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魏公子列传
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1)。昭王薨(2),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3)。是时,范雎亡魏相秦(4),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5),破魏华阳下军(6),走芒卯(7)。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8)。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公子与魏王博(9),而北境传举烽(10),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 “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 “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 ”公子曰: “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11),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12)。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13),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 “臣有客在市屠中(14),愿枉车骑过之(15)。”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16)。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17),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18)。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19),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20),今公子故过之(21)。然嬴欲就公子之名(22),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侯生谓公子曰: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23)。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24),又进兵围邯郸(25)。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26),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27),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28),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29)。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30),让魏公子曰(31):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32)。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33),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 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 “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 “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34),譬若以肉投馁虎(35),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36)! 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闲语曰(37):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38),而如姬最幸(39),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40),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41),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42)。”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 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 “公子畏死邪? 何泣也?”公子曰: “晋鄙嚄唶宿将(43),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 ”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44),而公子亲数存之(45),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46)。”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47)。侯生曰: “臣宜从,老不能;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48)。”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49)。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 “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50),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51): “父子俱在军中,父归; 兄弟俱在军中,兄归; 独子无兄弟,归养(52)。”得选兵八万人(53),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 存赵。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54)。赵王再拜曰: “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55),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56),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57),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58)。赵王扫除自迎(59),执主人之礼(60),引公子就西阶(61)。公子侧行辞让(62),从东阶上。自言辠过(63):以负于魏(64),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65),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66)为公子汤沐邑(67),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68),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69)。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70),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71)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72)。”