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兴(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6)。
予观夫巴陵胜状(7),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8; 朝晖夕阴9,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前人之述备矣(11)。然则北通巫峡(12),南极潇湘(13),迁客(14)骚人(15),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6)?
若夫(17)霪雨(18)霏霏(19),连月不开(20),阴风怒号,浊浪排空(21); 日星隐耀(22),山岳潜形(23);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4); 薄暮冥冥(25),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6),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27),波澜不惊(28),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9); 沙鸥翔集(30),锦鳞游泳(31);岸芷汀兰(32),郁郁青青(33)。而或长烟一空(34),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5),静影沉璧(36),渔歌互答,此乐何极(37)!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8),把酒临风(39),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40)古仁人(41)之心,或异二者之为(42)。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3); 居庙堂之高(44),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45),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4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47)?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1)庆历四年: 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年号。(2)滕子京:名宗谅,河南洛阳人。与范仲淹是同年进士,曾知泾州,后被诬贬至岳州。谪: 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州郡的长官。汉代“守某郡” ,就是做某郡的太守; 在宋代,应说“知某州” 。这里沿用古称,就用“守” 。“守巴陵郡”就是“知岳州” 。(3)越明年: 到了第二年。(4)政通人和: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5)具: 同“俱” ,全,皆。欧阳修《与滕待制子京书》称其政绩: “去宿弊以便人,兴无穷之长利。”(6)属:同“嘱”。予: 人称代词,我。(7)胜状: 胜景,好景色。(8)汤汤(shang shang):水势浩大的样子。《尚书·尧典》: “汤汤洪水方割。”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涯:边。(9)朝晖夕阴: 早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 日光。(10)大观: 雄伟景象。(11)备: 详尽。(12)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省巫山县东;位于洞庭湖的西北方。(13)潇:潇水,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极: 尽,直通。(14)迁客: 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15)骚人:诗人。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16)得无: 怎能。(17)若夫: 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象那”。(18)霪:雨不止。(19)霏霏:雨雪繁密的样子。(20)开: 放晴。(21)排空: 冲向天空。(22)耀: 光辉。(23)潜形:隐没形迹。(24)樯倾楫(ji)摧:桅倒,桨折。(25)冥冥:天色昏暗。薄:迫近。(2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27)景: 日光。(28)惊: 这里有“起” 、“动” 的意思。(29)上下天光: 天色湖光相接。万顷: 极言其广。(30)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 栖止,鸟停息在树上。(31)锦鳞: 美丽的鱼。(32)岸芷汀兰: 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33)郁郁: 形容香气浓郁。(34)长烟: 大片烟雾。一: 全。空: 消散。(35)浮光跃金:浮动的光闪着金色。(36)影:月影。璧: 圆形的玉。(37)何极: 哪有穷尽。(38)宠: 荣耀。偕: 一起。(39)把: 持、执。临: 面对。(40)求: 探求。(41)古仁人: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42)或: 近于“或许” 、“也许” 的意思。为: 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4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44)庙: 宗庙。堂: 殿堂。庙堂: 这里指朝廷。(45)处江湖之远: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46)先: 在……之前;后:在……之后。(47)微:无,没有。谁与归: 就是“与谁归”。归: 归依。
〔鉴赏〕《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离京出任地方官的第三年(庆历六年)写的。岳阳楼在现在湖南省岳阳市,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其楼高三层,可鸟瞰洞庭湖,建于唐初。
首段从“庆历四年”谈起,点出人物:滕子京; 交代地点: 巴陵郡: 述说遭遇:谪守,指的是滕被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贬官岳州事。“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极赞滕子京的政绩。这虽不免为过誉之词,但据《巴陵县志》所记,滕在岳州任上,也着实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是个颇有点才干的封建官吏。“乃”承领上文,启转下句,这样,就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为“重修岳阳楼”作了社会背景的勾画,其楼修饰一新,乃百废俱兴中之一项。如此,重修的业绩、意义也因之得到揭示。重修后的岳阳楼定然是彩壁辉煌,飞阁流丹,但这不是作者记叙重点,所以皆阙而不提,只用“增其旧制”一句,表明起废回新,增设规模,依然扣住“百废具兴”行笔,增刻诗赋,是说明重修后其楼的骚趣雅致,赞叹主持修建者的美学眼光。从文章的结构上看,也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埋下伏笔。最后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密合题意,循题目的“记”字,交代作文的缘起,指的是滕子京绘了一幅《洞庭晚秋图》,派人带信和图去请范仲淹写“记”事。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既是说明洞庭湖集岳州诸景之大成,又是说作者的笔墨是以它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便行云流水般地过渡到洞庭壮景的描绘上。
