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赋《黄州快哉亭记》原文与翻译、赏析
[宋] 苏 辙
江出西陵②,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③,南合湘、沅④,北合汉、沔⑤,其势益张⑥。至于赤壁之下⑦,波流浸灌⑧,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⑨,即其庐之西南为亭⑩,以览观江流之胜(11)。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12)。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13)。涛澜汹涌,风云开阖(14)。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15),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16),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17),冈陵起伏,草木行列(18),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19)。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20),故城之墟(21),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22),周瑜、陆逊之所驰骛(23),其流风遗迹(24),亦足以称快世俗(25)。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26)。有风飒然而至者(27),王披襟当之(28),曰:“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29)。”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30)。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31)。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32)?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33)?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34),将何适而非快(35)?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稽之余功(36),而自放山水之间(37),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38),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39),揖西山之白云(40),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41)?不然,连山绝壑(42),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43),乌睹其为快也(44)!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45)。
〔注释〕
①本篇选自苏辙《栾城集》。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当时苏辙谪居筠州。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县,快哉亭在城南。②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省宜昌县西北。③肆大,指水流纵恣浩大。④沅、湘,沅水和湘江。在今湖南省境内,北流入洞庭湖后注入长江。⑤汉、沔(mian免),即汉水。汉水源出陕西省宁羌县,初名漾水,东流经沔县南,称沔水,又东经褒县,合褒水后始称汉水。汉水在长江北面。⑥益张,越发盛大。张,展开、扩大。⑦赤壁,此指“赤鼻矶”,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苏轼之《前赤壁赋》中误以为是东汉末年孙、曹交战时周瑜破曹操处。⑧浸、灌,都是“注”的意思,此指江水浩荡,水势凶猛。⑨清河,郡名,在今河北清河县。张梦得,字怀民,元丰年间谪居黄州(齐安)。齐安,郡名,即黄州。⑩即,就着,紧靠。庐,住宅。(11)胜,胜景、壮观。(12)子瞻,苏轼的字。(13)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因古代行军每日走三十里宿营,称为“一舍”。(14)开阖(he合),形容风云变化,时聚时散,变化不定。开,散开。阖,同“合”,聚合。(15)倏(shu舒)忽,急速,犹刹那之间。(16)玩,赏玩、观赏。几,古代一种矮小的桌子,可以凭靠。(17)武昌,县名,今湖北鄂城。(18)行(hang杭)列,此活用为动词,即“成行成列”的意思。(19)指数(shu暑),一一指点出来。(20)长洲,泛指江中长条形的沙洲。滨,水边。(21)故城,旧城,指孙权的故都武昌。墟,废墟、遗址。(22)曹孟德,曹操,字孟德。孙仲谋,孙权,字仲谋。睥睨(pi ni僻逆),斜视,此有气吞对方的傲慢之意。(23)周瑜,字公瑾,赤壁之战中吴军的主将。陆逊,字伯言,东吴名将。后官至丞相。驰鹜(wu务),往来驰骋,奔走竞逐。(24)流风,此指流传下来的传说、风貌。(25)称快世俗,为世俗之人所称快。(26)楚襄王,楚怀王之子,即顷襄王,战国时楚国君主(公元前298年—前263年在位)。从,跟随。此为“让……跟随着”的意思。宋玉,战国时楚国大夫,是稍后于屈原的辞赋家。作品有《风赋》、《九辩》等。景差,楚大夫,与宋玉同时的辞赋家。兰台之宫,即兰台宫,楚宫苑之一,在今湖北钟祥县东。(27)飒(sa萨)然,飒飒地,形容风声。(28)披,敞开。当,迎受。(29)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庶人,一般人,指百姓。共,指共同享用。(30)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焉,相当于“于是”、“在里面”的意思。(31)遇,遇时、逢时,指受到君王赏识。(32)何与(yu玉),有何关系。与,参与。(33)病,此指忧愁,怨恨。(34)以物伤性,因外物(名利)的影响而损害本性。(35)何适,同“何往”。适,往。(36)窃,偷闲,此为“利用管理事务的空闲”之意。会稽,指管理钱财、赋税等事务,此泛指公务。余功,此指剩余的时间。(37)放,放任,指任情漫游。(38)将,即使。蓬户,用蓬草编成门。瓮牖(you有),用破瓮作窗户。(39)濯(zhuo浊),洗涤。(40)揖,相互举手打拱,引申为相对,此指“与……相对”。“揖”另本作“挹”,意为舀、汲取,引申为“观览”。西山,即樊山,在湖北鄂城县西。(41)穷,尽。适,安适、快乐、舒畅。(42)绝壑,深谷。(43)骚人,诗人,此泛指文人。思士,思虑国事的士大夫。胜(旧sheng生,今sheng圣),承担得起、经受得起。(44)乌睹,怎能看得出。乌,怎么,哪里。(45)朔日,阴历每月初一。赵郡,苏辙祖上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分析〕
亭记题名“快哉”,当是赏心悦目,何往不适的惬意之作。但细览文章,造亭者张梦得是遭贬之人,命名者苏轼也是一个被谪者(均谪在黄州),作记者苏辙本人,据说此时也左迁于筠州。同是沦落之人,何必要大书“快哉”于亭额之上?
