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李密·陈情表
臣密言: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2】:行年四岁,舅夺母志【3】。祖母刘,愍臣孤弱【4】,躬亲抚养【5】。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6】, 至于成立【7】。既无叔伯,终鲜兄弟【8】。门衰祚薄,晚有儿息【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0】、内无应门五尺之童【1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13】。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15】;后刺史臣荣【16】,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17】。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18】。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19】。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20】。诏书切峻,责臣逋慢【21】;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22】,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2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4】。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25】,凡在故老,犹蒙矜育【26】;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27】,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28】。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29】, 过蒙拔擢【30】,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31】?但以刘日薄西山 【32】, 气息奄奄【33】, 人命危浅【34】,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5】。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36】, 愿乞终养。臣之辛苦【37】,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38】,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39】。
愿陛下矜愍愚诚, 听臣微志 【40】。庶刘侥幸, 卒保余年【41】。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4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43】, 谨拜表以闻。
【注释】
【1】 险衅: 灾难与祸患, 指命运不好。夙, 早。闵, 同“悯”, 忧患,指不幸的事情。
【2】 见背: 和我离背。即“死”的委婉说法。
【3】 行年; 年纪到了。志, 古人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志”。“夺母志”指母亲改嫁。
【4】 愍 (min): 通“悯”, 怜悯。孤; 幼年丧父。
【5】 躬亲: 亲自。
【6】 零丁: 即“伶仃”, 孤苦无依的样子。
【7】 成立: 成人。
【8】 终, 这里是“又”的意思。鲜: 少, 这里指没有。
【9】 门衰: 门庭衰微。祚 (zuo): 福气。息: 子。
【10】 期 (ji): 服丧一年。功: 服丧九个月叫“大功”, 服丧五个月叫“小功”。期、功均指近门亲属。强 (qiang) 近: 比较亲近。
【11】 应门: 照看门户。五尺: 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市尺多。童, 通“僮”, 少年仆人。
【12】 茕茕 (qiong): 孤单的样子。吊: 安慰, 慰问。
【13】 夙: 平常。婴: 缠绕。蓐 (ru) 同“褥”。
【14】 逮: 到。圣朝, 指晋朝。清化: 清明的政治教化。
【15】太守:郡的长官。察:考察和推荐。孝廉:当时选拔官吏的科目。
【16】刺史:州的长官。
【17】无主:无人主持供养之事。赴命:从命。
【18】拜:任命。郎中:官名,在晋代是各曹司的长官。寻;不久。除:授职。洗(xian)马:太子的侍从官。
【19】 猥:谦词,鄙。东宫:太子居东宫,指太子。陨:掉下。
【20】具:全。以:用。闻:报告。
【21】切峻:急切而严厉。逋:逃亡。慢:轻慢。
【22】州司:州官。
【23】笃[du]:深厚,这里指病重。
【24】告诉:向长官申诉。
【25】伏惟:敬语,伏地思量。
【26】故老:本指年老多阅历的人。这里指年老的人。矜:通“怜”,怜悯,育,抚育。
【27】伪朝:指三国时的蜀汉。郎署: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汉曾任郎中和尚书郎。
【28】宦:做官。矜:夸耀。
【29】亡国贱俘:李密原在蜀做官,蜀被晋亡,故自称亡国贱俘。
【30】拔擢:提拔。
【31】盘桓:迟疑不决的样子。希冀:非分的企图。
【32】薄:迫近。太阳接近西山。喻人年老将死。
【33】奄奄:气息微弱,将要断绝的样子。
【34】危浅:危急,活不长。
【35】是以:以是,因此。区区,挚爱。废远:废掉奉养而远离。
【36】乌鸟:即乌鸦。相传乌鸦能反哺其母,故常用来比喻人的孝心。
【37】辛苦:辛酸苦楚。这里指困难处境。
【38】牧伯,古代称一州的长官为牧,又称方伯。二州牧伯:即指上文的太守逵、刺史荣。
【39】皇天后土:指天和地。鉴:察。
【40】矜愍:同情。愚:谦词。听:准许。
【41】庶:或许。卒:终。
【42】结草:春秋时晋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临终遗嘱要将宠妾殉葬。魏颗没有照办,而是将其改嫁。后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战,见一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因而将杜回擒获。夜间梦见老人,自称是魏武子宠妾的父亲, 特来报恩。这一故事见 《左传·宣公十年》。后代就以“结草”表示死后报恩。
【43】 不胜: 不尽。犬马怖惧之情: 封建社会里做臣子的一种小心自卑的说法, 以犬马自比。
【赏析】
李密此表是古典作品中的名篇之一,也是早期骈体文的著名篇什。千百年来, 一直受到历代文人的重视。早在南朝时的梁朝, 肖统就将其收入《昭明文选》。此后 《古文观止》、《骈体文钞》等文集也选录此文。后人称其语言委婉, 感情真挚,“沛然从肺腑中流出, 殊不见斧凿痕” (李格非语, 见惠洪《冷斋夜话》卷3)。
表文要求“标著事绪, 明白而告乎上也”。(《文章缘起》) 李密此表旨在辞解征召, 其理由是“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 不能废离”。全表以此为据, 言切意真, 主题鲜明。
表中始言“不能废离”终养其祖母的原因, 六月丧父, 四岁母亲改嫁,家无兄弟叔伯,“零丁孤苦”, 只得依命祖母刘氏。且其幼年凄苦,“少多疾病”, 九岁尚不能走路。祖母抚养他成人后, 因年高而“夙婴疾病”, 因此, 侍奉汤药, 只有李密。如此景况, 怎能应召?
