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其二)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这是七哀诗中的第二首,旨在抒发作者王粲寄居异池、怀念家乡的寂寞忧伤之情。人对于故乡总有深厚的眷恋,别离日久,难免就要思乡,而王粲这首诗除了抒发一般的思念故乡情怀之外,更有其特殊处境所引起的其他情绪。但是表面上仍然以思乡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显得感慨深沉而且十分悲痛。
王粲从17岁起便避难到荆州,依附荆州牧刘表(详情参见上一首诗分析)。他同刘表是同乡兼有世交之谊。原以为投奔于他,会取得信任。可惜刘表却是个愚庸之辈,不会鉴识人才。王粲来此大约过了十多年(此诗与《登楼赋》相同, 《登楼赋》作于29岁左右,或与此诗同时),依然还是个门下请客,加之当时局势战乱频仍,生民涂炭,作者的感慨与痛苦是十分复杂和沉重的。
诗的开头提出了一个莫明其所以的问题: “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淫?”说莫明其所以,因为本来作者自己内心是十分明白为何而来的。而来了十多年之后,反而觉得不明白了,岂不奇怪么?这主要是他觉得失望了,后悔了,当初便不应该来。可是这样的话是不好直接说出来的,因为他仍是刘表的门下客,这种曲折说出的话比起直截了当的话蕴含着更多的内容,有更复杂的心思。读者也可以从这个莫明其所以的设问中去联想到作者的身世、处境而作进一步思索了。此诗吸引人的力量便由此而产生。接下来,作者并没有回答出自己“为什么滞淫”的原因,而只写出了当时的具体环境和具体心情: 他坐着“方舟”溯江而上,船行得很慢,岸边的景物看得分外明晰。黄昏日落,远近冈峦映着余辉,狐狸野兔都寻找自己的洞穴,山间鸟雀也飞向自己的窠巢。夜幕低垂,眼前的环境显得更加寂静,耳边只听到船底下哗哗水流和岸边隐约而来的猿猴的叫唤。此时此景,羁旅舟行,加上作者原有的心情,都集中在一点,那便是“日暮愁我心”的那个“愁”字。再接下来该要回答开篇的“何为久滞淫”了吧?但作者依然避而不答,却是顺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劲儿地写下去:夜深了,作者可能依着船栏,任由夜风吹拂,他自个儿呆着,却不是在观赏景色,而是在思索他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这问题是什么呢?可能就是这“何为久滞淫”吧!时间不知过了多久,他仍呆呆地伫立冥想,直到夜露打湿了衣襟,他才猛然惊觉要回船舱里去。作者可能意识到,冥思苦想,终是得不到答案的。于是躺下来休息吧。可是, 他太痛苦了,任是转辗反侧,也终不成眠。到后来,他终于再起披衣,把满怀心思借抚琴抒发。作者把多年的感慨和悲愤,全都倾注在琴中,他仿佛觉得,只有这琴儿才是自己的知己,它为自己发出阵阵的悲声。越是听到这悲戚的琴声,就越加拨动自己心中的悲戚;越是动情,便越要借琴倾诉,反复折射,终于到了不能自持的地步。诗歌至此,戛然而止。作者到最后也没有回答开篇的问题,只是扯着读者的心肠,为他难过了一阵。可是,文章尽管结束了,而问号却留在读者心中。“何为久滞淫”呢?作者自然十分明白,有心的读者也不难了解,只是因为开头所说的原因,不便说出是了。
王粲这首诗,由问而想,由想而悲,终不作答的结构是单纯的,但这单纯的结构却容纳了丰富的内涵。它可以发人深思,引人共鸣。假如,王粲最后写明了答案,说自己如何感时忧世,或怀才不遇等等,倒很可能减弱了它的艺术魅力。因为与王粲有类似身世的读者不可能很多,而触景生愁的情况却是许多人会遇到的。
上一篇:七哀诗|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下一篇:七哀诗|原文|翻译|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