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让开府表
羊祜
臣祜言(1): 臣昨出(2),伏闻恩诏(3),拔臣使同台司(4)。臣自出身以来(5),适十数年。受任外内(6) ,每极显重之地(7)。常以智力不可强进,恩宠不可久谬(8),夙夜战栗(9),以荣为忧。臣闻古人之言,德未为众所服,而受高爵,则使才臣不进; 功未为众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10)。今臣身托外戚(11),事遭运会(12),诫在宠过,不患见遗(13)。而猥超然降发中之诏(14),加非次之荣(15)。臣有何功可以堪之(16),何心可以安之? 以身误陛下、辱高位(17),倾覆亦寻而至(18)。愿复守先人敝庐,岂可得哉(19)! 违命诚忤天威,曲从即复若此(20)。盖闻古人申于见知(21),大臣之节,不可则止(22)。臣虽小人,敢缘所蒙,念存斯义(23)。今天下自服化以来,方渐八年(24),虽侧席求贤(25),不遗幽贱(26) 。然臣等不能推有德,进有功(27),使圣听知胜臣者多,而未达者不少(28) 。假令有遗德于板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29),而令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30)! 且臣忝窃虽久(31),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极宠(32),等宰辅之高位也(33)。臣所见虽狭,据今光禄大夫李喜(34),秉节高亮(35),正身在朝;光禄大夫鲁芝(36),絜身寡欲(37),和而不同(38);光禄大夫李胤(39),莅政弘简(40),在公正色(41)。皆服事华发(42),以礼终始(43)。虽历内外之宠,不异寒贱之家,而犹未蒙此选(44),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45)?是以誓心守节(46),无苟进之志(47)。今道路未通,方隅多事(48),乞留前恩(49),使臣得速还屯(50),不尔留连(51),必于外虞有缺(52),臣不胜忧惧(53),谨触冒拜表(54)。惟陛下察匹夫之志不可以夺(55)。
〔注释〕(1)言: 讲,禀白。上表的起首套语。(2)出:即出沐,休沐。为古代官吏例假。汉代每五日一休沐。(3)伏闻: 俯伏听命。古代文书中下对上用的谦词。恩诏: 帝王降恩的诏书,这里指任命羊祜为开府的诏书。(4)拔: 提拔,超授。使同台司: 台司即司徒、司空、太尉三公,三公可自设幕府。羊祜被授“开府仪同三司”。(5)出身: 指作官,出仕。(6)外: 地方。内: 朝廷。羊祜外为荆州都督,内曾为中领军,入值殿中。(7)极: 达到最高限度。显重: 位显权重。(8)强(qiang) : 勉强。谬: 谬妄。这里指逾分,自非其才而处其位。(9)夙夜: 早晚。战栗: 形容惶恐不安。(10)服: 信服。爵: 爵位。才臣:有才之臣。进: 进荐,进身。归: 众望所归,与上“服” 为同义互文。劳臣: 有功之臣。劝: 勉励,以上两句语出《管子·立政篇》。(11)身托: 寄身于。外戚:帝王的母族或妻族。羊祜为景献羊皇后的弟弟,故云。(12)运会: 时运际会。(13)诫: 警惕。宠过: 过分得到宠爱。患:忧虑。见遗: 被遗弃。(14)猥(wei) : 谦词,犹言辱。超然:高超貌。降: 降下,颁布。发中: 由宫中颁出,由皇帝亲自下令。(15)加: 施予。非次:不按寻常次序,越级。(16)堪: 能够承当。(17)辱:辜负,玷辱。(18)倾覆: 倾身覆家,指不堪重任而得罪。寻: 相继,接着。(19)先人: 指祖先。敝庐: 谦称自己的祖屋。(20)违命: 违背命令。忤:触犯。天威: 帝王的威严。曲从: 委曲顺从。复: 又,更。若此:如此,指将得倾覆的后果。(21)申: 舒展。见知: 受知遇,被重用。语见《晏子春秋》。(22)节:风范,应守的行为准则。不可:不合,指不能胜任。止: 停止。(23)敢: 岂敢。缘: 凭藉。蒙: 蒙受,指受皇帝的恩德。念:心。斯义: 这道理,指“大臣之节”。(24)服化:四方顺服教化,指接受晋朝的统治。方: 正,才。渐: 进入,经历。八年: 指晋朝立国后的第八年,即晋武帝泰始八年(272) 。(25)侧席: 侧身而坐,虚正席以待贤良。(26)遗: 遗漏。幽贱: 指隐居未仕的贫穷之士。(27)推:推举。有德: 有道德之人。有功: 有功之臣。(28)圣听: 皇帝的听闻,敬词。胜: 超过。达: 显贵。(29)假令: 如果。板筑:筑墙。相传商代贤士傅说在傅岩筑墙,商王武丁用以为相。屠钓:指屠宰牲畜和钓鱼。吕尚未显时曾屠牛于朝歌、垂钓于渭滨。以上两事均借指隐居未遇的贤人。(30)令: 如果,使。朝议: 朝廷的评议。非:不对。处: 居,对待。(31)忝窃: 非分地窃据其位,自谦居其位不勤其事。(32)未若:没有象。文武之极宠: 最高恩宠,指被任为车骑将军和开府仪同三司之职。(33)等:相当。宰辅: 谓三公。(34)光禄大夫:官名,魏晋时多为加官和褒赠之官。李喜: 字季和,上党人,少有高行,曾官仆射,年老退位,拜光禄大夫。(35)秉节: 秉守节操。高亮:高尚光明。(36)鲁芝: 字世英,扶风人,官镇东将军,征光禄大夫。(37)絜(jie) 身: 絜同“洁”,保持自身纯洁。寡欲: 节制欲求。(38)和而不同:指君子心和能合群而所见不苟同。(39)李胤: 字宣伯,辽东人。官尚书仆射,转光禄大夫。(40)莅政: 服职任政。弘简:宽弘简略。(41)在公:从事公务。正色: 持严正的态度。(42)服事: 从事公职。华发:花白的头发。(43)礼: 礼法。终始: 自始自终。(44)历:经历。异: 有分别,不相同。选: 铨选授官,羊祜以为李喜、鲁芝、李胤三人更应授予开府仪同三司之高位。(45)越: 超越。塞: 满足,符合。望: 期望。少益: 稍有好处,(于朝廷政治)有助。日月: 指皇帝,敬词。(46)誓心守节: 心中发誓,保持节操。(47)苟进: 不按礼义升官,以不正当手段求进。(48)方隅: 指边境四隅。多事: 经常发生事故。指东吴未灭,常来侵扰。(49)留 停止,留下。前恩: 指任命开府的诏令。(50)屯:驻防之地。(51)不尔:不然。留连: 阻滞,稽迟。(52)外虞:外患,指东吴。缺: 缺失。被敌人利用之空隙。(53)不胜:不尽。忧惧:忧虑恐惧。(54)触冒: 抵触冒犯,谦词。拜表: 上奏章。(55)察:鉴察,顾念。匹夫:一个人,泛指平常人。夺:强取。语出《论语·子罕》。
