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左传》·季札观周乐
(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来聘【1】,请观于周乐【2】。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3】。曰:“美哉!始基之矣, 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4】。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5】,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6】。曰:“美哉! 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7】?”为之歌《郑》【8】。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9】。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10】?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11】。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12】?”为之歌《秦》【13】。曰:“此之谓夏声【14】。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15】?”为之歌《魏》》【16】。曰:“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 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17】。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18】?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19】。 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20】,无讥焉。
为之歌《小雅》【21】。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22】。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23】。曰:“至矣哉!直而不倨【24】,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 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25】;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26】;处而不底【27】,行而不流。五声和【28】,八风平【29】,节有度,守有序【30】,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籥》者【31】。曰:“美载!犹有憾。”见舞《大武》者【32】。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33】。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34】。”见舞《大夏》者【35】。曰:“美哉! 勤而不德, 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36】。 曰:“德至矣哉! 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37】,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38】。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注释】
【1】公子札:即季札。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所以又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今安徽凤台县北),称延州来季子。聘:古代国与国之间派使者访问。
【2】周乐:周天子的音乐。周成王曾把周天子的音乐赐给周公,鲁为周公的后代,所以保存有这套音乐。
【3】《周南》、《召(shao)南》:周及以南诸侯国(包括今陕西、河南、湖北一带)的歌曲。现见于《诗经》十五《国风》。
【4】《邶》、《鄘》、《卫》:殷商地区的歌曲。现见于《诗经》十五《国风》。邶、鄘、卫是周初在殷商地区(今河南北部)所封的三个诸侯国。
【5】卫康叔:周公的弟弟。武公:康叔的九世孙。传说二人均为卫的贤君。
【6】《王》:东周首都洛阳一带的歌曲。现《诗经》中有《王风》。
【7】周之东:指周室东迁。
【8】《郑》:郑(今河南郑州一带)的歌曲。现《诗经》中有《郑风》。
【9】《齐》:齐(今山东一带)的歌曲,《诗经》中有《齐风》。
【10】大:同“太”。大公,即吕尚,姓姜,所以又叫姜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齐国的始祖。
【11】《豳 (bin)》: 豳地 (今陕西三水、 武功县一带) 的歌曲。 今《诗经》中有 《豳风》。 豳 (一作邠) 本为西周旧地, 后归秦国所有。
【12】 周公之东: 指周公东征, 但也有人认为这不是指周公东征, 而是指伯禽封鲁。
【13】《秦》: 秦 (今陕西一带) 歌曲。 今《诗经》中有 《秦风》。
【14】夏声: 华夏的声调。 夏, 有大、 正的意义。
【15】周之旧: 秦地在陕、 甘一带, 本西周旧地。
【16】《魏》: 魏 (今山西芮城一带) 的音乐。《诗经》中有 《魏风》。
【17】《唐》: 唐 (今山西曲沃、 绛县一带) 的歌曲。 今《诗经》中有《唐风》。
【18】陶唐氏之遗民: 晋本唐地, 故说有尧之遗风, 陶唐氏, 即尧,史称唐尧。“民”,《史记·吴世家》作“风”。
【19】《陈》: 陈 (今河南淮阳一带) 的歌曲。 今 《诗经》中有 《陈风》。
【20】《郐》(gui): 郐 (今河南密县一带) 的歌曲。 今 《诗经》中有《桧风》。 郐、 桧互通。
【21】《小雅》: 多数是周王室贵族的音乐。 今见于《诗经·国风》之后。
【22】《大雅》: 大多是西周初期的歌曲, 今见于 《诗经·小雅》之后。
【23】《颂》: 指周王室的祭祀歌曲。 今《诗经》有 《周颂》, 此外有《鲁颂》、 《商颂》。
【24】倨: 傲慢。
【25】 荒: 过度。
【26】“用而不匮”至“取而不贪”: 这几句是以物资作比喻。 第一句, 言声音如物资的用之不竭, 比喻乐调的丰富多采。第二句, 言声音如大量的物资, 但不完全表露, 比喻乐调含蓄有余味。 第三句, 言声音如施物与人, 但物的本身不见减少。 第四句: 言声音如向人取物, 但所取之物并不过分。 后两句用以比喻乐调的节奏匀称, 无畸轻畸重之病。
【27】底: 停滞。
【28】 五声: 宫、 商、 角、 徵、 羽。
【29】 八风: 指八方之风。《左传》中有“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的说法。
【30】守有序: 各种乐器交相鸣奏, 但都有一定的次序, 相守不乱。
【31】《象箾》: 武舞, 持箭而舞。 箾同箫。《南籥》: 文舞, 持籥而舞, 籥, 古代一种管乐器。
【32】《大武》:周武王的舞蹈。
【33】《韶濩 (hu)》:商王汤的舞蹈。
【34】惭德:指商汤的天下是用武力得的,不是用德教得的。
【35】《大夏》:夏禹的舞蹈。
【36】《韶箾》:舜的舞蹈。
【37】帱:覆盖。
【38】蔑:无,没有。
【赏析】
季札是吴王梦寿的第四子,为人贤明通达,知书识礼,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公元前544年,吴王派遣季札访问鲁、齐、郑、卫等中原诸国。在鲁国访问期间,季札特地观赏中原各国的音乐和舞蹈。鲁国当时是一个文化中心,保存着宗周的典籍、文物和各种古代乐舞。周成王曾经赐给鲁国以天子之乐,故在鲁国可以欣赏到周朝的乐曲。鲁国乐工为季札演奏,季札随观随评,发表了自己对音乐和政治的见解。季札把音乐看成是政治的象征,从各国的风(即民歌)的乐调,判断各国的政治情况,从虞、夏、商、周四代的舞姿,体察出舜、禹、汤、武四代帝王的政教业绩。
季札观周乐,鲁人为他演奏各国音乐的顺序大体与现存《诗经》相同,这说明在季札之时,我国就有完整的诗歌总集《诗经》存在,而这时孔子年龄尚幼,因此可以肯定孔子是在周乐的基础上精选删定而编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的。当演出到虞舜时期的《韶箾》乐舞时,季札赞叹不已,他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认为己经观赏了最高水平的演出,其余的就不必再看了。《古文观止》的书名,即来源于此,编者以“观止”来表明本书已将古文中的精华选尽了,其余尽可略而不看。季札对乐舞的评论,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可以看成是我国古籍中最早出现的有关音乐舞蹈的评论文章,是我国音乐舞蹈批评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
