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
龙城远,雁门寒。
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
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长相思,好春节,梦里恒啼悲不泄。
帐中起,窗前咽。
柳絮飞还聚,游丝断复结。
欲见洛阳花,如君陇头雪!
《长相思》,乐府篇名。内容多系思念远方亲人,歌吟心中之惆怅、怨憾,表达着真挚深厚的友情或爱情。古诗多用“长相思”三字,如《文选·古诗十九首》“长言长相思”、 “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之句即是。南朝梁朝张率以此三字为诗句发端,陈后主、徐陵、江总等亦仿其制,李白也有仿作。于是《长相思》就成了乐府篇名。
徐陵这二首《长相思》是抒写闺怨的。作者通过一个女子对远戍边陲的夫君的殷切思念,既表现了在阻隔中更显其忠贞的爱情,也委婉地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委婉含蓄,是徐陵诗歌的一大特点,他的诗句曲折地表达着“肠一日而九回”的少妇的烦恼。
第一首,起句, “长相思”,暗写夫妻久违。 “望归难”,虽“望”至切而绝难有归返之期,又暗写“长相思”亦无终了之期。“传闻奉诏戍皋兰”: “传闻”,并非“确讯”,含蓄指出郎君并不是从家中出征皋兰,而是自戍地又奉诏转徒戍守皋兰。这正如《诗经·小雅·采薇》诗句意: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征人转徒边陲,戍无定处,因此无从寄书家人陈其戍所,故诗曰: “传闻”,由此可见战事紧急。战事紧急,而愈发“望归难”, “望归难”而益发“长相思”。诗句意境如回文之锦,回旋往复,萦绕缠绵,表现着少妇难以排解的情怀。诗句不直写战事紧急,却借“传闻”转戍,从侧面含蓄地写出了战事的频繁,委婉地写出少妇的担心与烦恼。
第二首,作者特别选择了“梦”的角度。 “梦里恒啼悲不泄”。泄,减少。即使在美丽的春夜,在睡意沉沉的梦中,也总是为相思所苦。 “梦里恒啼”,那么,在清醒的白昼时节呢?正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作者对这些意境只字未提,读者却可以通过想象感觉出来,意境含蓄曲折。诗句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爱情忠贞的少妇形象。
作者善于描摹女主人公的复杂的内心世界,能作到“质以传真”, “质以传神”。如: “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这是诗中少妇的内心独白,是她内心世界的语言。 “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在她寂寞的孤芳自怜之中,这位憔悴消瘦了的多情少妇,自然生发了“教郎恣意怜”的向往,可是“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呢?生动地把闺中春怨的情思描摹出来。徐陵作为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文人,并没有强以自己的文采去矫饰少妇的内心独白,而是出乡曲委巷之语,切合少妇身份,于贴切之中真情毕现。清代学者章学诚曾说:“叙事之文,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惟其所欲,期如其事而已矣;记言之文。则非作者之言也,为文为质,期于适如其人之言,非作者所能自主也。”他又说: “与其文而失实,何如质以传真也。”(见章学诚《古文十弊》)徐陵的“记人之言”,酷肖其人, “适如其人”,真正作到了质以传真,给人以生动的生活气息和美感。
状眼前之景,寓深远之意,是本诗又一特色。 “柳絮飞还聚,游丝断复结。”既是眼前之景,又寄寓着少妇的向往和不平。她向往着“良人罢远征”后的“聚”、 “结”,但又怨伤着命运的乖悖,柳絮之聚,游丝之结,衬出了“人不如柳絮、游丝”的感喟。既然“王事靡盬”,征战不已,那么恩爱夫妻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呢? “欲见洛阳花,如君陇头雪”写出了相见无期的痛苦。 “洛阳花”,牡丹别称,极写少妇光彩艳丽之貌, “陇头雪”,状银发满鬓之姿,以夫妻所在两地的景致,巧妙地暗寓年华的流逝,大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的情怀。这些景物的描绘,也部分地注释了“帐中起,窗前咽”的少妇,辗转不寐的缘由。透过少妇的悲苦,也曲折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作者善于运用典故,使诗句语言简练而又内涵丰满。如皋兰、龙城、雁门,均系虚指,只用来借指边陲军争要塞。这三处都是古战场,古要塞,有过恶战的历史经历,借用这三处地名,是为了表现军事情势的紧张。皋兰,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与匈奴大战皋兰山下;龙城,匈奴于每年五月在此大合各部酋长,祭其祖先、天地、鬼神,汉武帝时,卫青曾远征龙城,获首虏七百级;雁门关自古为戍守重地,号称山西三关之一。这三个地名,给人很多恶战的联想,可以见仁见智地感到少妇的夫君是在蹈死生之地,可以理解少妇的担心与悬望之情。特别应指出的是,这三个典故,在当时可以被视为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常识,因此,它同用“冷典”不同,用典而不失通俗,这是很值得称道的。
上一篇:长相思|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下一篇:阮步兵|原文|翻译|赏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