次言朝廷应召与祖母病笃的矛盾, 尽管李密“不能废离”祖母。可晋廷仍“诏书特下”, 初授郎中, 寻除洗马。李密因祖母病重而“具表以闻, 辞不就职”, 但诏书又下, 措辞“切峻”, 郡县逼迫, 州司催促,“急于星火”,使他“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进退两难,“实为狼狈”。
最后再次申述辞解的原因。一是“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 凡属故老, 可得哀怜养育, 祖母刘氏, 最为孤苦, 当然应受朝廷恩泽, 得到终养。二是表明自己辞不就职, 并非“有所希冀”, 心怀“逋慢”, 全因“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之故。以区区之心奉养年高病笃的祖母, 正是奉行“圣朝”孝治的具体表现。这样陈述, 既可解朝廷猜疑, 又使请乞终养的理由有了政策依据, 使养亲与赴命的矛盾得以合理解决。三是委婉说明自己已届中年, 祖母即将百龄。因此, 尽节于朝廷的时间还长, 报答祖母的抚育之恩的日子却屈指可数。况且,“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等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也是 “皇天后土”所共鉴。可见“不能废离”, 确属实情。逮至祖母百年之后, 当效犬马之劳, 陨首不惜。
李密上表请解的真正原因, 并非都是祖母病笃。更主要的是当时的政治境况。首先, 李密家为蜀人,对诸葛亮在蜀国的文治武功自有深情。李密从小以“孝谨”闻名乡曲,且“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多所通涉,机警辨捷,辞义响起”(《华阳国志》,被同学誉为子游与子夏。其才气在当时是出类拔萃的,以年少俊彦,仕蜀国为郎官,曾多次奉使于吴,颇受吴主及群臣赞赏。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成了“亡国贱俘”,这对“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的李密,不无悲愤之思。其次,司马氏灭蜀后,为防止蜀国旧臣东山再起,便将蜀之故臣通通召至洛阳,委职制用,司马氏的用心李密了然有知,自然不肯轻就晋之衔绁!但是,不愿事晋的思想又切切不可流露,故以祖孙更依为命为由,再次上表乞免赴召。
感情真挚,是本表张虚掩实、感人肺腑的力量所在。奉养祖母,对李密来说虽是事实,但并不是他不能就职的真正原因。此前他仕于蜀国,并未因此而妨事,何独晋召而不能“废离”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不愿事晋;奉事祖母,只不过借口而已。但由于叙述其“更相为命”的情况相当真切,便喧宾以掩其主。李密幼时的孤苦,祖母暮年的凄清,言之令人动情,读之催人泪下。祖母把他抚养成人,而今心力耗尽“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此情此景,怎能投身仕途,置祖母于不顾呢?乌鸦尚有反哺报恩之情,何况人呢?情深辞切,巧妙地掩饰了“辞不赴命”的真实思想。由于叙事真切,感情真挚,尽管作者不着意抒情,却情透纸背,溢于言表,感人肺腑,催人心脾。所以晋武帝览此表后叹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其征召(《晋书·李密传》)。晋武帝为“嘉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养其祖母奉膳”(《华阳国志》)。
语言简洁精辟是本文突出的又一特点。“表中眼目,全在破题,要在尽题意,又忌太露……大抵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用事忌深僻,造语忌纤巧,铺叙忌繁冗”(吴讷《文章辨体》)。准此以观此表,造语皆合表文要求。本表的破题全在最后,其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离”是全表的眼目所在,这几句“见尽题意”又不过于显露。为说明祖母“余年”也不长久,效力之时,指日可待,便又补充说“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从立意上看,严密、深刻、无懈可击;从造语上看,字字精确,无可移易。句句中的,毫不纤巧。另外,本文用典,既少又简,全篇只用“乌鸦反晡”、“结草还报”两个典故。这种典故普遍为人们所知晓,既不高深又很典雅,这在骈文中并不多见。
从全篇来看,用语也十分朴实精致。《文心雕龙·章表》篇说“然恳恻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使,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则中律矣”。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故以四言为主。然而随着感情的迭宕,表意精确的需要,又杂以五至九言,这是“辞为心使”之必然。如叙幼弱时候的“零丁孤苦”, 则是“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把孤弱情况写得历历在目。其成人之后的凄苦则是“既无叔伯, 终解兄弟;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形象地写出了孤身只影、穷困无依的情形。写祖母刘氏的年老多病则是“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生动地表现出刘氏病笃, 岌岌可危的情景。再如写征召急催引起的矛盾, 则是“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文中无论长句短句, 概出自“恳恻”之情, 无论写己写刘, 还是叙述急召, 都是言其真情, 所以文不浮侈,“繁约得正, 华实相胜”, 使人读之,“唇吻不滞”。
本文语言新颖贴切, 脍炙人口, 许多作为成语为后世广泛应用, 如“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等。
上一篇:《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李密·陈情表》鉴赏
下一篇:《古文·隆中对》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