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 “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73)。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74),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75),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76)”乃装为去(77)。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78),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79)。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80):“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 “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81),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82),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83)。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84),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85)之兵,破秦军于河外(86),走蒙骜(87)。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88),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89),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90),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 “公子亡在外十年矣(91),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92)。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公子自知再以毁废(93),乃谢病不朝(94),与宾客为长夜饮(95),饮醇酒(96),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97),魏安釐王亦薨。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98)。其后秦稍蚕食魏(99),十八岁(100),而虏魏王(101),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102),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103)。高祖十二年(104),从击黥布还(105),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 吾过大梁之墟(106),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107),不耻下交(108),有以也(109)。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注释〕 (1)魏昭王: 名遬,魏国第五君。安釐王: 名圉,魏国第六君。(2)薨(hong ): 诸侯之死曰薨。(3)信陵: 在今河南省宁陵县西。(4)范雎: 魏人,后为秦相。(5)大梁: 魏国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6)华阳: 在今河南省郑县境内。下军: 三军中之一军。(7)走:逃跑。芒卯:魏将。(8)致: 招致。(9)博: 下棋。(10)举烽:烽火报警。(11)阴事: 秘事。(12)夷门: 大梁东城门。监者: 守城人。(13)虚左:空出左边的坐位,以示恭敬。摄: 整顿。敝: 破旧。(14)市屠中:街市上的屠户。(15)枉: 绕道而行。(16)俾(bi)倪: 睥睨,斜视。(17)赞:赞扬性的介绍。(18)为寿: 祝酒。(19)抱关者: 管城门的人。(20)过: 访问。(21)故: 竟然。(22)就:成就。(23)复谢: 答谢。(24)秦昭王:秦昭襄王,名则。长平: 在今山西省高平县。(25)邯郸:赵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26)平原: 今山东省德县南。平原君:赵公子赵胜的封号。(27)拔: 攻下。(28)壁: 扎营。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29)两端: 两面态度。(30)冠: 冠冕。盖: 车盖。相属:连续不断。(31)让: 责。(32)计: 决计。(33)约: 凑集。(34)他端: 其他办法。(35)馁虎: 饿虎。(36)尚安事客: 还要门客干什么? (37)闲语:密语。(38)卧内: 卧室。(39)如姬: 魏王的宠姬。最幸: 最得宠爱。(40)资:蓄积。(41)虎符: 铜铸虎形兵符,中剖开,国王和带兵将领各执一半。(42)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伐:功业。 (43)嚄(huo): 大笑。喈(ze): 大叫。唶: 指威武。宿将:老将。(44)鼓: 动。(45)数(shuo): 屡次。存: 照应。(46)效命:贡献生命。(47)过谢: 辞行。(48)北乡: 向北方。(49)矫令:假借命令。(50)单车: 只有乘坐而无随护的车辆。(51)勒兵: 整顿军队。(52)归养: 归养父母。 (53)选兵: 挑选精兵。 (54)负: 背着。 (lan): 盛箭之器。矢: 箭。先引: 在前头开路。(55)决: 诀别。(56)赵孝成王:赵惠文王之子,名丹。德: 感激。(57)物: 事。(58)容: 容身。(59)扫除: 洒扫庭阶。(60)执: 执行。(61)就: 凑近。(62)侧行: 偏着身子走路,表示恭敬。(63)辠: 古罪字。(64)以: 因为。负于: 有负于。(65)口不忍: 不好开口。(66)鄗(hao): 今河北柏乡县北。(67)汤沐邑: 天子赐给诸侯之地。(68)处士: 不做官的士人。博徒:赌徒。卖浆家: 酒店。(69)自匿:自己躲藏。(70)间步: 趁空时步行。从游: 交朋友。(71)始: 当初。(72)妄人: 胡作非为的人。(73)称: 满足。(74)徒: 只不过。豪举: 以之作为自豪。(75)不我欲: “不欲我” 的倒装,不要我。(76)从游: 交游。(77)装: 整理行装。(78)免冠:脱帽。谢:谢罪。(79)倾: 尽数。(80)诫: 警告。(81)徒以: 只因为。不恤:不顾惜。(82)夷: 平。先王: 魏国先世。(83)趣驾: 赶忙套车。(84)上将军: 战国时的军队的最高统帅。(85)五国: 指赵、韩、燕、齐、楚。(86)河外: 黄河以南。(87)蒙骜: 秦国上卿。(88)抑: 压制。(89)名:署名。(90)行: 行贿。(91)亡: 流亡。(92)伪: 假装。(93)以: 因。毁: 毁谤。废: 罢废。(94)谢病: 托辞有病。(95)长夜:通宵。(96)醇酒: 美酒。(97)其岁: 那一年,指公元前243年。(98)东郡: 秦郡名,在今河北、山东交界之处。(99)稍: 渐渐。(100)十八岁: 指信陵君死后十八年,即公元前225年。(101)虏: 俘虏。(102)微少: 微贱。(103)祠: 祭祀。(104)十二年: 指公元前195年。(105)黥布: 英布,曾为项羽部将。(106)墟: 废墟。(107)接岩穴隐者: 指交结侯嬴等人。(108)不耻下交: 不以和下层人交结为耻。(109)以:道理。
〔鉴赏〕信陵君无忌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可以入传的材料浩如烟海,加之司马迁对公子又是一往情深,曾亲往大梁考察他的事迹,因此,《史记·魏公子列传》即使要写成洋洋大观的长篇巨著,也委实不难办到。然而,作者没有这样做,他只用了三千余字,就使这个名扬古今的人物神情毕肖·立于纸面。这是与作者的精心裁剪分不开的。
