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沈君, 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徒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 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1】。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 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2】,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3】。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 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 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4】,寻且坐罪罢去【5】;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6】,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
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 《小弁》之怨亲【7】、《巷伯》之刺谗以下【8】, 其忠臣、 寡妇、 幽人、 怼士之什, 并列之为 《风》, 疏之为 《雅》, 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9】, 特悯其人, 矜其志, 犹曰: 发乎情, 止乎礼义;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 屈原之骚疑于怨【10】, 伍胥之谏疑于胁【11】, 贾谊之疏疑于激【12】, 叔夜之诗疑于愤【13】, 刘蕡之对疑于亢【14】, 然推孔子删 《诗》之旨而裒次之, 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 而海内之荐绅大夫【15】, 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 集中所载 《呜剑》、 《筹边》诸什, 试令后之人读之, 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而作之忾也, 固矣。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 出而览观焉, 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16】。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 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 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 予故不著。
【注释】
【1】 馘 (guo): 被杀者的左耳。 古时作战凭割取敌人的左耳来计功。
【2】菅 (jian) 刈: 割草。 菅: 草名。 这里指像割草一样残害百姓。蒙: 欺骗。
【3】 诸什: 诸篇。
【4】 阃 (kun) 寄: 统兵在外的人。 阃: 特指部门的门槛; 寄: 托付。
【5】 寻: 不久。 坐: 因。
【6】 裒 (pou) 辑: 搜集、 编辑。 裒: 聚。
【7】《小弁》: 《诗·小雅》篇名。 相传为西周末年, 周丞王听信宠妃褒姒的谗言, 废掉太子宜臼。 宜臼被废后, 作 《小弁》诗, 抒发自己被弃逐以后的忧怨。
【8】《巷伯》: 《诗·小雅》篇名。 相传巷伯被谗而受宫刑, 气愤之下作此诗。
【9】遽遗:骤然删除。
【10】屈原之骚: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贵族。辅佐楚怀王。后受贵族子兰、靳尚等人谗毁,被放逐。“骚”即屈原所作的《离骚》,抒写他的理想抱负和这种抱负不能实现的悲愤心情。
【11】伍胥之谏:伍胥,即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谏:指劝吴王拒绝越王勾践的求和,并停止伐齐,被夫差赐死。
【12】贾谊之疏:贾谊,西汉初期杰出的文学家、政论家。他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后受排挤被贬,不久抑郁而死。
【13】叔夜之诗:指嵇康的《幽愤诗》。嵇康,字叔夜。魏晋之际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被司马昭所杀。《幽愤诗》是嵇康被捕后在狱中写的。
【14】刘蕡(fen)之对:刘蕡,唐代人。文宗(李昂)时应贤良对策,激昂慷慨,怒斥宦官罪行而被黜落。对:指刘蕡所上对策。
【15】荐绅:同“绅”,本指古代官员的一种装束,这里代指官员。
【16】识(zhi)之:记下这篇序。识:记。
【赏析】
《青霞先生文集序》选自《茅鹿门集》。可视为茅坤的代表作。
沈青霞即沈炼,字纯甫,别号青霞山人,明代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锦衣卫经历。嘉靖年间,世宗昏愦,奸臣当道,朝廷腐败,力衰财尽。沈炼为人刚直,忧国忧民,嫉恶如仇。尤其痛恨由于严嵩的贪鄙奸恶,导致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的入侵,他上疏痛骂严嵩“贪婪之病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疏中列数其十大罪状,请求皇上诛戮奸臣,“以谢天下”。但是,昏庸的世宗不识其奸,而严嵩又善在世宗面前搬弄是非。结果,严嵩毫毛未损,沈炼却以诋诬大臣之罪被廷杖,谪佃保安。后来,严嵩又指使其党羽诬蔑沈炼谋叛,把他逮捕处死,沈炼的两个儿子也遭杖杀。嘉靖四十四年,严嵩父子被罢官、处死。沈炼的子弟大呼:“沈公可瞑目矣。”沈君的门生俞君搜集编辑了他生平所著的诗文若干卷,刊刻流传,他的儿子以敬来请茅坤作序。茅坤深深敬佩沈炼的为人,且与沈有着相似的遭遇。便欣然写下了这篇序文。