季札对周乐的评论,显示了他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杰出的鉴赏能力。他的评论有褒有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种是赞美的,占绝大多数;一种是褒贬不明的,如《陈》;一种是没有评论的,“自《郐》以下,无讥焉。”他对各国音乐的评论即使同是赞美的,也各有侧重,绝无雷同之处。他对《周南》《召南》的评论着眼于王道奠基和人民教化:“真美啊!它开始为王道教化奠定了基础。还未尽善尽美,然而也是勤而不怨了!”他评论《邶》、《鄘》、《卫》侧重于卫康叔、武公的德政:“真美啊!韵味深远,是有忧愁而不穷困啊。我从中听卫康叔、武公的仁德教化了,这都是《卫风》的特色吧?”演奏《王风》时,季札结合平王东迁的历史加以评论:“真美啊!有忧思而不恐惧,那是周王朝东迁以后的乐歌吧?”演奏《郑风》时, 季札从音乐联系到政治:“真美啊! 但它繁细过甚, 人民不堪忍受, 这说明它要先亡吧!”唱 《齐风》时, 季札谈到姜太公的功绩和齐国的地理位置:“真美啊! 泱泱然宏大深广, 是博大之风啊! 成为东海一带诸侯之表率的, 那是太公始封之国吧? 国运是不可限量的啊!”演奏 《豳风》时, 联系到周公东征的历史:“真美啊! 坦坦荡荡啊! 欢乐而不过度放纵,那是周公东征以后的乐歌吧?”唱 《秦风》时, 季札联系到周朝的发祥地:“这叫做‘夏声’。 能保有‘夏’风, 就有广大的意义, 也真大到极点了! 那是周王朝旧地的乐歌吧!”评论 《魏风》时, 季札用音乐的风格比喻政治的清明:“真美啊! 声调适中的风格, 博大而且和婉, 有节制而易流行。 用德行辅佐这个国君, 他就是明主啊!”演 《唐风》时, 季札赞颂了唐尧的遗民:“忧思深沉啊! 那是唐尧的遗民吧? 不然, 为何忧思如此悠远呢?若不是美德昭著的唐尧之后裔, 谁能这样呢?”奏 《陈风》时, 季札批评了国君:“国家无明主, 那能长久吗?”自 《郐风》以下, 季札未加以评论。
值得指出的是, 季札虽然认为音乐和政治是有联系的, 通过音乐可以观察出一个国家政治是否清明, 但他评论时是将音乐评论和政治评论分开说的, 并没有将二者混为一谈。 他认为 《郑》乐反映了“民弗堪”, 郑国有可能“先亡”, 但他同时还是赞叹 《郑》乐“美哉!”对于 《陈》乐, 他说:“国无主, 其能久乎?”这说的是政治, 而对其音乐则未予置评。 这反映了季札将音乐看成是能够反映政治生活的艺术的观点, 但同时又表明了他对政治评论和艺术评论加以区别的作法。 可以说, 季札认为音乐和政治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但它们又不能相互代替和混淆。 季札的评论, 内容深刻, 涉及政治、 音乐、 历史、 地理、 人物, 而文章能够娓娓道来, 层次井然, 一丝不乱, 读来丝毫没有拖沓雷同、 冗长沉闷的感觉。 季札在国内时, 已经阅读过虞、 夏、 商、 周四朝乐歌的文辞, 如今出使鲁国, 又亲耳聆听了周朝正乐, 不由情动于中, 有感而发, 镜鉴历史, 臧否得失, 不愧为一代风流才子。
在评论了各国民歌之后, 吴公子季札继续评论 《小雅》。 他说:“真美啊! 虽有忧思, 但无二心; 虽有怨意, 但隐忍不言。 那是周朝德化还较微小之时吧?还有先代殷王的遗民呢!”季札对《小雅》的评论, 可称是对国民“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制怒”、“中庸”性格最早最生动的描述了。季札以此为美, 认为虽然当时周朝德化还未泽溉于民, 但其民仍有殷代先王之遗风, 尚未大衰。 所以人民想念文王和武王的恩惠, 却没有反叛纣王的心思; 怨恨纣王的暴政, 却能够隐忍不说。 这恐怕是对国民性最早的评论了。
歌唱《大雅》时,季札评论说:“广大啊!熙熙然乐声和美!音调宛转而刚健正直,那是周文王的德化吧?”季札对《大雅》的评论,反映了先秦贵族知识分子对德化教育的重视,以求将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灌输到劳动人民中去的目的。但其德化一方面要求劳动人民非礼勿动,非礼勿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另一方面也要求统治阶级勤政爱民,才能广被德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音乐宏扬德化,在当时仍有一定进步的意义。
