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龚自珍·与人笺(之五)》鉴赏
手教言者是也。人才如其面,岂不然? 岂不然?此正人才所以绝胜。彼其时,何时欤? 主上优闲,海宇平康,山川清淑,家世久长,人心皆定,士大夫以暇日养子弟之性情,既养之于家,国人又养之于国,天胎地息,以深以安,于是各因其性情之近,而人才成。
高者成峰陵,礁者成川流,娴者成阡陌,幽者成蹊迳,驶者成泷湍,险者成峒谷,平者成原陆,纯者成人民,驳者成鳞角,怪者成精魅,和者成参苓,华者成梅芝,戾者成棘刺,朴者成稻桑,毒者成砒附,重者成钟彝,英者成珠玉,润者成云霞,闲者成丘垤, 拙者成嵔嵔①, 皆天地国家之所养也, 日月之所煦也,山川之所咻也②。
将日月之光,久于照而少休欤?将山川之气,久于施而少浮欤?遂乃缚草为形,实之腐肉,教之拜起,以充满于朝市。风且起,一旦荒忽飞扬,化而为沙泥。子列子有言: 君子化猿化鹤,小人化虫化沙③。等化乎? 然而猿鹤似贤矣。噫嚱, 噫嚱!
(《龚自珍全集》)
这是一封跟友人探讨人才问题的短信。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正如人的面容一样,是各不相同的。然而要使各不相同的才能得以充分发展,使之成为人才,必须有一个安定而富强康乐的社会环境,也就是“主上优闲,海宇平康,山川清淑,家世久长,人心皆定”。同时还必须全社会人共同来关心人才的成长,“既养之于家,国人又养之于国”。这一见解是非常精辟的。
接着作者以品类繁多的天地万物作为比喻,描绘出一幅生气蓬勃、人能各尽其才的社会局面: “高者成峰陵,礁者成川流,娴者成阡陌,幽者成蹊迳……。”然而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这仅仅是理想,现实中人才的情况却是 “缚草为形,实之腐肉,教之拜起,以充满于朝市”,没有生气,没有个性。一旦风起,也就化而为沙泥了。
当时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前夕,社会黑暗,政治空气和学术空气沉闷,人的才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龚自珍在这封信里批判了他对现实社会中人才遭受压抑的现象,并寄托了
对变革的渴望和对个性自由发展的追求与向往。“高者成峰陵”至“拙者成嵔㠑”一段文字, 一连用了20个排比句来比喻人尽其才的场面,文字奇瑰,想象丰富,热情奔放,体现了一个对变革追求者的激情。
上一篇:《明·张岱·不二斋》鉴赏
下一篇:《魏晋南北朝·王褒·与周弘让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