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
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本篇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晚秋惨淡、萧条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当时凄清落寞的心境。
头两句,描写从台阶上看到的深秋晚景。 “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凄清,寒凉貌。潘岳《秋兴赋》: “月瞳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临,到。《三国志·吴书·吴王传》: “而曹公以临其境。”晚景,日暮的景色。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 “源(董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视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疏索,空虚寂寞的样子。这两句说,到了深秋的傍晚,景色寒凉,台阶上已不见绿苔青草,赤裸裸,空荡荡,显得空虚寂寞。
三、四句,描写从庭院里看到的深秋晚景。 “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庭,我国旧式建筑物阶前的空地,即院子。徐伸《二郎神》词: “门掩一庭芳景。”坠露,落下的露水。《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抟( tuan团)风,向上的旋风。《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上行之风。意谓鹏鸟鼓动翅膀,结聚风力,乘风上飞九万里。卷,把东西弯曲裹成圆筒形。《诗·邶风·柏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落槐,槐树的落叶。这两句说:树枝上的露水凝成水珠掉下来,庭院被淋得湿漉漉的;一阵阵的旋风,裹着槐树的落叶,飒飒地向上乱飘。
五、六句,描写从近空中看到的深秋晚景。“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还(xuan),通旋,速,立刻。《汉书·董仲舒传》: “此皆可使还至有效者也。”霾,大气混浊呈浅蓝色或微黄色的天气现象,系大气中有悬浮的细微烟、尘所致。《诗·邶风·终风》: “终风且霾,”这两句说:金乌刚下,玉兔才升,天气就立刻变得寒冷起来;云雾缭绕的山峰,到傍晚时分更加烟尘弥漫,隐约难辨。
七、八句,描写从远空中看到的深秋景象。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可怜, 可爱。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杜牧《睦州四韵》: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雁,是一种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往南方,飞行时排成“人”字或“一”字形。李清照《一剪梅》词: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字,指雁儿成群飞时排列成字形。)点点,形容小而多。皮日休《种鱼》诗: “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这两句说,在秋分之后,可爱的几行鸿雁,密密麻麻地在远空中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雍雍和鸣地向南飞去。诗人看到秋雁南飞,不禁感慨万端。如在《重别周尚书二首》的第一首中说: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以秋雁渡河南飞,比喻周尚书的南归,来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之情。又在《秋夜望单飞雁》中说:“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从失群的寒雁写到自身,表现了诗人羁留北国的孤苦寂寞之感。
诗人把晚秋景色写得那么肃杀凄凉,其实并不尽然,我们看到的晚秋,只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因此,秋天不是令人哀叹的季节,而是丰收喜悦的时光。应该说,诗人所以要这样写晚秋景色,因为他写的不仅是时令上的晚秋,而且是那个时代,那个处境,在自己思想上的反映。如果诗人生活在今天,那他写的《晚秋》一定是另一种内容、另一种色调了。
本诗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草木凋零、凄凉惨淡的北国秋景图。写景由近而远,从台阶、庭院写到天空;由静而动,从疏素的寒阶、飘零的槐叶、隐约莫辨的山峰写到点点空排的归雁。这些都如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时屈身事敌的痛苦和对故国强烈思念的焦灼心情,内容真实感人,风格沉郁苍劲。这样,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了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明代杨慎说: “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是说颇为公允,本篇当之无愧。
上一篇:春日寄乡友|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下一篇:有所思|原文|翻译|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