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冯煦·跋成恭恪临庙堂碑
往与恭恪羁栖【1】冶山,校雠【2】之暇,每以学书自娱,而皆向往虞秘监。以唐初诸家,唯秘监于山阴法乳【3】所得为多也。恭恪学庙堂碑,予学破邪论。予作辍不恒,于秘监无纤芥之得, 而恭恪晨模暝写【4】,不懈益勤,临庙堂凡数十通。此册则其甲申冬十一月所临也。静穆中和,几破秘监之扃【5】而洞之。与世之以软媚为秘监者相万【6】也。所居在冶上之颠,飞阁冠之,下荫丛竹数百竿,凉碧沁衿带闲。风来,韵于碎玉,穷阴沍寒,积雪在地,青灯莹然,万象凄寂。时有冻雀踢败叶而堕,疑为鬼物。恭恪枯坐泚翰【7】,与秘监相酬对,不复知人间得丧荣郁喧寂事。其标寄萧淡,度越流辈,宜其书之深造自得也。今距恭恪作书时,三越终星【8】,所居已易为讲肆。群儿吚唔其中,牛医马磨【9】,出没亡时。求如者日孤县物表,尘嚣不侵【10】,与恭恪日手一编,啸傲【11】羲皇以上,邈若旷世,宁【12】可复得。恭恪宰树既拱,予累然一老,十指如椎【13】,所书比之春蚓秋蛇,几几不可辨识,循省是册,忽不觉百感之横集也。戊午七夕,金坛冯煦跋于白田寄庐,时年七十又六。
【注释】
【1】 羁栖: 停留。
【2】 校雠: 校对。
【3】 法乳: 书法的精髓。
【4】 晨模暝写: 早晚摹写。
【5】 扃 (jiong): 从外面关门的闩、钩等。
【6】 万:极、很。
【7】 泚翰: 如同洒墨在纸上那样鲜明。泚(ci)。
【8】 三越终星: 三年。
【9】 牛医马磨: 牛医, 黄宪, 其父为牛医, 谓之牛医儿。马磨, 邵俱排摈许靖, 不得齿序, 以马磨自给。
【10】 孤县物表, 尘嚣不侵: 超脱尘世,县同悬。
【11】 啸傲: 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12】 宁: 难道。
【13】 十指如椎: 屈伸不自如。
【赏析】
成恭恪原名肇隶, 字麐泉, 曾做过直隶灵寿 (今正定) 县令。庚子年间 (1900), 八国联军入京时, 成不忍目睹骚乱的情景而自杀, 恭恪是谥号。作者冯煦为他所临的庙堂碑写跋, 所以称《跋成恭恪临庙堂碑》。
文章的开头, 作者写了自己和成恭恪曾一起滞留在冶山, 校阅文稿之余瑕常在一块儿研摩书法。他们都喜欢唐代余姚人虞世南的书法, 在他们看来, 虞秘监的书法深得王羲之法书的精髓。在临虞秘监书法——庙堂碑时, 成恭恪勤奋不怠, 始终如一, 从时间上看, 成恭恪“晨模暝写”; 从数量上说,“凡数十遍”,并以自己临破邪论的“作辍不恒”, 来衬托成恭恪的锲而不舍。由于自己“作辍不恒”, 所以“无纤芥之得”; 由于成恭恪“不懈益勤”, 所以甚有所获, 以致“几破秘监之扃而洞之”。
作者为临庙堂碑写跋, 是肯定赞扬成恭恪的书法精妙, 首先肯定成恭恪学书的态度, 学书的刻苦, 学书之所得, 这样的赞扬就不是溢美之词。作者因为曾与成恭恪同居且同学, 自然最有发言权, 那么他谈及的情况很容易推动世人去鉴赏这本临写的庙堂碑, 这就是作跋的深意所在。
接着写成恭恪由于多年深入学习, 所以深得虞秘监书法的真谛, 与世上的一般人认为虞秘监书法的特点是软媚则大相径庭。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与世之以软媚为秘监者相万也”, 足见成恭恪所临之碑帖确有所获。
文章的笔锋一转, 突然描绘起成恭恪所居住的环境, 古朴、优雅、风景如画, 其目的之一是写成恭恪专心技艺, 不暇外慕, 潜心学书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另外则是以风光衬托成恭恪笔意之高雅。成恭恪所居的冶山之颠上有飞阁,下荫丛竹百竿,每当春夏之时节,清凉和碧绿,几乎可以渗入衣襟之间,微风吹来发出之声,极像碎玉相击。到了秋尽冬来时节。这里极其闭塞寒冷,一片萧条、寂静,积雪在地,晶莹剔透。冻雀踩下败叶堕落之声,都让人毛骨悚然,在这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里,成恭恪依然不怕枯燥,苦练秘监之书法,以致不知人间尚有得失、荣辱及喧静之事,可见学书用心之专一。
