马却变老了。”
【鉴赏】 本文在《谷梁传》里算是写得比较好的。它记录了晋献公欲伐虢,荀息建议给虞国献礼借道,对虞国君臣分析十分中肯,认为宫之奇 “中知” 以上智力,虞君“中知” 以下智力。后来事实印证荀息的判断是无误的。对话十分生动,结尾以荀息的诙谐作结,富有戏剧性。不过,宫之奇提出的 “唇亡齿寒”,则是千古以来邻国相处的重要原则。
礼记《礼记》是儒家五经之一,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分。据说《礼记》原有一百三十一篇,汉宣帝时,戴德删定为八十五篇,此为 《大戴礼记》。其后戴德之侄戴圣再次删定为四十六篇,此为 《小戴礼记》。东汉时,马融增入三篇,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的本子。其中的大部分是战国时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所记。它记载的主要是儒家的礼仪制度,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古代的社会情况。《檀弓》是《礼记》 中的一篇,分为上、下篇,主要记载礼仪制度、注意事项、孔子和门人及其他历史人物有关礼制的言论、行为,其语言简洁质朴,有一定的文学性。
上一篇:《古文观止·明文·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鉴赏
下一篇:《古文·袁家渴记》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