先写气势阔大。“衔远山,吞长江” ,洞庭之于远山是“衔” ,于长江是“吞” ,两个动词超神入化,赋予洞庭以宏阔的气象。凝练形象的语言既交代了湖与山、湖与江之间的关系,又描摹了洞庭巨嘴般的形象,将静止的景物注进了生命,点静态为动态。次写水势浩大。“浩浩汤汤” ,重叠式的用语写出烟波浩淼、浪涛汹涌的景象。尔后,把笔推开去,“横无际涯” ,极目而不见边际,盛夸范围寥廓。这种大处落笔,浓墨渲染的写法和杜甫的《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写景象变幻。“朝晖夕阴” ,晨昏不同,晴阴相异,自有说不尽的万千气象。最后,以总体性的描述和概括性的评论总括一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用 “大观” 同 “胜状” 呼应,文章肌理绵密。作者拎起来后,再一笔宕开去: “前人之述备矣” ,以示非作者笔墨中心,最后又用 “然则”一词转过来,直入本文主旨——随物赋感,因景生情的不同变化。这一段文词简约,文意多变,不断转折回旋,提笔换势,逐入题旨。“得无异乎?”以设问追寻下文,拓开思路。
接下来的一大段,境界多变,作者笔墨亦多变。细心揣摩,具有这样几种描写特点:
有层次感。两种环境和两种不同的心境划出结构上的两大层次: 先描景后写情,划出每一部分景与情之间的层次; 先写白天再写夜晚,划出写景部分的景物层次。有着眼点。其一是天色,天雨霏霏和碧空万里; 其二是湖光,浊浪、水鸟、舟船、游鱼、芷兰; 其三是人情,“商旅不行”和“渔歌互答” 。有对比度。有景物上的明暗对比。其一是色调上的对比,于乱雨纷纷之日,阴风狂吼之时,“日星隐耀”消蚀光芒,笼罩着一片昏暗的景象,尤在薄暮时分,天空和湖面迷茫冥冥。但是,暮春三月,春光明媚,水天一色,游鱼闪光,尤在晚月临空之时,整个湖光浸染在月水之中。色调明丽、舒美、妩媚。其二是气氛上的对比,前者狂风大作,令人战栗不止;虎啸猿啼,使人毛发倒立。后者是沙鸥自由飞翔,鱼儿悠然沉浮,渔歌此唱彼和,欣然怡然的气氛氤氲其中。其三是状态上的对比,环境恶劣时,一切都处在激烈变化的动态之中,风为号,浪为排,樯为倾,楫为摧。浪借风势,风催浪激,打翻了舟船,遏止了航行,把洞庭上下搅得天地翻覆。而到境况平静时,一切都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波澜不惊” ,湖光涟漪,鸟能飞翔栖息,鱼可游泳湖中,以动衬静。“长烟一空” ,烟雾消散,玉轮东挂,能照千里大地,倍显静谧,而“静影沉璧” ,月光似白璧,投入水中,则更从静态上下笔。有情感上的悲喜对比。见“风急天高猿啸哀” ,则触景伤怀。有别离国都的忧伤,有怀念故土的思情,有凄凉满目的慨叹,有担心谗毁、害怕讥笑的恐惧。“感极而悲者矣” ,提挈悲的程度。见春光万里气象新,则即景抒怀,宠辱得失一切都抛到九霄云外,临春风而欢愉,斟美酒而酣饮,自是另一番心情。“其喜洋洋者矣” ,显出喜的情怀。
上两节文字,墨蕴彩色,恣肆淋漓,并举两种瞩景睹物的不同感情和态度,形成判然不同的艺术画面,迥然有别的心理境界(内在实为一致)。这一段看来泼墨如注,似为全文重心,但都是为下文的议论作准备。
“嗟夫! ”一声长叹,撇开上文,转入感慨。“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继喟叹之后,进入对作者奉为楷范的“古仁人之心”的解说。“何哉” 的设问,引起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示了与上两类人不同的处世方略,不因环境的变化而更易心志,不以个人的得失而喜怒哀乐。入朝作宦,则关心黎民百姓,一朝下野,就关心至尊君王,“身处江湖,心存魏阙”。得志与否,都更变不了素志。一席话中连续四处出现“忧” ,可见他的忧患之深。“然则何时而乐耶?”再用“然则” 转折,提出自己的忧乐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末尾,用排斥性的条件复句,表示一定引此类人为同道,在诘问中表达其志向的坚定不移,语意丰富,语气恳切。这段文字多次出现语气词: “嗟夫”、“耶”、“噫”等,于一唱三叹之中,显示出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和对信念的执著追求。
《岳阳楼记》的民主性和封建性互见,从中反映出来的范仲淹的思想,带有很浓的忠君色彩,这是他阶级的局限,是其消极面; 但他又有忧民之情,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即使在今天也值得称道。不仅如此,他本人还躬身实践。据《宋史》记载,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一生中也着实为老百姓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以至“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这些都应该肯定。
这篇散文有如下的艺术特点值得我们加以总结:
剪裁的繁简得宜。作者胸有全局,布施统一。他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带过,惜墨如金。用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词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为了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 ,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情景的相互交融。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阐述景中生情、摄情入景的形象思维规律,《岳阳楼记》正是如此。喜时则万物俱明,悲时则诸景皆黯,触景生情,缘物抒情。不仅因景生情,而且寓情于景,字字皆景而声声有情。写悲则用特征性的形象,虎啸令人战栗,猿啼催人泪下,使不说悲而悲怆欲绝。写喜则择取轻捷的水鸟,闲适的游鱼,使不言喜而喜不自禁。
结构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湖景的彩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 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沈德潜: 《说诗晬语》)。情中潜理,理中蕴情,逐层披露,迭进深入,如深山探宝,渐入胜境,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
文字的整饬对称。本文大量入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日星隐耀,山岳潜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工于对仗,协和音律。“明” 、“惊”、“顷”、“青”、“金”等,合辙叶韵,增强了文章的音乐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上一篇:《古文观止·范仲淹·岳阳楼记》鉴赏
下一篇:《古文·峨眉山行纪》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