〔鉴赏〕《让开府表》是晋朝荆州都督、车骑将军羊祜辞让开府仪同三司所上的奏表。据史载,晋武帝立国后,颇有灭吴之志,荆州为当时晋吴交界之重镇,武帝乃于泰始五年(269) 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作灭吴的准备。泰始八年(272)又加羊祜开府仪同三司,允许羊祜在荆州开府招幕僚,羊祜自谦才德不足以当此,乃上表坚辞。《让开府表》言辞朴实,感情真切,推贤让能之衷情洋溢于字里行间,文章结构紧凑,顿挫有致,为公文表奏的上乘之作。
《让开府表》全文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陈述自己无功于国,托于机缘而蒙受优厚爵禄的惭愧心情; 第二部分以野有遗贤,朝有高臣进一步申论自己不足以当开府之职的观点,披露了自己“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的心迹。
文章叙事、引证、言志三者结合,言简意赅,汰尽虚词。起首对自己得知被任命为开府之职时的心情作了一番剖析,认为自己历任显要之地,已极恩宠,再加非次之荣,实不堪以当之。作者以简洁朴素的文笔把自己的经历作了概述。羊祜为景献皇后的弟弟,又是有名的世宦之家。故“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常觉自己的能力、功劳不足以当此,故不时勉励自己,告诫自己,“智力不可强进,恩宠不可久谬”。并引古人管仲《立政篇》的警语: “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 有功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来说明自己无德无功而居高官受厚禄对国家举贤荐能会带来不利。因此突然降诏所加非次之荣,自己更觉惴惴不安,“夙夜战栗,以荣为忧”。真诚坦率的自我剖白,恭谨谦虚的态度,使一些被人用滥了的公文套语也显得那么真挚感人。平静的论述之后,“臣有何功可以堪之,何心可以安之?”的问句,把文意推向另一层,进而从反面论述了如接受开府之职,则“以身误陛下、辱高位,倾覆亦寻而至。愿复守先人敝庐,岂可得哉! ”前面从正面恳切地表示自己才智不足以当高位,这里则从反面设论如担任此职所带来的于君于己的不利,正反设论,层层推演,娓娓如诉,极为动人。史称羊祜“每拜官爵,常多避让,至心素著,特见申于分列之外” ,于此可见。
文章的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脉络联贯得很紧密。作者随即从晋朝立国以来即有求贤举能的好传统谈起,进一步申论自己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不能承受非分的荣誉,并以边隅多事,要求急速返回防地以备不虞为请,坚辞不受开府之职,体现了羊祜以国事为重,不讲求名利的高尚品格。晋朝立国八年,朝廷标榜求贤,“假令有遗德于板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而令朝议用臣不以为非,臣处之不以为愧,所失岂不大哉! ”说明自己贪受荣宠给朝廷带来的损害。反面设论有时比正面论证更为有力,更能说明问题,同时文章也具有充沛的气势,颇有战国时期策士纵横捭阖、笔带锋芒的风采。激越的言辞之后,又恢复了舒徐平缓的叙说,羊祜以朝廷之外有贤士可能未被起用,朝廷之内有高臣尚可被铨选,而自己忝窃开府之高位,则“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再一次使用激问来壮阔文章的气势。“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是羊祜内心自誓,决心恪守节操,决不苟取高位,则是对前面所发议论的小结,鲜明地表现了胸怀旷迈、不汲汲于功利的崇高品格。同时又以国家大敌当前,边隅不靖,情事紧急为由,恳请皇帝停降诏命,能让自己早日返回驻守之镇,以防边境有失。文章最末引用《论语》 “匹夫不可夺志”之语,以再次表示自己的坚决态度,这是对本文论点的有力补充。
《让开府表》形式上骈散相间,对偶排比句四言、六言相间,多穿插以散句,使文章不板滞,清朗可诵,表现了建安文学以来散文的重要特征。同时质朴的文辞,错综的句式,明快的节奏,清壮的音节,随着作者感情的舒徐激昂使人为之感动。整篇文章的议论推证,每一论点都有明确断语,使读者觉得言之成理,字字有根。引用古人成语时,根据文章的需要改成四、六言的形式,使之与全文的形式和音节协调,推进了内容的发展。尤以文章中多次使用激问,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古文·订鬼》鉴赏
下一篇:《古文·记孙觌事》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