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曲《蜀道难》原文与翻译、赏析
[唐] 李 白
噫吁嚱②,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③!
尔来四万八千岁④,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⑤,可以横绝峨眉巅⑥。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⑦。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⑧,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⑨。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⑩。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11)。
扪参历井仰胁息(12),以手抚膺坐长叹(13)。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14)。
但见悲鸟号古木(15),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16),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17)!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18),砯崖转石万壑雷(19)。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20)!
剑阁峥嵘而崔嵬(2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22)。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23),磨牙吮血(24),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25),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26)!
〔注释〕
①本篇选自李白《李太白全集》。“蜀道难”,为乐府古题。②噫吁嚱(yi xu xi衣虚希),三个叹词连用,表示惊叹,为古代蜀语方言。③蚕丛、鱼凫(fu扶),传说中的两名古代蜀国的开国国王。茫然,渺茫久远。《文选·蜀都赋》注引扬雄《蜀王本纪》云:蜀王之先名蚕丛、拍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故谓蜀事迹久远,渺茫难详。④尔来,指自蚕丛、鱼凫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岁,是形容时间久远,并非确数。《尔庵说唐诗》云:“‘尔来四万八千岁’,此云总非实据也。……文章家妙在跌宕,每说到已甚。”⑤太白,即今陕西眉县东南的太白山。鸟道,言山势高峻,无路可通,只有低凹处鸟能飞过,谓之“鸟道”,实即爬越峰巅的险仄的山道。经考证,此“鸟道”在陕西略阳青泥岭南,当太白山之西,故云“西当太白”。⑥横绝,横空飞越。峨眉,即今四川峨眉山。巅,峰顶。⑦“地崩”二句,概括了五丁力士开辟蜀道的神话。相传古代秦蜀交好,许嫁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丁力士入秦迎娶,返回途经梓潼,见有大蛇半截钻入山穴。五力士合力拽蛇,结果拉倒了大山,力士和美女均都压死,山也被分成五岭,其间有道可通。史载秦蜀自古被崇山隔绝,直到战国时秦惠王派张仪伐蜀筑城,两地有了交通。五丁开山的故事,不过是表明蜀道的开辟非人力所能为的神话传说而已。天梯,指陡峭的攀山之道,势如通天的长梯。石栈(zhan站),在山崖上凿石架木建成的栈道。⑧六龙回日,神话传说,太阳神用六龙驾车载日运行。回日是说,日车为蜀山所阻,难以通过,只得回转而行。高标,立木的高端为标,这里指山的高峰。⑨“冲波”句,意为波浪冲击,曲折倒流的河水。⑩猿猱(nao挠),猿猴。其性善于攀越跳跃。(11)“青泥”二句,谓青泥岭峰回路绕,曲折难行。青泥,即青泥岭,在今陕西略阳西北,是由秦入蜀的要道。盘盘,曲折回旋貌。百步九折,极言山路的曲折弯绕,峰路回旋。萦(ying营)岩峦,绕着山峦转。(12)“扪参(men shen门申)”句,意谓沿途伸手就摸到星辰,紧张得不敢大声喘息。扪,摸。参、井都是星宿名。参宿七星,天文学上称为猎户星座。井宿八星,属双子星座。按照古代天文家的划分,秦地属于参宿的分野,蜀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因此,由秦入蜀必然要经历这两个星宿。所以说“扪参历井”。(13)扶膺(ying英),扶着胸口。(14)畏途,让人望而生畏的道路。巉(chan蝉)岩,险峻的山崖。(15)悲鸟,啼声悲哀的鸟,指下文的杜鹃鸟。(16)子规,即杜鹃鸟,又名杜宇,蜀中最多。历史上传说为古代蜀王杜宇所化。据《华阳国志》载,蜀望帝杜宇失国,其魂化为杜鹃,出现于春末夏初,昼夜啼叫不息,鸣声哀婉凄切,如言“不如归去”。(17)凋朱颜,红润的容颜因愁苦而变得憔悴失色。凋,凋谢。(18)“飞湍”句,意谓山上的瀑布和山下的急流飞流交汇,发出巨大的响声。 湍(tuan团平声),急流的水。 喧豗(hui灰),喧闹声。(19)砯(peng烹)崖,水击山崖。砯本指水击岩石声,这里是冲击、撞击的意思。转石,使石头翻滚。万壑(he贺)雷,万千山谷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壑,山沟、水坑。(20)胡为乎,为什么。(21)剑阁,古代著名关口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为古代蜀途上的重要阁道。峥嵘(zheng rong争荣)、崔嵬(wei危),均形容山形险峻。(22)“一夫”四句,化用汉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诸语。当关,把守关口。莫开,打不开。或,或者,假如。匪亲,不是亲信可靠的人。狼豺(cai柴),指割据判乱的军阀,嗜血残杀,性如豺狼。(23)猛虎、长蛇,一方面是当时蜀山荒险,有蛇虎出没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比喻如同蛇虎一般残害人民的军阀割据者,即旧注所说的暗示蜀中将有军阀叛乱发生。(24)吮(shun顺上声)血,吸血。(25)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26)咨嗟(zi jie资皆),嗟叹,叹息。
〔分析〕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全诗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 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凹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图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的话,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就更令人惊心动魄了。故而《增订唐诗摘钞》谓此处:“倏起倏落,忽虚忽实,真如烟水杳渺,绝世奇文也。”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载酒园诗话又编》云:“《蜀道难》一篇,真与河岳并垂不朽。即起句‘噫吁嚱,危乎高哉’七字,如累棋架卵,谁敢并于一处? 至其造句之妙:‘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每读之,剑阁、阴平如在目前。又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不惟刘璋、李势恨事如见,即孟知祥一辈,亦逆揭其肺肝。此真诗之有关系者,岂特文词之雄!”这可说是对本篇写景用事妙意颇有见地的揭橥与概括。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全诗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融入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竣,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诗源辩体》评说:“屈原《离骚》本千古辞赋之宗,而后人摹仿盗袭,不胜厌饫……至《远别离》、《蜀道难》、《天姥吟》,则变幻恍惚,尽脱蹊径,实与屈子互相照映。”此谓李白承续屈原体调,只有《离骚》堪与《蜀道难》相匹敌,亦非过誉。
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评说〕
孟棨《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人’。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高棅《唐诗品汇》:“刘须溪云: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语次崛奇,自不在言。”
谢榛《四溟诗话》:“九言体,无名氏拟之曰:‘昨夜西风摇落千林梢,渡头小舟卷入寒塘坳。’声调散缓而无气魄。惟太白长篇突出两句,殊不可及,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也。”
上一篇:诗词·散曲《蜀相》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诗词·散曲《蝶恋花》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