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陈涉起义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1)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2)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3),辍耕之垄上(4),怅恨久之(5),曰: “苟富贵,无相忘(6)!”佣者笑而应曰: “若(7)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8)曰: “嗟乎(9)!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0)! ”
二世元年(11)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12),屯大泽乡(1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14),为屯长(15)。会(16)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17)。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18) 亦死,举大计(19)亦死;等(20)死,死国(21)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22)久矣。吾闻二世少子(23) 也,不当立(2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5)。扶苏以数谏(26) 故,上使外将兵(27)。今或闻(28)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29)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30),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31),宜多应者(32)。”吴广以为然。乃行卜(33)。卜者知其指意(34),曰: “足下(35)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36)?”陈胜、吴广喜,念鬼(37),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38)。”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39)”,置人所罾鱼腹中(40)。卒买鱼烹(41)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42)。又间令(43)吴广之次所(44)旁丛祠(45)中,夜篝火(46),狐鸣(47)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48),皆指目(49)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50) 者。将尉(51)醉,广故(52) 数言欲亡,忿恚尉(53),令辱之以激怒其众(54) 。尉果笞(55)广。尉剑挺(56),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57)之,并(58)杀两尉。召令徒属(59)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弟令毋斩(60),而戍死者固十六七(61)。且壮士不死即已(62),死即举大名(63)耳。王侯将相,宁(64)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65)。”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66)也。袒右(67),称大楚。为坛而盟(68),祭以尉首(69)。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70),蕲下(71)。乃令符离(72)人葛婴将兵徇(73)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74),皆下之。行收兵(75),比至陈(76),车六七百乘(77),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78)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79),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80)。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81),伐无道,诛(82)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83),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84)。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85),杀之以应(86)陈涉。
〔注释〕 (1)阳城: 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2)阳夏: 在今河南省太康县。(3)尝: 曾经。与: 给。佣: 雇佣。(4)辍: 停止。之: 到。垄:田埂。(5)怅恨久之: 长时间愤愤不平。(6)苟: 假使。无: 勿,不要。(7)若: 你。(8)太息: 长叹。(9)嗟乎: 唉。感叹词。(10)燕雀: 小雀,喻小,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 天鹅,喻大,这里比喻有抱负的人。(11)二世元年: 公元前209年。二世: 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12)闾(lu): 里门。闾左: 平民居住的地方。秦时,贫苦人住在闾门左边,贵族富豪住在闾门右边。适(zhe): 同“谪” ,调迁。戍(shu): 防守。渔阳: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13)屯: 驻扎。大泽乡: 在今安徽省宿县境内。(14)次: 编制的次序。(15)屯长:驻扎军的小头领。(16)会: 正赶上。(17)度(duo): 估计。失期:误期。(18)亡:逃跑。(19)举大计: 发动大事(指起义)。(20)等:相等,一样。(21)死国: 死于国,为国而死。(22)苦秦:为秦所苦。