原来唐宋不少文人,虽身怀经世济民之志,然仕途坎坷,轻者贬远谪边,重者身陷囹圄,内心极其忧郁痛苦。为摆脱心理上的重压,他们或寄情于山水,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慰藉,或啸傲于老庄,以排遣苦闷。张梦得建亭,东坡名之曰“快哉”正含有劝解宽慰、自勉励人之意,苏辙则与兄长心心相印,为快哉亭作记,使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更为显豁。“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这正是建亭者、命名者、作记者共同的心声,也是整个亭记的主旨和灵魂。
那么,文章是怎样写出“快哉”这一题旨的呢?从结构上看,全文可分三段:一记述,二铺写,三议论。在记述中点题,在铺写中释题,在议论中展题,而“快哉”二字贯穿通篇。
亭记之类的文章,起首一段往往总要叙出时间、地点、人物、动机等因素。本文起笔却大刀阔斧,气势磅礴,不同一般。如椽之笔,描画“奔放肆大”的江流,汹汹“益张”的声势,更在赤壁之下,有意泼上一笔:“波流浸灌,与海相若”,勾勒出一幅浩浩荡荡、愈变愈阔的江水画卷,使人如目睹滔滔江水,滚滚而来,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作者就在如此浩荡澎湃、广阔无垠的背景上出“亭”出“名”。点出作亭者——谪居之人张梦得“即其庐之西南为亭”,登高远望,饮酒赋诗,正欲借这滔滔滚滚的江水涤洗荡清那满腹的牢骚和郁闷。而亭为“览观江流之胜”建造,能饱赏宏伟壮观的胜景,心胸当亦为之坦荡、清朗,子瞻名之曰“快哉”,不亦宜乎! 这里,亭、名、景,相得益彰。江流胜景,必须设亭览观,而对此波澜肆大的水势,舍此“快哉”二字,还能用什么词语来传神呢?然而假如前面没有对江水着意进行渲染点泼的描画,这“快哉”二字又怎能脱颖而出,这就是苏辙出题不凡之处。
第二段承上文解释所以名亭为“快哉”的理由,文字明快刚遒,极见功力。总共写了两个原因,即览观江山形胜之快,凭吊历史遗迹之快。览观形胜之快,分两层写,前一层写江流之水,突出其变化。从“涛澜”、“风云”、“舟楫”、“鱼龙”等诸侧面进行铺写,用词豪放、粗犷,刚劲有力,寥寥数语,已织成一幅汹涌澎湃,泓阔瞬变,舟驰鱼跃的动心骇目的状景。后一层写江外之山,突出其秀丽。从冈陵、草木、烟日、茅舍等诸侧面进行描写,文字较前一层细腻委婉。虽然不是工笔细描,但一字一凿,胜景全出。于是那烟消日出,风清云停,山峦的一起一伏,草木的一行一列,茅舍的一座一落,皆历历在目,而这一切又因有亭而能“玩之几席之上”,真是赏心悦目,大饱眼福,心胸何能不快? 下面写凭吊历史遗迹之快,也写得奔放苍劲,铮铮作响。作者连写三国时期四位英雄人物的豪举,向往之情蕴含于字里行间,既无英雄人物“而今安在”之慨,也无触景生情“早生华发”之叹,却是面对流风遗迹,激励起豪情壮志,当然足以“称快”了。这段文字,作者用明快刚遒的笔法,淋漓尽致地阐发了命名的缘由,紧扣景和亭的关系,极力渲染登临“快哉亭”览观的“快情”“快意”:俯视烟波浩渺的江流浪涛,远眺清秀明丽的山水、草舍,瞻仰三国英雄人物的风云遗迹,面对此情此景,一扫愁肠,壮心顿萌,心为之旷而神为之怡,“快哉”之情何能不生?!
第三段就“快哉”二字申发议论。主要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何适而非快”。但作者并不直截了当地议论一番,而是曲折迂回,虚证实论,正反相转,把“快”的文章做足。本段原可承上文的“快哉”生发,但作者却绕个圈子,从《风赋》的记实说起,引出“快哉,此风!”这句话,点明“快哉”二字的由来。这样一写,如转得不好,就有节外生枝之嫌,但苏辙毕竟是大手笔,干脆把宋玉的“雌风、雄风”之说也一并写上。乍看似与文章题旨无关,但实是为下文议论铺石。你看,他笔锋一转,“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并进而归纳到:人的忧乐和遇不遇时有关,与“风”等外物无涉。这样既了结了楚王与庶人的忧乐一案,又为下面的深入论述铺好垫石。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是人人“有遇”,也不是时时“有遇”,何来“快哉”?于是就生发出一段假设论证:“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行文至此,折入正题,赞颂张梦得“不以谪为患”,正是由于“其中坦然”,“有以过人者”,并强调惟能如此,即使“蓬户瓮牖”,也“无所不快”,更何况面对“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的江山美景呢?这里,文章又照应了前两段所述说的景、亭、名。到此,全文似可结束,可波澜又起,作者更从反面回跌一笔:如果“其中不坦然”,那么,即使面对这样的胜景,也会景随情移,感到“悲伤憔悴”,最后,大笔一扔,掷出一句“乌睹其为快也”哉! 这一反诘的结语,如金石落地,铿锵有声,可谓“笔力千钧”。整段文字,我们只感受到作者的笔触左转右拐,纵横驰骋,呼呼风生,舒卷自如。读到结句,我们也会拍案叫绝,连呼“快哉!”
〔评说〕
过珙《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因‘快哉’二字发一段议论,寻说到张梦得身上,若断若续,无限烟波。前半极力叙写快字,后半即谪居寻出快字意来,首尾机神一片。文致汪洋,笔力雄劲,自足与长公相雁行。”
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前幅握定‘快哉’二字洗发,后幅俱从谪居中生意,文势汪洋,笔力雄壮,读之令人心胸旷达,宠辱都忘。”
上一篇:诗词·散曲《鹿柴》原文与翻译、赏析
下一篇:散文赋《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原文与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