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酒令三首(其一)》林黛玉
林黛玉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
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这是《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大观园红香圃内诸姐妹为宝玉等四人摆寿酒时席上林黛玉行的令。酒令为史湘云所出。办法是: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即旧时的历书)上的话,加起来总共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先说这首酒令的酒面。“落霞与孤鹜齐飞”,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鹜(wu)”,野鸭,这里指大雁。“风急江天过雁哀”,出处不祥。或是反用宋代陆游《寒夕》诗“风急江天无过雁”句意。“折足雁”,骨牌名。“九回肠”,曲牌名。语本汉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形容愁极。“鸿雁来宾”,旧时历书上的话。“来宾”,作动词用,飞来旅宿的意思。其余是衬字。这几句是说,孤雁与落霞一起飞向远方,江上风急,雁鸣声哀,原来是一只断足孤雁,叫得人愁绪萦回:秋已深,鸿雁都飞来旅宿了。再说酒底。因席上有榛(zhen)子,黛玉便信手拈来。“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榛子是榛树的果实,如栗而小,可食。砧(zhen)是捣衣石。“万户”句,出自唐代李白乐府诗《子夜吴歌·秋歌》,诗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描写长安妇女秋夜捣衣、心系远人的不尽情思。“榛”、“砧”二字,音同而义异,所以说:席上的榛子与隔院的捣衣石砧无关,哪里会有万户捣衣声呢?
酒令原是民间酒席上的一种游戏,尽管方式不一,都是为了增添热闹气氛。《红楼梦》中,上至贾母,下至丫环,大都熟谙这种游戏,从一个方面反映出酒文化对封建贵族家庭的影响。但是,作为一部具有史诗价值的文学巨著,书中各种人物的酒令,和诗词、歌赋、曲文、谜语一样,都联系着不同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气质、修养,往往含有象征意味,预示着人物的命运、结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黛玉酒面上所描写的那只折足失群的孤雁,它的声声哀鸣,正是她孤苦无依、寄人篱下的不幸身世的象征。她从维扬登舟,一路向贾府走来,虽有贾母之疼爱,宝玉之钟情,但以她的灵锐、聪慧的直观感受,处在世态炎凉、关系复杂的贾府中,这位体弱多病的孤女,时时处处、一景一物,都容易触发出身世飘零的悲愁。第三十五回写宝玉挨打后,贾母、王夫人、李纨、探春姐妹及众丫环“花花簇簇一群人”,到怡红院探望宝玉时,“黛玉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第四十五回写黛玉病中和宝钗话起家常,倾诉肺腑说:“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在感叹孤弱无依的同时,不由地羡慕起宝钗有家有业,能享天伦之乐。在秋风秋雨,愁绪连绵之际,吟下了《秋窗风雨夕》:“……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雨泪交融,情景浑一。即使在红香圃洋溢着青春欢乐的酒席上,她也情不自禁地说出这饱含哀感的酒令,使黛玉的性格更加深化。那断足失伴的孤雁,和飘泊无根的柳絮、飘零的落花一样,都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美的概括,新颖、贴切地揭示出她哀哀无告、深闺自怜,又无法抗拒悲剧的命运。这命运,在耐人寻味的酒底“万户捣衣声”中,又补足了意味深长的一笔。民间妇女捣衣声声,心系玉门关外的远人;蕴蓄在黛玉心海深处的不尽情思呢,为宝玉而象执著的春蚕一样,至死方能吐尽。
酒令,在民间游戏中多带“俗”的色彩。作为一位具有丰富的文艺素养的沐浴着诗的灵光的贵族小姐,黛玉这首酒令反俗为雅,散发出浓郁的诗意的芬芳。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写景名句,她信手拈来,显得气韵高雅;“风急江天过雁哀”的诗句,气象萧森,与“折足雁”、“九回肠”的骨牌、曲牌名相联缀,组成一个和谐的意境,读来令人感到秋意满怀,低回不已。而酒底由“榛”、“砧”的谐音,引出“万户捣衣声”,联想自然,更添深长的意味。黛玉聪敏过人的气质、风采,在这首小令中,同样得到生动自然的体现。使她在大观园的姐妹中,孤标独立,灵芳秀异,自始至终散发出带有书卷气的幽香。
上一篇:《酒令》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酒令三首(其二、其三)》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