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之阳有盘谷【1】。盘谷之间, 泉甘而土肥,草木茂【2】, 居民鲜少【3】。或曰 【4】, 谓其环两山之间, 故曰盘。或曰, 是谷也, 宅幽而势阻【5】, 隐者之所盘旋【6】。友人李愿居之【7】。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 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 【8】, 名声昭于时【9】。坐于庙朝 【10】, 进退百官 【11】, 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 则树旗旄【12】, 罗弓矢 【13】, 武夫前呵 【14】, 从者塞途 , 供给之人【15】, 各执其物, 夹道而疾驰。喜有赏, 怒有刑。才畯满前【16】, 道古今而誉盛德, 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 清声而便体, 秀外而惠中 【17】, 飘轻裾、翳长袖【18】、粉白黛绿者 【19】, 列屋而闲居, 妒宠而负恃【20】, 争妍而取怜【21】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22】, 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23】, 是有命焉, 不可幸而致也【24】。
“穷居而野处, 升高而望远, 坐茂树以终日, 濯清泉以自洁【25】。采于山, 美可茹【26】; 钓于水, 鲜可食。起居无时, 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 孰若无毁于其后; 与其有乐于身, 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 【27】, 刀锯不加【28】, 理乱不知 【29】, 黜陟不闻 【30】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 我则行之。
“伺侯于公卿之门, 奔走于形势之途【31】; 足将进而趦趄【32】, 口将言而嗫嚅 【33】; 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34】。侥幸于万一, 老死而后止者, 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35】。”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36】,与之酒而为之歌曰:
盘之中,维子之宫【37】。盘之土,可以稼【38】。盘之泉,可濯可沿【39】。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40】。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41】。虎豹远迹,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42】。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43】 ?膏吾车兮秣吾马【44】,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45】。
【注释】
【1】盘谷,地名,在今河南省济源县北。
【2】藂:同“丛”。
【3】鲜少:鲜,意义同少。
【4】或:代词,有的。
【5】宅幽而势阻:宅,地址,环境幽,指人迹罕至之处。势阻,地势险峻,十分闭塞。
【6】盘旋:留恋不肯离开。
【7】李愿:人名,生平不详。
【8】利泽:利益,好处。
【9】昭于时:昭,显扬,即显耀于当时。
【10】坐于庙朝:庙,宗庙,古代天子发布政令、祭祀宴享常在宗庙举行,借以表示奉行祖宗之意。朝,朝廷。庙朝并称,用来指在朝廷做官,参与国家大政。
【11】进退:升降,任免。
【12】树旗旄:树,立起。旄,旗的一种。在旗竿上有牦牛尾或羽毛做装饰,是高级官员仪仗的标志。
【13】罗弓矢:罗,排列。弓矢,代指兵器。
【14】武夫前呵:武士在前面吆喝开道。
【15】供给之人:为了满足大官的各种临时性需求而随时侍候在左右的人。
【16】才畯:有才能的人。畯,同“俊”。
【17】“清声”二句:便体,指体态轻盈。秀外而惠中,外貌秀美,内心聪慧。惠,同“慧”。
【18】 裾: 衣服的前后衿。翳: 遮掩。指用长袖遮蔽着身体。
【19】 粉白黛绿: 粉、黛是妇女化妆用品。黛, 青黑色颜料, 用来画眉, 此处代指美人。
【20】 妒宠而负恃: 自恃美貌和伎艺而嫉妒别人的被宠幸。恃, 依赖。
【21】 妍: 美。怜, 爱。
【22】 遇知于天子: 被皇帝所信任优待。知, 被了解。遇, 待。
【23】 恶: 厌恶、讨厌。
【24】 幸: 侥幸。希求份外的获利。
【25】 濯清泉: 用清泉洗涤。
【26】 茹: 吃。
【27】 车服不维: 古代官员的车马服饰根据级别高低而不同。此处以车服代指官爵。维, 束缚。车服不维, 即不受官职约束, 自由随便的意思。
【28】 刀锯不加: 是说身在官场之外, 不会触犯刑法。刀锯, 古代刑罚的一种。
【29】 理乱不知: 理, 是“治”的代字, 因唐代避高宗李治之讳。此处意为世上的局势一概不感兴趣, 即不过问政治。
【30】 黜陟(chu zhi)不闻: 朝廷里官位的升降全都不关心。黜: 降官, 陟: 升官。
【31】 奔走于形势之途: 形势, 指有地位和势力的显贵之家。全句意为忙于趋炎附势, 奔波于势利场上。
【32】趦趄: 要走又不知如何走的样子。
