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又副册判词其二
又副册判词其二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一首是写袭人的。
袭人本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在母兄“没饭吃”时以“卖倒的死契”断卖给贾府当了丫头。可是,她在环境影响下所逐渐形成的思想和性格却与晴雯相反。她的“温柔和顺”颇与薛宝钗的“安分顺时”相似,合乎当时的妇道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她的性格在全书中不是静止的,单一的,而是发展的,丰富复杂的。初进贾府时,她是一个柔弱、纯净、混沌未开的小女孩,为了一张卖身契和月例钱,在贾母身旁,象个“没嘴的葫芦似的”默默地劳作。当她被调理得走上了主子给奴隶规定的轨道,便被提了级,作了贾母的八个大丫头之一。几年后,贾母因袭人“心地纯良”,“给了”宝玉作亲侍的大丫头。
按着贾府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这就是侍妾,将来还可升为姨娘。袭人已长成少女,知道“给”的具体意义。于是她回绝了母兄的赎身意见,一心一意地要在贾府争作宝玉的姨娘。此时,她的性格进一步发生了变化,极力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能追随主子,主动自觉地遵循封建礼教的一切规矩,接受封建思想的一切熏陶。她显得颇为“温柔和顺”,这时已由一个奴隶转为一个奴才。她缺乏鸳鸯的坚强正直的性格,更没有晴雯那爽直、刚强、泼辣与傲岸不驯的品格;她不象金钏那样戆直单纯,也没有紫鹃那样纯良、忠贞、温厚、聪明。
袭人虽一心想当宝二爷的“屋里人”,并对宝玉竭心尽力,温柔体贴,甚至不惜“初试云雨情”,然而在思想上却是宝玉的对立面。她自觉地把礼教当作准则,从一个被动的尊道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卫道者。她常常按照封建家规的要求,苦谏宝玉留心“仕途经济”,甚至订立约法三章;她按照王夫人的要求,对宝玉、黛玉之间的关系进行防范。在宝玉挨打后,她谨慎地进言王夫人,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第三十四回)袭人站在“理”的高度,肯定了老爷做的对,于是立即得到王夫人的赏识,说:“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和我的心里想的一样。”袭人继而又陈述原委,并提议让宝玉搬出大观园,理由是“男女之大防”,因此得到王夫人赐给她“准姨娘”的地位。这一重大的成功,更使袭人坚定了对封建礼教的信奉,增强了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从这可看出袭人被封建礼教异化的过程。如此,她在封建主子们眼中是“似桂如兰”般的芳香。这“似桂如兰”亦暗示了她的名字,宝玉从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小说中改“骤”为“昼”)中取“袭人”二字为她起名,而兰桂最香,所以举此。
作者对袭人的由封建阶级的奴隶异化为奴才这样的形象是持否定态度的,故云“空云似桂如兰”。袭人虽时时向姨娘的目标竭力奋斗,处处按主子旨意行事,显得颇为“温柔和顺”,然而最终的命运却是随贾府的败落,宝玉的潦倒,并没有当上宝玉的“姨娘”,这岂不是“枉自温柔和顺”吗?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两句是曹雪芹对袭人命运的安排。书中第二十八回写宝玉与唱小旦的蒋玉菡(即琪官)在冯紫英家饮酒而相识相慕,蒋玉菡将自己一条大红汗巾子赠给宝玉,宝玉也解下身上的一条松花汗巾赠给蒋玉菡。宝玉吃完酒回怡红院,袭人见到宝玉身上大红汗巾,却不见那条原是自己的松花汗巾。脂砚斋在此批云:“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同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庚辰本第二十八回)这里告诉我们曹雪芹设计花袭人的命运:在宝玉流落之前已嫁给优伶蒋玉菡;宝玉落难后,袭人与蒋玉菡曾一起帮助过宝玉,尽了主仆之情。交换汗巾的情节是以后袭人嫁蒋玉菡的伏笔,所以判词最后两句言“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堪羡”是值得羡慕的意思,在这里带有调侃的味道。然而续书未遵曹雪芹原意,写袭人在宝玉出家为僧之后才嫁给蒋玉菡,这样,自然违背判词之意了。关于袭人本已与宝玉有“初试”之情,王夫人又给了其“准姨娘”的地位,可是后来又嫁给蒋玉菡,这在六十三回的给宝玉过生日大家饮酒抽签时,袭人抽的“桃红又是一年春”中再一次做了暗示。
总之,曹雪芹对袭人这一封建阶级的奴隶异化为奴才的形象,是既惋惜又批判的,因此在判词画面上写“一簇鲜花,一床破席”,既点出她的姓名——花袭人(“席”为“袭”的谐音),又指出她是鲜花一样的少女,只可惜被异化了,故“破席”的涵义明显地含有贬义。当然这并非说她未“从一而终”,而是指她的奴性。
花袭人是《红楼梦》中非常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作者是将这样一个出身贫苦,由奴隶而异化为奴才的婢女,放在整个封建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中来写,放在与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关系中来写,深刻地、形象地展示了这个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展现了这个人物由奴隶到奴才的变化发展过程中,性格的各个侧面和各种表现,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冷酷、严峻的社会现实。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人们的巨大毒害与深刻影响。
上一篇:《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