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束薪幽篁里
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
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
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
田租送函谷,兽藁输上林。
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
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
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这首诗是《拟古》诗的第六首,是一首写关于人民疾苦的诗。诗的前十二句正面描写在封建社会里农民的痛苦生活,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针对黑暗社会现实发出的深沉慨叹。
“束薪”四句为一层,主要写农民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的情景。“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二句点明打柴、刈黍的地点。幽篁,是指幽暗的竹林。由于柴已稀少,只得进到深暗的竹林里去扒。寒涧阴,寒冷的山涧之北,日照短,土地贫瘠,谷物难以生长,所获自然微薄。这两句写一个农民在寒冷的季节里,辛勤劳动,所得到的是受冻挨饿。 “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二句以哀景写哀情,以北风寒冷刺骨,鸟鸣声如哭号,衬托出饥寒交迫的农民的悲愁、忧虑的心情。环境如此艰苦,收入如此微薄,生活如此窘迫,我们好象听到他们在那里倾诉、呼号:希望在哪里?何处求生路?一个“伤”字,反映了在那个时代农民难以承受的生活上的折磨,乃至对其肉体的摧残;一个“惊”字,形象地描写了他们求温饱而不可得的焦急、 惶恐的心情。以上四句用语含蓄,与其说在写农民打柴、刈黍,不如说是在写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岁暮”八句为一层,诗人以铺陈的手法叙写农民所遭受到的残酷剥削和深重压迫。 “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二句写赋税繁重,年底刚交完田租,各种定期捐税又跟着摊派下来,还有不定期的不必说, “相追寻”足见其催逼紧迫。 “田租送函谷,兽藁输上林”二句写送租路程之远。函谷,函谷关。这里是用函谷关内的西京长安泛指国家的都城。上林,苑名,中养禽兽,为皇帝猎射之所,每年命令民间贡藁作为兽食。送京城也好,送上林也好,这都暗示是供封建统治者享用作乐的。而封建统治者哪能顾及农民的死活呢? “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二句写路途之苦。在黄河、渭水结着寒冰。函谷、陇山一带积着厚雪的情况下,从遥远的地方去送田租、兽料,其路途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为什么必须在千里冰封的日子去送呢?除了封建统治者为了自己的享用而不顾农民的死活外,还可以联想到那个时代苛政的残暴。这些田租、兽料的交送都是要按时的,稍有延误,就会问罪。即使按时送到,也难免受到刁难、惩处。 “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二句就具体揭示了农民的遭遇之惨。 “吏见侵”,被小吏所欺凌。这两句是互文见义,是说受到大小官吏的毒打处罚和辱骂欺侮,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及其爪牙的凶残。这一层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字里行间无不渗透了劳动人民的血泪,蕴含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同情和对残暴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诗的最后两句: “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正是诗人针对黑暗现实发出的深沉慨叹。 “不谓”,不料。“乘轩”,驾着高车大马,指入仕。 “伏枥”本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句,原意是说英雄暮年还有雄心壮志。此处用“伏枥”一词有别于原义,是比喻志士到老未被重用,才能未能施展。这两句是说没有料到虽有乘轩的壮志,却至今还象关在马栏里的老骥一样。显然,诗人这是在感叹自己久怀济世救民的壮志,却至今未酬。正因为诗人把人民的疾苦与自己的理想抱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显示他怀才不遇而愤慨的实质。
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对象加以取舍的过程,亦即文艺理论上所说的典型化的过程。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说: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王士禛《渔洋诗话》: “一滴水可知大海味也。一这都是说“以少总多”是诗歌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鲍照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段,选取一个农民的不幸遭遇反映广大人民的疾苦,其典型性是很强的。诗中对农民痛苦生活、悲惨经历的描写,是对劳动人民遭受惨重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如实反映,是对当时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的深刻揭露。在封建社会里,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是多样的,而田租则是主要方式之一。诗中写的交租纳税,也是最典型的。因此,这首诗无论思想境界或艺术境界都是很高的。
此外,作者有意摹仿汉魏古诗,这首诗诗风显得古朴。
上一篇:拟古·幽并重骑射|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下一篇:拟古九首|原文|翻译|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