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苏轼·上梅直讲书①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②。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 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③。夫子曰: “匪兕匪虎④,率彼旷野。吾道非耶⑤?吾何为于此?” 颜渊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⑥。虽然⑦,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⑧。”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⑨,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⑩,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 而又有梅公者(11),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12)。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13)。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14)。诚不自意(15),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馀年间(16),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17)!
《传》 曰(18): “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释】 ①梅: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梅宛陵。他在仕途上极不得意,但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是宋初大诗人。直讲:官名,梅尧臣当时任国子监直讲。书: 信。②轼: 自称名,谦称。《诗》: 指《诗经》。本只称《诗》,后世称为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 “风”、“雅”、“颂”三大类,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鸱鸮》 (chixiao):《诗经·豳 (bin) 风》篇名,旧说成王对周公有误会,周公为鸟言以自比,以赠成王,明其忠爱王室之情。《书》: 《尚书》,又称《书经》。君: 尊称。奭 (shi): 召公名。成王幼,召公和周公共同辅佐成王,而管叔和蔡叔散布流言,说周公企图篡夺王位,召公对周公也深表怀疑,于是周公便撰写 《君奭》篇,以剖白心迹。窃: 暗暗地、偷偷的意思。周公: 名旦,周文王 (姬昌) 之子。他辅佐兄武王 (姬发)灭殷,建立周王朝。③《史》: 《史记》。它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最早的通史,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孔子: 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儒家的创始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陈、蔡: 春秋时代陈国和蔡国。颜渊: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鲁人,孔子的学生。仲由: 字子路,春秋时卞人,孔子的学生。④夫子: 孔子。匪兕 (si) 匪虎: 匪同“非”。兕,雌犀牛。⑤道: 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主张。⑥至: 最极。容: 采纳,容纳。⑦虽然: 古汉语中的 “虽然” 是由两个词组成。“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虽然”,“然”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如此”、“这样”。此处可译为 “虽然如此”、“虽然这样”。⑧宰: 家臣。⑨徒: 学生,门徒,徒弟。乃: 代词,表示时间,相当于“就”、“才”、“于是”。⑩管、蔡: 管叔、蔡叔。管叔名鲜,蔡叔名度,都是周武王之弟。(11)欧阳公: 欧阳修,字永叔,吉水 (今江西) 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公,敬称。孟轲: 字子舆,战国时邹 (今山东邹县一带) 人。他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韩愈: 字退之,河南河阳 (今河南孟县西) 人。唐文学家、哲学家。他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梅公: 梅尧臣。(12)飘然: 人神态潇洒或事物飘摇的样子。(13)对偶声律之文: 诗和骈文。升斗: 一升一斗,言其甚少。度 (duo): 推测,估计。(14)礼部: 古代管理国家的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事务的官制。执事: 在书信中对收信人的敬称。此指梅尧臣。(15)不自意: 自己没有想到。(16)先容: 事先请人介绍、说情。请属: 属,通 “嘱”,请托的意思。向: 过去,以前。(17)闾巷: 里巷。易: 换。(18)《传》: 泛指经书。
【译文】 我每读《诗经》读到 《鸱鸮》篇,读《尚书》 读到 《君奭》篇,常常暗地里悲伤周公的不遇。等到读了 《史记》,看见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两国之间被围困,可是弹琴唱歌的声音不断,还跟颜渊、仲由一类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 “我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在那旷野里奔跑,是我的政治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到这样地步?” 颜渊说: “老师的道理很远大,所以天下的人不能够容纳; 虽然这样,但是不能容纳又有什么害处呢? 不能容纳这才显现出您是品德高尚的人。” 孔子自然而然地笑着说: “回,假使你有很多钱,我愿为你管账。”天下虽然不能容纳孔子的政治主张,可是他和他的学生已感到满足,是这样的互相快乐。于是,我现在知道周公的富贵,有时候反而不如孔子的贫贱。以召公的贤明,以管叔、蔡叔的亲近,然而不知道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有谁和他一同享受这富贵? 可是孔子之所以和他共处贫贱的,都是天下的贤才,那么在这方面也足以快乐了。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开始知道读书。听说现在天下有欧阳公这人,他的为人像古代的孟轲、韩愈一样; 而又有梅公这个人,跟从他交游,并且同他议论古今。后来到了壮年,才能诵读他们的文章词赋,仿佛看见他们的为人,想必他们一定是飘然地脱去世上尘俗的快乐而自乐其乐吧? 正在学习诗、词、赋,求得一升一斗的薪水,自己估计没有机会进见诸公的面。来京城一年多,不曾看见他的大门。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多聚集在礼部考试,您和欧阳公亲自来考试我们,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获得第二名。后来听说,您喜爱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欧阳公也因我能够不做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因此录取的原因就在这里了。没有左右的人替我事先说情,也没有亲朋好友替我请托,而过去十多年只听到名字而不能见到的人,一下子就成为知己。退一步思考这件事,一个人不可以苟且地求富贵,但也不可以只求贫贱,有大贤人在这里,自己能成为他的学生,就也足以依靠了。如果求一时的侥幸,跟从许多车马和数十个人,使里巷的小百姓聚集起观看并且赞叹,怎能换取这种快乐呢!
经书上说: “不埋怨天,不埋怨人。” 因为悠闲无事,可以度过所有的岁月。您的声名充满天下,而官位不过五品,您的面色温和不恼怒,您的文章宽厚、敦重、朴实却没有怨言。这必定有所快乐吧! 正是这个道理。我愿意参与和听听你的教诲。
【鉴赏】 宋仁宗嘉祐二年,苏轼应试进士考试时,撰写了 《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这次考试,欧阳修是主考官,梅尧臣为参评官。欧阳修和梅尧臣对苏轼的应试之文极为赞颂,因苏轼不知其文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的出处,录为第二名。苏轼对于欧阳修、梅尧臣的认可,十分感激,因而撰写了这封感谢信。但是撰写这封感谢信时,梅尧臣担任国子监直讲,所以称他为“梅直讲”。
本文先交代了撰写感谢信的缘由。苏轼撰写这封感谢信的主要缘由,是获得了贤人作知己。先以富贵如周公的不遇,贫贱如孔子有弟子为知己,两相对照,引出了自己遇欧阳修、梅尧臣知己之乐,表达了“窥其门”的心愿。接着,叙说了欧阳修、梅尧臣为何值得作者感谢。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苏轼被欧阳修、梅尧臣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其二,梅尧臣和欧阳修对苏轼的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梅尧臣评价为,“以为有孟轲之风”; 欧阳修评价为,“不为世俗之文”。从而肯定了欧阳修、梅尧臣的公平正直,客观求实的品格。最后,赞扬了欧阳修、梅尧臣的可贵精神,并表示将向他们学习,“轼愿与闻”。全篇意境深远,委婉有致,言辞恳切,用语得体,不亢不卑。
上一篇:《古文观止·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鉴赏
下一篇:《古文观止·宋金元文·苏轼·上梅直讲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