沈炼的事迹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除了茅坤所写的《青霞先生文集序》之外,有关沈炼父子与奸相严嵩斗争事迹的作品,后世屡有创作。如江盈科《明十六种小传》中有“沈小霞妾”。冯梦龙据此演绎为《喻世明言》中的一篇话本“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揭露了严嵩父子的结党营私,排斥异己,陷害沈炼一家的罪行。《情史》等书亦有所载。沈炼之事也是戏曲演出的一个重要题材,老舍同志就曾把此事改编成《青霞丹雪》一剧。
茅坤的这篇序文没有采用着重评述作品的惯例, 而是以大量笔墨介绍了沈炼忧国忧民, 敢于直谏的精神, 对其悲惨遭遇, 抒发了强烈的痛惜和激愤之情。 文章的第一、 二自然段, 介绍了沈青霞生平。 开篇直接点明他直言敢谏的高贵品质,“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诋”是指责意,“构”是指虚构、 捏造。 这里一“诋”一“构”对比鲜明地写出了沈炼的磊落直言和严嵩的卑鄙下作。 接下去介绍了沈炼被流放到边塞的情况。 流放, 对他来说, 只是略有失意感。“累然”二字既形象又精炼地写出了他的心理变化。 但当他痛心地看到蒙古鞑靼部俺答汗内侵; 看到边帅不仅束手退避, 还无辜杀戮百姓冒功请赏; 看到百姓的痛苦, 他气愤、 苦闷、 忧郁,“数呜咽欷歔”。 上书谴责无望, 只得以诗歌文章作为发泄积郁和讥刺时政的工具。 据 《明史·沈炼传》载: 在边塞, 沈炼颇受当地人的敬重, 请他当老师, 教习乡中子弟。 他除了撰写诗文揭发边防黑幕, 抨击时弊外, 在教习之余, 缚李林甫、 秦桧及严嵩的模拟草人, 聚弟子攒射。 他还“踔骑居庸关口, 南向戟手詈嵩, 复痛哭乃归”。 他措词激切的诗文使得“上下震恐”最终被严嵩父子构陷处斩。
文章第三、 四自然段是对沈炼诗文价值的评论。 从这一部分看, 作者的着眼点不在于研究推敲文章词句是否工巧, 而是突出沈炼的为人与他诗文创作的关系, 评论其思想价值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这是和文章第一部分论叙他的人品统一的。
“若君者, 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首先, 作者用反问句的形式肯定沈炼是一位正气磅礴的仁人志士, 他的作品也和他的人品一样, 正是秉承了古代有志之士的风格。 作者以为, 诗文没有必要都唱统一的歌功颂德的调, 都说中正平和、 不偏不倚的话, 完全可以有怨怼和讥刺, 可以有激烈和愤恨,“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根据这种观点, 在反问句之后, 作者先引证了孔子删 《诗》的原则: 不以是否合于“中声”为标准。 那些“忠臣、 寡妇、 幽人、 怼士”的篇什“不可胜数”的被分别编入 《诗经》的 《大雅》和《小雅》之中。 并具体地以出于怨恨的 《小弁》篇和出于愤怒的 《巷伯》篇为例, 来说明孔子很注意那些内容有价值, 能打动人心的作品。 紧跟着, 又以排比句的形式例举了屈原、 伍子胥、 贾谊、 嵇康、 刘蕡等人的文辞诗赋, 他们的作品有怨恨、 有激烈, 有愤怒甚至过分, 也都不合于“中声”, 但都有其不同的存在价值。根据以上事实, 顺理成章地证明了沈炼是古代有志之士的继续。 他的作品激昂慷慨,“其文章劲健有气, 诗亦郁勃磊落, 肖其为人”(《四库提要》语), 具有发扬正气打击奸邪的作用, 应当传之后世。 茅坤和王慎中、 唐顺之、 归有光等人被称为明代的“唐宋派古文家”。 强调文章和道的关系, 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唐宋派”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此篇这个特点就很突出。 作者对沈炼诗文推崇备至, 实际上在于对其人格的推崇,由此可看出,茅坤首先注重的是诗文内容的倾向。
文章虽是一篇短制小序,但写得情真意挚。整篇行文采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字里行间积蕴着深沉的感慨。如第一部分中,为了加重对沈炼人格的评价,在叙述其生平的同时有两处恰到好处的议论:“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作者直抒胸臆,肯定其直言敢谏的铮铮铁骨和令人尊敬的高贵品质。再如:在对沈炼诗文作了认真的评价后,写道:“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这里,为了突出对沈炼的仰慕,作者直接评价其诗文的作用,加之感叹句和反问句的综合运用,把深沉的感情很自然地表现了出来。
结构谋篇、条理井然是这篇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此篇小序很注意选材和布局:先介绍沈炼的生平,作者没有罗列其一生中的琐碎小事,而是用极简净的笔墨,突出他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性格。正是因为他为人耿介正直,才遭到坏人的构陷。介绍生平是为了肯定其人格,为君子立碑。这样很自然地转入第二部分对沈氏诗作进行评价。他那些“足以寒贼臣之胆”的诗作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文章从人写到文,最后点出自己的意图,整篇文章脉落清晰,简洁有力,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对一个人人格的评价,诗文的评价,真可谓匠心独运。
文从字顺,语言流畅质朴是本文写作上第三个特点。文章中无论是对沈炼生平的介绍,还是对其诗文的评价,都给人一种信手写出的感觉,语言明白如话,不假藻饰,毫无佶屈聱牙之处,娓娓道来,意味深长,读之琅琅上口。另外,文章语言在畅达质朴之中富于变化。反问句、排比句、感叹句的使用增强了论述的力量;错落变化的句式构成了尺水兴波、曲折有致的文势,这些都使文章于通俗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这一点上,对我们认识“唐宋派”散文的语言特点也有极大的帮助。
上一篇:《古文观止·宋金元文·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鉴赏
下一篇:《古文观止·梅曾亮·上某公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