一、以情缀文。鲁迅先生说,《史记》“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汉文学史纲要》)。司马迁对信陵君礼贤下士、急人之难的侠义精神非常钦佩,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 “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在本篇中,他连用了一百四十多个“公子” ,在公子身上倾注了真挚而又深沉的崇敬爱戴之情,文章中材料的取舍和剪削都从表现感情的需要出发。文章主要写了信陵君一生中的两桩大事,一是救赵,二是存魏,因为这两件事最能表现公子的侠义精神。其他的则一概剪去不提。可是,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却兴致勃勃地讲了一个公子与魏王赌棋的故事。说“赌棋” ,却又不讲二人棋艺高低、赌注大小、胜负如何,很明显,这些与塑造公子的形象、表现作者的感情关系不大。太史公紧紧抓住不放的是,在“北境传举烽”的危急关头,兄弟二人的神情动作。尽管这个故事总共才一百来字,作者还是剥茧抽丝般地写了魏王的“释” 、“恐” 、“惊” 、“畏” ,公子的“止王” 、“复博”和从实相告。魏王的胆小无能、心胸狭窄,公子的贤能沉着、襟怀坦白,无不跃然于纸面。
全文不枝不蔓。公子一死,文章理应结束,可是,作者却又横添上两节文字。一节写公子死后,秦如何“攻魏” 、“拔二十城”、“虏魏王”、“屠大梁” ;一节写高祖对公子的敬佩,“常祠公子”,“为公子置守冢五家”。这里形象地告诉人们: 公子是魏国的中流砥柱,公子又是光耀后代、万世景仰的一颗明星。根据金圣叹的说法,这首尾两处分别运用了 “弄引法”和“獭尾法” 。所谓 “有一段大文字,不好突然便起,且先作一段小文字在前引之。” “一段大文字后,不好寂然便住,更作余波演漾之。” (《读第五才子书法》)作者所以运用这两种写法,则完全是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开头的一个故事是公子的第一个亮相,寄寓了作者强烈的爱憎,鲜明的褒贬,为全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最后两节文字,是作者不可遏止的感情潮水的余波,是完成公子形象的最后一笔。
二、以宾拱主。作者写救赵,却又将公子如何求如姬,如姬如何窃得虎符,公子如何与秦交战等等,一并从略。反而去大写公子如何交结侯生,侯生怎样料事如神、怎样献窃符之策、怎样荐朱亥同行,朱亥又怎样欣然前往。笔墨大多落在门客而又笔笔写的公子。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首先,“救赵” 、“存魏”、“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都不是由于有一个贵族公子无忌,而是由于有一个“多客”的信陵君。众多的门客是他的智囊团和敢死队。没有这些门客,他如何救得邯郸? 因此,写门客是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又一次反映了司马迁所倾心的侠义精神。再者,无忌之所以能多客,能“倾平原君客” ,门客又之所以心甘情愿为他尽忠尽力、献计献策,是由于公子仁而谦恭,礼而下士。因此,作者越是把门客写得忠诚可靠、精悍能干,也就越是能表现公子虚怀若谷、不耻下交的谦逊作风。还有,我们从“救赵”这件事本身来看,写门客也是为了写公子。侯生之所以能巧献两条战略性的至关全局的计谋,大的原因是公子能放下架子,亲枉车骑而迎之,拜为上宾。直接原因是公子在心急如焚之时能够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保持礼贤下士的作风,行到中途而“复引车还”。如姬之所以能舍生忘死窃得虎符,是由于公子曾为其报杀父之仇。朱亥欣然前往椎杀晋鄙,是因为公子“往数请之”。侯生最后北向自刭,也正是为了报答公子之厚遇。这里,公子始终是作者热情讴歌的中心人物。金圣叹说:“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云也,意不在云者,意固在于月也。” (《第六才子书》卷四《惊艳》首评)司马迁所用的以宾拱主之法,正有烘云托月之妙。
三、以少总多。这篇传记在运用典型材料方面也有值得称道的。如前所述,公子一生事迹甚多,只写“救赵”、“存魏”,其中又以“救赵”为详,一来是因为“救赵”是公子一生中的大事,二来也因为这件事典型。强虏压境有如狂飙席卷,矛盾集中激烈而又尖锐复杂。各种人物都必须在这大是大非面前“亮相”,公子急人之难的英雄性格也最容易在这样的诸端矛盾撞击中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公子与魏王是异母兄弟,同生同长在宫廷之内,一起嬉戏游玩何止一“博”,而作者只写“这一次” ,是因为“这一次”发生在“北境传举烽”这样的典型环境之中,最能表现兄弟二人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公子“食客三千人”,可写的很多,而文中提到的有姓氏的门客却只有侯嬴、朱亥、毛公、薛公四人。这四个人一个是夷门监者,一个是市井鼓刀者,一个是卖浆者,一个是赌徒。门客中地位低下者莫过于他们。既然公子对这些又穷又贱的人物都是十分谦恭,那么,对其他有胆有识的门客,公子是何种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正因为这四个门客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所以,最能表现公子“能以富贵下贫贱”,“不敢以富贵骄士”的高尚品质。葛立方《韵语阳秋》说: “尝鼎一脔,可以尽知其味。”由于作者所写的人物、事件、环境,都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因而能够起到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使读者“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刘知几:《史通·叙事》)。
四、以小见大。公子将晋鄙军后,进攻秦军,是一场激烈的战斗。本来可以写得场面阔大: 旌旗蔽空,鼓声震天,金戈铁马,尘烟滚滚……。然而,作者却只写了公子勒兵时发布的一道命令: “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然后,就交代战斗的结果。公子千辛万苦,不惜违君臣之礼、绝兄弟之谊,窃虎符,矫王命,挥泪杀晋鄙,不都是为了与秦决一死战吗?可是,对如此至关全局的战斗,作者却只写一道命令,岂不吝啬?其实,这又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两军对垒,击鼓而战,古之然也,而公子的这道命令却是“古之不然”。它惊世骇俗,集中体现了公子的仁爱。再说,这道命令一下,将士的情绪、斗志也就可想而知,不必细说。还有,诸侯皆畏公子贤能、多客,秦威吓魏王,也正是恐公子率兵而至,今公子就在阵前,秦岂敢恋战,魏之势如破竹、秦之土崩瓦解,读者都不难想象。所以,作者以小见大,写一道命令而略去战斗全过程的描写,无疑是裁剪大师巧夺天工的一刀。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单薄或不足。公子自迎侯生一段,也是运用以小见大写法的成功的范例。公子大会宾客,待宾客坐定之后,率领车骑,虚出左位,亲往夷门,迎接侯生。侯生却犹嫌不足,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四考公子。穿著破旧,毫不推让,直坐尊位,这是一考;要公子驾车枉道,让他去拜访杀狗的朋友,这是二考: 与朋友滔滔不绝,高谈阔论,令公子久立于市中,这是三考; 宴会之上并不辞谢,堂而皇之地高坐于首席之上,这是四考。这四考,试题都不大,难度却不小,它考出了信陵君思才如渴、慧眼识贤、仁而下士的品质。同时,也充分表明侯生不畏权贵,沉着机警,胸有韬略,并非等闲之辈。
唐彪《读书作文谱》曾引毛稚黄的话说: “又或略其巨,详其细,琐琐而不厌;恒情熟径,我其舍之。斯神化之境矣。”唐彪认为这是“古文之别境,不可不知。” 《魏公子列传》虽写救赵大事,却每每津津乐道那些琐细之事。略巨而详细,以小而见大,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司马迁是剪裁的行家,他苦心经营,去芜存精,使作品详略有致,疏密相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其间有不少值得继承的宝贵经验。
上一篇:《古文·韩文公庙碑》鉴赏
下一篇:《古文观止·《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