【33】 嗫嚅: 想说话又不知怎么说才合适的样子。
【34】 触刑辟而诛戮: 触犯刑法而被杀。辟, 法律。诛戮: 杀死。
【35】 不肖: 不贤。此句大意为: 这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36】 壮: 意动用法, 以……为壮。
【37】 宫: 室。
【38】 稼: 种庄稼。
【39】 沿: 循行, 此处指在水边散步。
【40】 廓有其容: 空旷而有容量。
【41】 无央: 没有穷尽。
【42】 不祥: 指鬼魅害人之物。
【43】 奚: 疑问代词, 用法同“何”。
【44】 膏: 用为动词, 把油加在车轴上。秣, 用为动词, 喂养。
【45】徜徉:徘徊游荡,依恋不舍。
【赏析】
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一篇“杂文”。它的特点首先在于没有像当时流行的临别赠言那样,吹吹捧捧,无病呻吟,而是在《赠序》的体裁中使“旧戏开了新生面”,仅以几段含蓄简洁的文字,就把中唐政治生活里形形色色的怪现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并在嘻笑怒骂之中,对中国封建士大夫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了划时代的描绘,界定和评价。
该文在写作上的突出之处是采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用其三个自然形成的独立段落,以生动活跃、耐人思索的文学语言,依次把得势权贵,庸俗的政客和山野里的隐者刻画得入木三分、维妙维肖。然而,作者在某些段落中的态度却是比较含蓄、隐晦的。以第一种人为例,在用华丽的词藻形容其威赫之势与淫逸生活的地方,就容易让读者一时还拿不准作者对其的主观态度到底是羡慕、妒嫉,还是蔑视、嘲笑。若从“吾非恶此而逃之”这句去看,似乎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本是每一个男子汉所必然要去追求的东西。可是,紧接着就谈到了“命”的局限性,用“不可幸而致也”的言辞排除了走上这条荣华路的任何可能性。不难看出,韩愈在这里用委婉的曲笔把自己的真实观点藏了起来。如是,此处就可以出现两种读后感:一是依前人所言,韩愈讲这句话的用意是在讽刺李愿的归隐之心尚不坚定,还存在着冀图富贵的私心。所以,用强有力的“天命”来警醒和限制李愿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最终能爬到如许高位的人实在是少而又少的,还不如退步抽身早的为好;二是以“命”为托辞,一方面指出“遇知于天子”那也是“命”的安排,决非努力工作或苦心经营就能奏效。另一方面又暗示了一层意思,即爬到那种高位的人,也不过仍旧是“侥幸于万一,老死在后止者”当中比较幸运的一个。然而,“伴君如伴虎”,那“处刑辟则诛戮”的下场对于这位能够“幸而致之”的人也依然是适用的。
在山林隐者的身上,作者一反前段之曲笔,态度鲜明,积极热情地对绝世而独立的世外高人们进行了发自内心的讴歌和赞颂。并以首尾相衔的四组对偶句,将那种优闲自得的田园之乐描述得有滋有味,令人神往。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本段结尾时又以“大丈夫不遇于时者,我则行之”之语,表达出自己之所以走了这条道必竟还是“不得已”的一种选择。这样,就既与上文在思想上进行了衔接和沟通,同时又再次流露了一种比较含混的意味:一是这种隐居生活虽然很好,但若要与“人之称大丈夫者”相比,也不能不自认低人一头;二是本来心中确是仅以隐者的情操及生活为尚,但如明显表露出对“遇知于天子”者的鄙视及不满则多有不妥,所以就有意在此处又恭维人家几句, 借以表白自己不但无“不同政见”之嫌, 反而有静候“招安”,“东山再起”之念。如此, 也就不怕有人会望文生义, 嫁祸给隐者一方了。
在描摹第三种人时, 韩愈用手中如椽之笔把官场之中层出不穷的群小们剥了一个体无完肤。而“足将进而趦趄, 口将言而嗫嚅”的穷形尽相之语, 千百年来一直成为苦心钻营禄位者们即无法摆脱更无法替代的最佳“工作照”。
韩愈三十四岁在京城长安写成此《序》。其时正是他人仕无望, 报国无门, 百无聊赖之时。所以, 本篇名为送别友人, 却提纲挈领地描绘了一幅光怪陆离的世态炎凉画。该骂的骂了, 该捧的捧了, 最起码是大大地出了一口胸中的闷气。苏东坡大学士曾经夸张地说过:“唐无文章, 惟韩退之《李愿归盘谷序》而已。”大概就是从韩愈这种借题发挥的手法, 感慨议论的笔触,亦庄亦谐的风格和尽倒心的实效上去评论的吧。
从语言方面看, 这篇文章在曲折有致, 简洁传神上的极为明显的。三种人物, 每种不过是用上三四句话, 但却使其血肉丰满, 神态逼真, 跃然纸上, 栩栩如生在眼前, 充分显示了韩愈在语言驾驭方面的深厚功力与游刃有余的高超水平。另外, 作者在骈散相间的行文过程中更是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其骈句层层递进, 笔力雄遒, 给人以过目难忘之效;而其散句则含蓄委婉、韵味无穷, 确有开篇束股、画龙点睛之功。
深邃的思想内涵, 精美的语言艺术, 造就了韩愈这篇不足千字却历久弥香的优秀散文。面对前代大师们的珍贵遗产, 我们必须从中汲取出耀眼的精华, 然而, 问题又是两个, 是学习怎样做人呢? 还是学习怎样作文呢? 大概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吧。
上一篇:《古文·送张叔夏西游序》鉴赏
下一篇:《古文观止·施闰章·送杜审舒归里序》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