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纍纍。”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反映战争和兵役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是我国古代民歌和文人诗作中屡见的题材。《十五从军征》选择了一位15岁就离开家,从军55年,80岁才回乡的老兵,刚回到家乡后片刻间所闻所见所感,抨击了战乱给社会、家庭和广大人民所造成的不幸与痛苦。这首诗是用主人公自述的口吻写成的,它表现的是战争、兵役所造成的灾难,但是通篇只有第一句“十五从军征”点出了这一内容,其后老兵的自述,纯然是描绘客观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几乎没有说战乱本身,他也没有直接抒发哀伤悲痛的情感,更没有直接控诉兵役吞噬了他的家庭和幸福。唯其如此,这首诗给读者的印象才更加真实,更加深沉,客观的描述中蕴含着巨大的艺术力量,它句句、字字都联结着战乱和兵役,诗中所描述的种种凄惨荒凉的不正常景象,都是由战乱造成的。我们读到这些诗句,不能不对造成灾难的封建统治者和那个黑暗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而为这位80岁的老翁洒一掬同情之泪。
这是一首不长的叙事诗,却分作三层来写,景象上由远而近,感情上则越来越深。开笔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但已奠定了全诗的情绪,其中有感慨,也有怨恨。仔细品味“始得”二字,即可领会。老兵和“乡里人”的问答,问得急迫, “家中有阿谁”,惦念家中人的焦虑心情,宛然纸上;而回答却较为迂回委婉: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纍纍”,那松柏掩映,遍布荒坟的地方就是您的家。虽未直接回答老兵所问,但从侧面说出他家中已没人,昔日的房屋田园也已破败荒芜。对于老兵来说,这是他所获得的阔别了55年家园的初步印象,可以说是远观,然悲凉之气,已袭人肝脾。接下来的“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是老兵回到故居后所见具体情景:野兔从家狗洞中出入,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出了野生的谷子,井台边布满,了野生的葵菜。这四句描写,构成了一幅残破零落的故园图景:死寂荒冷,令人鼻酸心寒。在写法上,前两句兔走雉飞,是动;后两句谷葵丛生,是静,但是兔雉的动,在这特定的情景中,更加显出这环境的荒冷。目睹年幼时生活过的家园竟变成如此模样,80岁的老人必然产生极端凄凉与孤独的情感,但又无处吐露,恓恓惶惶,不知干什么,可又想干点什么事来排解积郁在胸中的愁结,暂时忘却伤痛。于是他便忙碌起来,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舂好了野谷做饭,用野葵菜作汤。待老翁把饭和汤做好了,却不知道拿给谁去吃,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这一状况,使他从刚才舂谷作饭,挖葵作汤的忙忙碌碌中清醒过来,重新陷入家破人亡、形影相吊的孤独与悲哀之中,越发精神颓丧,痛不欲生。于是,没着没落的老人只得走出家门,向东方张望,希冀寻求到一点慰藉。可是,四顾无人,充满眼帘的只是“松柏冢纍纍”,他再也抑制不住胸中巨大的悲痛,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最后两句“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通过老翁的这一动作,把他此时此地的满腔悲愤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纯用白描,语言朴质直率,毫无雕章琢句之嫌;而且全是“赋”的手法——直叙其事,不事铺陈,不用夸张,也无比喻,只是把一个老兵回乡后亲身所闻所见所感的片断,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如身置其境,亲睹老翁神态,从而同情他的遭遇,对给社会和人民造成悲剧的战争和兵役,产生痛恨。这也许就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力量吧。
上一篇:北方有佳人|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下一篇:华山畿·相送劳劳渚|原文|翻译|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