成恭恪所临的庙堂碑是甲申年十一月,即1884年的冬天,到了1887年也就是:“距恭恪作书时,三越终星”,作者曾去成所居之旧址,目睹该处已改为私塾。孩童们读书琅琅之声不绝于耳,其中类似“牛医、马磨”之辈“出没无时”,而寻求那种静谧,超脱尘世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已经是不可能复得了。
作者对成恭恪法书之赞扬转为对故地的怀念,前尘历历,往事如昨,对旧事的回忆,也表达了对旧友的崇敬之情,进而对过去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表现出难以忘怀的遐想。作者手里拿着碑帖,突然思想一下子就回到现实,慨叹成恭恪墓地的大树或许有一拱粗了吧!而自己呢,也俨然是毛发皤皤的衰孱老者,十指如椎般的迟钝,特别想到自己写的字,如“春蚓秋蛇”,几乎不可辨识。仔细按页审视这碑帖,更感到笔意的优雅,于是百感交集,提笔行墨写下了这么一篇跋。
通篇文章用字极为简练,全文仅四百余字,但内容含量极大。语言清新、优美,无论写人、写事、写情、写景都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都富有极强的魅力。特别是作者情真意切,字字句句都似从肺腑中倾泻出来。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作者不仅对挚友成恭恪有深情,就是对故地冶山的一草一木也是脉脉含情。例如,作者勾勒冶山的“飞阁”、“丛竹”、甚至写“积雪”和“败叶”也都表露出热爱、留恋之情。特别是结尾。作者“循省是册”,“百感横集”,似乎所有情感一下子都涌出一般,说不清是怀念,是婉惜;是留恋,是遗憾;是悲凉,还是喜悦。真可以说达到了传神的艺术境地,取得非凡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文章中还使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这也是该文的另一个艺术特色。为了突出成恭恪学有所成,在态度上,在所取得的成就方面都作了对比。例如,写成恭恪“晨模暝写”而自己“作辍不恒”。成“几破秘监之扃而洞之”, 自己则“于秘监无纤芥之得”;成所临庙堂碑“与世之以软媚为秘监者相万”,而自己所书“比之春蚓秋蛇,几不可辨识”。几经对比,就清楚地显现出两个人在研摩书法上的高下,从而有效地表明了成恭恪所临之碑帖是艺术的珍品。
在写冶山旧居的景象时,将春夏时节和秋冬时节以及过去和现在都作了对比。例如, 写冶山春夏的清凉、碧绿、“渗入衣襟”, 而琤之声象碎玉相击, 到了秋冬时节, 却“穷阴沍寒”万象凄寂, 一经对比, 突出了冬日环境的恶劣, 就是在此种恶劣严酷的环境下, 成也依然“枯坐泚翰”, 也仍是“晨模瞑写”, 这就更见其锲而不舍的精神了。
写过去冶山景象, 突出环境的“静谧”,这里几与世隔绝, 而这种独特的环境也促成成恭恪忘记尘世间的荣辱和人世间的喧寂, 潜心“与秘监相酬对”, 但是“三越终星”之后, 今日之冶山早已“易为讲肆”,“群儿吚唔其中”, 一片嘈杂, 而这种环境只能造就“牛医马磨”之辈。面对着这种事过境迁的现实, 不难看出作者的婉惜之情。造就成恭恪学书的客观环境不复存在了,挚友成恭恪又无处可觅, 想到“恭恪宰树既拱”内心无限凄怆, 联系自身虽未就木, 却“累然一老, 十指如椎”。过去朝夕相处“学书 (以)自娱”而今空握挚友遗稿, 怎能不感慨万千呢!
上一篇:《古文观止·梁启超·跋周印昆所藏左文襄书牍》鉴赏
下一篇:《古文观止·《左传》·蹇叔哭师》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