(23)二世少子: 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24)不当立:不应当立为皇帝。(25)扶苏: 秦始皇的长子。(26)谏: 下对上的规劝。(27)上: 皇帝。将(jiang)兵: 带兵。(28)或闻: 有人听说。(29)项燕: 楚国的贵族,项羽的祖父。(30)怜: 爱。之: 指项燕。(31)诚: 如果。吾众:我们这些人(指戍卒)。诈: 冒充,假托。唱: 同“倡” ,倡导。“以……为……” : 即 “用(把)……作为……” 。(32)宜: 应当。应:响应。(33)行卜。去占卜吉凶。(34)指意: 意图。指:通“旨” 。(35)足下:古时对人的敬称。(36)卜之鬼:向鬼神请教。(37)念鬼: 揣摩卜者说“鬼” 的意思。(38)威众: 威于众,树威于群众之中。(39)丹:朱砂。书: 写。帛: 丝织品,古时也用来写字。王(wang ): 这里作动词用,称王。(40)罾 (zeng):鱼网,这里当动词用,用网捕到。(41)烹: 煮。(42)以: 同 “已” 。怪之: 以之为怪。之:指鱼腹中的书。(43)间(jian)令: 暗使。(44)次所: 驻扎的地方。(45)丛祠:树林中的神庙。(46)篝火: 在笼里点着火。这里是用篝火装作鬼火。(47)狐鸣: 狐狸叫唤。(48)往往: 处处。语: 议论。(49)指目:用手指用眼看,二字都作动词用。(50)为用: 为他所用,听他使用。(51)将尉:这里指押送戍卒的军官。(52)故: 故意。(53)忿恚(hui): 恼怒。(54)之: 指吴广。其: 他的。众: 这里指公愤。(55)笞(chi): 竹板。这里用作动词,用竹板子打。(56)挺: 拔。(57)佐: 帮助。(58)并:一共。(59)召令徒属: 号召部下。(60)藉弟令: 三字一义,作“即使”讲。弟: 通第。斩:这里用作被动词,被杀头。(61)十六七:十分之六七。(62)即已: 倒也罢了。(63)举: 做,干。大名: 大事(指起义)。(64)宁: 岂,难道。(65)敬受命: 遵从命令。(66)从民欲:依从人民的愿望。(67)袒右: 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68)为坛而盟:建筑高台,立誓结盟。(69)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之。(70)收: 收集(起义军)。蕲(qi)县:今安徽省宿县南。(71)下: 攻下。(72)符离: 今安徽省宿县。(73)徇(xun): 占领。(74)铚(zhi)、谯: 在今安徽省。苦、酂(cuo)、柘(zhe): 在今河南省。(75)行收兵: 沿途收纳兵众。(76)比: 等到。陈: 在今河南省淮阳县。(77)乘(sheng):这里是量词,“辆” 的意思。(78)守令: 郡守和县令。郡守,郡的长官。县令,县的长官。(79)谯门: 城楼下面的门。城上筑楼望敌叫做谯,楼下的门叫谯门。守丞: 官名,县令的助手。(80)三老:掌教化的乡官。豪杰: 这里指当地有声望的人。皆: 同 “偕” 。会计:一起来商议。(81)被坚执锐: 披着坚固的甲胄,拿着锐利的武器。被: 通“披” 。(82)诛: 杀,消灭。(83)社稷(ji):古代封建国君祭祀的土地神和五谷神,用作国家的代称。(84)号为张楚:定国号为 “张楚” 。(85)刑: 作动词用,惩办。其: 指秦朝。长吏: 长官。(86)应:响应。
〔鉴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武力吞并了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统一中国后,统治阶级更加骄奢淫逸,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人民,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和“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的悲惨局面,大量农民丧失土地而只得“与人佣耕”。再有,筑长城、修驰道、戍边境,尽管这些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但却加重了广大人民的徭役负担,特别是营造阿房宫及骊山墓,则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情绪。公元前209年即秦二世元年七月,终于爆发了以陈涉、吴广为领袖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本文记载了陈涉、吴广发动和组织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它通过辍耕垄上、大泽乡起事、据陈称王等几方面的典型情节,展示了陈涉、吴广的思想性格。形象鲜明生动,文字简洁洗练,有很高的艺术性,堪称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作品。
首先,文章写陈涉辍耕垄上,揭示了陈涉起义的基础。“辍耕之垄上” 的对话使读者对陈涉日后的有所作为留下了总的感觉。陈涉处于“佣耕” 的地位,“怅恨” 的感慨情态,说明了他有改变这种生活处境的迫切要求。他跟同伴们说出了 “假如富贵了,大家相互之间不要忘记”的话,揭开了他内心所蓄积着的造反愿望。这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的平等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值得肯定的。陈涉的话,一时不能为同伴们所理解,说明了在部分农民中有着因袭的精神束缚,不敢“犯上作乱”,这是客观的历史局限性所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是陈涉针对“佣者”那“若为佣耕,何富贵也”的疑问所作的气势凌云的回答,发抒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激情,同时对同伴们安于现状和对他不理解深表惋惜。至此,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充满反抗精神的青年雇农的形象。
