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题大观园诸景对额》沁芳
沁芳
贾宝玉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这是贾宝玉为桥上之亭拟题的匾额和对联,题景贴切,用字新雅,属对工巧,构思灵动,表现了贾宝玉不凡的才情。
原来贾政等从“曲径通幽处”进入石洞,只见佳木奇花,“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向北开始平坦宽豁,两边飞楼雕甍隐隐;俯视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贾政等上了桥上之亭,思索拟题。先以贾政驳众清客所拟之题额“翼然”与“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不切,提出袭用“泻出于两峰之间”的“泻”字,众人凑趣恭维“竟是‘泻玉’二字妙”;再以宝玉评“泻”字之不妥,提出“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赢得贾政“拈髯”暗许,众人迎合称赞,衬出宝玉之“才情不凡”。当贾政命宝玉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时,宝玉“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脱口念出这副妙联,使得贾政不禁“点头微笑”,众人则“称赞不已”。这就显出这位“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的贾宝玉鄙弃陈俗、诗才横溢的飘逸神采了。
清客所拟“翼然”之不称,确如贾政所批与“此亭压水而成”的实景相离,仅摹其形,而失其神。贾政为主所拟“泻玉”之不妥,则如宝玉所批“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因为欧阳修《醉翁亭记》所云“泻出于两峰之间”,描写的是真山真水,水亦确实从两峰之间急流而下;而这儿的“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正如庚辰本脂批所云“这水是人引来做的”,本是假山引水,岂有居高临下急流直泻的气概?何况“泻玉”与“翼然”同样犯了引述陈词而泥古失实的毛病,金玉之类的字眼“亦觉粗陋不雅”,缺乏“蕴藉含蓄”的韵味。正因宝玉批得入理,贾政才会“笑道”:“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其实内心已被折服了。问题在于,无论“编新”,还是“述古”,总得恰如其分,使人共鸣,新颖有味,发人遐想才好。正因如此,“沁芳”(“沁”,透出;“芳”,香气。)一额之实写桥亭而不落俗套、用语独到而意境深远,简直把“清流”所带“花木”的“芳”香不断从桥下“沁”透到亭上的美妙境界写绝了。难怪宝玉自信“新雅”,贾政也“拈髯点头不语”(庚辰本脂评眉批:“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众人“赞宝玉才情不凡”了。
至于宝玉所作的这副七言对联,更为警绝,完全贴切“此亭压水而成”之境,而与“沁芳”匾额相映生辉。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说:三篙之深的碧水,借来绕堤柳树的翠色而显得越加翠绿;一脉相通的清流,分得两岸花儿的香气而发出缕缕清香。“三篙”,是从深度上指代“水”;“一脉”,是从形态上指代“水”。“绕堤”、“隔岸”,不言“水”而“水”在其中。“借”与“分”后面,都因诗律格式的限制而省略了“于”字,实指“借给”、“分给”的意思,用的是比拟的手法。“柳”与“花”,既照应了“佳木茏葱,奇花闪灼”的实景,又暗示了“花柳繁华地”的寓意;“翠”与“香”,则不仅把水借柳色、水分花香的情景渲染得色彩鲜明、香气四溢,更将日后大观园中“温柔富贵乡”的浓艳氛围毫不着力地烘托了出来。这两句,对仗工整,句法特殊,修辞巧妙,描写贴切,景象浓艳,构思新奇,处处扣住“水”字,而又与“沁芳”吻合,确如庚辰本脂批所云:“恰极,工极,绮靡秀眉,香奁正体。”从而将贾宝玉这位“愚顽怕读文章”,却擅长“花鸟山水题咏”的“富贵闲人”所特具的非凡才情突现了出来,刻画出贾宝玉形象特征的一个重要的侧面。曹雪芹用“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来给以推誉,可以想见曹氏代人捉笔之后的神态是多么怡然自得、踌躇满志了。
上一篇:《题大观园诸景对额》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题大观园诸景对额》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