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馀,而形貌昳丽①。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②,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是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①邹忌: 齐人,有辩才,齐威王时任相。修:修长,身高。昳(yi) 丽:俊美而有风度。②旦日: 第二天。③私我: 偏爱我。④刺: 举刺,指责。谏: 本为建议,此为规劝、揭露。谤议: 讽刺、议论。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相貌堂堂,潇洒俊美。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对镜自照,问他的妻子说: “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较,哪个美呢?” 妻子回答说: “你美极了,徐公怎能及你呢!”城北徐公,是齐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又问他的妾说: “我跟徐公比,谁美?” 妾回答说: “徐公哪能赶得上你美呢!”第二天,客人从外面来,邹忌陪他坐着闲谈,又问客人说: “我和徐公哪个美啊?” 客人回答说: “徐公不如你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到他家,邹忌仔细观看,觉得自己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更感到远远不如。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着白天的事情,终于悟出了一些道理,心里说: “妻子说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她偏爱我; 妾说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她惧怕我; 客人说我比徐公美,是因为他有事求我。”
于是,邹忌进朝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但是,妻子爱我,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请求,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有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市。后宫姬妾,左右亲从,没有不偏爱君王的;朝廷的大小臣子,没有不惧怕君王的; 国境之内的人士,没有一个不对君王有所请求的。由此看来,君王受的蒙蔽太深太重了!”
齐威王恍然大悟,称赞地说: “你讲得很好!” 于是,立刻颁布命令,说:“所有大臣、小吏、平民,能够当面批评指责我的错误的,受上等奖励; 能够写书信规劝指出我的错误的,受中等奖励; 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讽刺我的错误并传到我的耳里来的,受下等奖励。”命令刚一下达,群臣活跃,纷纷去提意见,批评时政,王宫里进谏的人多得像赶街市一样。数月之后,人稀少了,偶而才有人进宫提意见。一年以后,虽然有人想提意见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个消息,都来朝附齐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决胜千里之外,安坐朝廷上就打了胜仗啊!”
【鉴赏】 本文通过齐相邹忌用自身生活经历中的“小事”作比,劝告齐威王听取全国臣民意见的 “大事”,以革新政治,强国富民,从而塑造了一个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富有自知之明,善于分析事理,一心为国,具有求是精神的古代政治家形象,同时也展现了齐威王虚怀若谷,敢于正视自身缺点错误的古代贤明君主的风度与襟怀。
本文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是邹忌与徐公 “美” 的对比,一是邹忌 “家事” (小事) 与齐威王 “国事” (大事) 的对比。
邹忌美,徐公更美。但邹忌问妻子、妾、客人时,均说邹忌比徐公美。此时,邹忌并未昏昏然,当徐公来时,他仔细观看徐公并自照镜子审视,发现自己远不如徐公美。继而夜寐沉思,悟出了妻爱、妾怕、客求而说假话奉迎他的道理。这一对比,突现了邹忌是一位颇能自知,善于探究事情根底的谋士。
邹忌并未到此为止,而是由他的 “家事” (小事) 想到了齐国的 “国事”(大事),于是他用“家事” (小事) 与 “国事” (大事) 对比,规劝齐威王,说齐威王远比自己权高位重,宫妃左右莫不偏爱他,所有臣僚莫不怕他,天下百姓莫不有求于他,这些人为了一己目的,都会说假话,阿谀奉承他,可见齐威王更听不到真话,受蒙蔽会更深更严重。这一对比,又突现了邹忌是一位关心国家大事,力图振兴国家的良臣贤相。
此外,文章写齐威王听完邹忌的 “谏言” 之后,用 “善” 和 “乃下令” 四字,以极其简练的笔法再现了齐威王勇于纳谏、敢于听取不同意见的英明果断作风。接着,以“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和燕赵韩魏皆来朝的事实,表明齐威王广开言路,“战胜于朝廷” 的效果,反衬邹忌“进谏”产生的巨大作用。
文章就是这样在“对比” 和层层递进、严丝密扣中,展现了一幅君臣同心,进谏纳谏,上下协力,励精图治,强国富民的政治图景,即使在今天,对我们兴邦建国,仍有极大的启迪!
上一篇:《古文·送薛存义序》鉴赏
下一篇:《古文观止·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