其次,文章写陈涉大泽乡起事,展开了陈涉揭竿而起的斗争画幅。陈涉、吴广等九百多名贫苦百姓被征发到渔阳去防守边塞,途经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 ,这是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的原因,而秦法规定,不能按期到达就要斩首,这又是陈涉、吴广决定率众起义的导火线。由此可知,暴雨断道而失期限,这是偶然的事件。在此情况下,为了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这成了必然的结果,是苛厉的秦法把陈涉、吴广逼上了起义的道路。要起义,就得在关键时刻拿出计划来,见诸行动,还得人心齐聚,于是陈涉、吴广同谋,对形势作了周密的分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无论是“亡” ,还是“举大计” 都是“死” ,但权衡轻重,以 “亡” 而死的道路是消极的,而“举大计” ,即使“死” ,也比前者来得有价值。这里指出了起义的必要性。陈涉说: “天下苦秦久矣” ,进一步指出了起义的必然性。接着文章又着重写了陈涉起义会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在这里,陈涉对秦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与六国的旧矛盾作了具体分析。陈涉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分析,是为了寻找起义的策略根据。借用扶苏、项燕的旗号,作为起义的号召,有利于发动群众。“宜多应者” ,正是在分析上述种种矛盾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预示着起义胜利的可能性。
文章在写了陈涉起义的必要性、必然性与胜利的可能性之后,继写陈涉起义的现实性。陈涉、吴广利用迷信方法制造舆论,这是一种宣传手段。陈涉、吴广“行卜” ,得到卜者的启示,就用“鱼腹书帛” 和“篝火狐鸣”这两条“疑神弄鬼”的计策,在群众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这里反映了陈涉、吴广为鼓动人心,争取群众的用心之苦。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作者写到陈涉、吴广设法杀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因此他有意“数言欲亡” ,使将尉恼怒以辱自己,就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激起群众的公愤。“尉果笞广” ,吴广、陈涉乘机斩杀了两尉,旋即借题发挥,召集戍卒进行宣传鼓动——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摆出了当前的处境; “失期,当斩” ,指出了面临的结局;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以退一步的假设,推断出死多活少的命运;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用激昂慷慨的语言,去点燃在场者的反抗怒火。这一席一步比一步紧的陈词,如滚珠相逐,铮然作响,动人肺腑,说的尽是九百戍卒的心里话,尤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句话,有着极强的鼓舞斗志的力量!戍卒们齐呼“敬受命” ,固然表示了对陈涉、吴广的真诚拥护,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他们早就愿意并且敢于向封建统治者宣战的大无畏气概!陈涉、吴广按照原定的起义策略,正式建立了起义的队伍,举行了起义的仪式,“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这种扬眉吐气的生动场景,反映了起义群众造反的坚强决心和一呼百应的巨大声势!
最后,文章写陈涉据陈称王,表现了陈涉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的威力之大,影响之广。陈涉、吴广率领起义军,势如破竹地向各地进发,攻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城池,所到之处,迅速改观,人民纷起响应,武装力量不断壮大。经过了一番激战,他们很快地占领了陈县,致使秦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陈县,起义军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称王,“号为张楚”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从此,“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进一步表明了起义风暴席卷四方,起义军的声势浩荡壮阔。
综上所析,《陈涉世家》较真实地记叙了这次农民大起义的经过,反映了一定的历史面貌。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 ,肯定了陈涉,是因为“天下之端,自涉发难”,曾一度掌握国家政令,为由秦到汉的中介人物,而没有把他提到和项羽一样的地位,则又可见作者存在着一定的正统观念和阶级偏见。
《陈涉世家》在写作技巧上有不少可供借鉴的地方:第一,本文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全文,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有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关起义以前的事迹,只选其典型事例来介绍陈涉高出常人的言行,写得比较简略,然而却能让人看出他对世道的不满,和对改变处境的向往,与“佣者” 的随遇而安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关起义筹划过程和起义场面,写得十分详尽,泼以浓墨,这主要是为了突出陈涉在起义中所崭露出来的英雄色彩,令读者对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非凡的音容举止,产生深刻的印象。到了写作战过程时,则又写得相当概括,以免把人物形象淹没在大场面的活动之中。由于作者能紧扣“起义”这个中心,详略得宜地写了起义的前前后后,显得重点明确,有助于作品主题的揭示,更有助于陈涉形象的勾勒。第二,本文言简而意完整,话少而情洋溢。如“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攻” 、“收” 、“下” ,这些动词用得很活。再如,“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活灵活现地写了士卒敬仰陈涉的微妙神态。还有,“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挺” 、“夺” 、“杀” 、“佐” 几个富有动作层次的词,将在一瞬间里所发生的一场激烈搏斗,传神地写出来了。作者没有工笔细描,只抓住几个有着表现力的词,就情味浓郁地在读者面前舒展出一幅幅反映某一事件全貌的画图,以少胜多,语言洁净如洗。
上一篇:《古文·陈情表》鉴赏
下一篇:《古文·陶征士诔并序》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