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锡·甘州遍》花间词原文|鉴赏|赏析|注释|评点
其一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足风流。金鞍白马,雕弓宝剑,红缨锦檐出长秋②。花蔽膝,玉衔头③。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休。美人唱,揭调是《甘州》④,醉红楼。尧年舜日⑤,乐圣永无忧⑥。
【注释】
①《甘州遍》:词牌名。唐教坊曲有大曲 《甘州》。甘州为今甘肃张掖地区,以州东有甘峻山得名,唐时为通向西域的北方边州之一。大曲是大型歌舞曲,《甘州》、《凉州》、《伊州》等传自边地的曲调皆高亢而杂有胡乐。《甘州遍》即大曲 《甘州》中的一个曲子,可以单独填词歌唱。毛文锡《甘州遍》二首,承于联章,分咏春秋边地的悲欢。②红缨:红色的冠带,泛指冠帽精美。锦檐:锦织的围腰。檐,这里指衣服前面所用的遮布之类。或称锦织的蔽膝。长秋:长安有长秋门,此处泛指游乐胜地。③ “花蔽膝”二句:指游玩时花草掩膝,树花落于冠上如戴珠玉。衔,佩戴。④揭调:开腔。甘州:唐教坊名曲。《唐书·礼乐志》:“天宝间乐曲,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⑤尧年舜日:指太平盛世。⑥ “乐圣”句:指享乐于圣朝而永无忧患。
【评点】
这首词写巴蜀公子春日闲游、寻芳欢宴的情形。
上片写公子春日出游的气派;下片具体描写公子寻芳欢宴的情形。艳丽的辞藻,极尽形容之能事。尤其是末二句,粉饰现实,歌功颂德,极尽宴赏歌颂。正如汤显祖所指出的:“丽藻沿于六朝,然一种霸气,已开宋元间九宫三调门户。”(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二)
其二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①,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②。青冢北③,黑山西④。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⑤,战马血沾蹄,破蕃奚⑥。凤凰诏下⑦,步步蹑丹梯⑧。
【注释】
①平碛:平坦的沙漠。②戍角:军号。征鼙:战鼓。③青冢:指汉王昭君墓,在今呼和浩特西。传说当地多白草,而此冢独青,故名。④黑山:在呼和浩特西百余里。⑤铁衣:战士所穿之衣。《古今乐录》载北朝《企喻歌》云:“前行看后行, 齐著铁裲裆。齐头看后头, 齐著铁冱鉾。”⑥奚:少数民族名。 古时对匈奴的别称。⑦凤凰诏:皇帝诏必出自中书省,中书省苑中有凤凰池。故唐宋诗词中常以凤池代指中书省,以凤凰诏代指皇帝诏书。⑧蹑:登、踏、踩踏。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评点】
这首词是以边曲咏边地,使边塞景象和军中生活得以入词,开边塞词之先声。
上片写边塞特有的风景,极力渲染边地恶劣的环境,正是范仲淹所谓的“塞下秋来风景异”(《渔家傲》)。秋风萧瑟,平沙漫漫,苍茫的天幕下,雁行低飞,天边阵云齐列。下面三句集中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极度渲染了战争气氛:风的呼啸声、马的嘶鸣声、号角的呜咽声、激越的战鼓声,组成一片悲壮的 “边声”,这正是范仲淹所谓的 “四面边声连角起”,使人心神为之一振。
下片接着描写边地荒漠凄凉及惨酷的战争场面。“青冢北,黑山西”既点明战争的地点,又以阴冷的色调烘托出凶险。“铁衣冷,战马血沾蹄”,八字便将战争的残酷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谓言简意赅。陈廷焯评点:“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客观上却让人有“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之感慨。
此词满溢着苍凉悲壮之风,置之于软媚秾丽的《花间集》中,恰似在柔情靡靡之音中扬起了一阵高亢悲壮的军乐,实为难得。李冰若评价:“描写边塞荒寒,景象颇佳。词亦无死声,佳作也。”(《栩庄漫记》)
《毛文锡·甘州遍》花间集鉴赏大全
上一篇:《魏承斑·玉楼春》花间词原文|鉴赏|赏析|注释|评点
下一篇:《孙光宪·生查子》花间词原文|鉴赏|赏析|注释|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