对《诗经》中的《颂》诗,季札给予最高的评价。他说:“美极了!刚健正直而不倨傲放纵,委曲宛转而不屈就;密切而不紧迫,悠远而不离贰;迂延流动而不放荡,反复而不厌弃;有哀思而不过分愁苦,有快乐而不过度纵情;多方运用而不匮乏,广泛开展而不过于张扬;施济而不费损。取敛而不贪求;安静而不凝滞,经常运行而不流放。宫、商、角、徵、羽,五声和谐;金、石、丝、竹、匏、土、草、木,八类乐器协调和平,节奏有一定的格律,各类乐器演奏起来相守不乱,遵守一定的次序。‘三颂都是颂扬先王之盛德,其内容大略相同啊。”季札对周乐的评论,无过于此。他先用“至矣哉”作一总的评价,然后连用十四个“……而不……”句式来加强他的表述。从语言上,的确写得气势恢宏,铿锵有力,然后再用四个三字句舒缓节奏,最后归结出“盛德之所同也”的结论。这一段从句法上如同一首乐曲,节奏舒展流畅,扬抑顿挫,但从今天的观点来看,《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一种舞曲,其成就远不如《国风》和《小雅》。季札的评价反映了他的时代局限和贵族化的审美情趣。
季札接着对舞蹈进行了评论。对于文王时代的乐舞《象箾》、《南籥》,他虽然赞叹,但认为美中不足,仍然有可遗憾之处。对武王时代的舞蹈《大武》,他评价说:“真美啊,周朝盛世,是这样的吧!”赞美之中有克制。看殷汤乐舞《韶濩》,他说:“圣人商汤那样伟大,但在德行方面还有惭愧之处,可见圣人处变乱之世的困难。”他认为汤放夏桀,首开武力取天下之风,故有可惭愧之处。看夏禹乐舞《大夏》,季札极力赞颂禹治洪水的功业:“真美啊!为民众受尽辛劳而不自矜其德,除了大禹,谁能够修治其功业?”在看了虞舜乐舞《韶箾》后,季札评价说:“德行达到极点了!真伟大啊!像苍天那样无不覆盖啊,像大地那样无不承载啊!虽有非常盛大的德行,也无以复加了。我所观赏的歌诗乐舞已达到最高境界了!如果还有别的歌诗乐舞,我也不敢请求观赏了。”从季札的评论可以看出,他对舞蹈的评价具有明显的复古主义倾向,乐舞的年代愈是古老,他给予的评价就愈高,到虞舜的《韶箾》舞,他的评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这种复古主义的倾向与他贵族化的审美情趣是一脉相承的。
从季札的评论中,足以见他学问广博、精通乐章,他闻其声而知为何国之风,进而知其国政治之美恶,这可以说明音乐和国家行政与民风有重要的关系。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以载道”、“文以缘情”一直争论不休,其实文学同时具有“载道”“缘情”两种功能。 从 《季札观周乐》中我们甚至可以窥见“乐以载道”的端倪,“乐”既然“载道”,“文以载道”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从这个方面来说,《季札观周乐》也是“文以载道”的始作俑者。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 季札对周乐的评论, 并不是一种周到严密的理论分析, 它偏重于描绘观赏者的经验和感受, 而不是致力于建立某一理论体系。 这可能与音乐、 舞蹈是一种间接艺术有关, 它需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相对抽象的艺术形式, 从而表达欣赏者的内心感受。 这种随感式的评论方法还直接影响到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在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史上,除《文心雕龙》外的其余大多数著作, 尤其是众多的诗话词话, 都没有能建立一种系统的体系, 而大多是一种笼统的比喻式的感受。 这种感受被著作者写在诗词书籍的天头地角, 积以时日, 就成为诗话词话。 中国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一直保持着这一特色, 成为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 直到近人还有各种诗话词话行世, 其余音遗响, 至今未绝。
《季札观周乐》全文按上古 《诗经》顺序, 季札边演奏边评论, 多切中肯綮之言, 简明精当。 文章上下贯通一气, 行文有错落变化, 品评各有侧重角度, 婉转和谐, 扬抑顿挫, 有音韵铿锵之美, 虽为一人品评之论, 读之亦不感枯燥, 吴楚材说:“季札贤君子, 其神器智识, 乃春秋第一流人物, 故闻歌见舞, 便能尽察其所以然。 读之者, 细玩其逐层摹写, 逐节推敲, 必有得于声容之外者。 如此奇文, 非左氏孰其能之。”(《古文观止》) 此言不谬。
上一篇:《古文·子虚赋》鉴赏
下一篇:《古文观止·曾巩·寄欧阳舍人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