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曲十四首(其三)》枉凝眉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支曲子是咏林黛玉的。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预示林黛玉将因“心事终虚化”而泪尽夭亡。凝眉,即蹙眉、皱眉。林黛玉“眉尖若蹙”,又名颦儿,故此曲名曰《枉凝眉》,即枉自蹙眉枉自愁的意思。
林黛玉是小说《红楼梦》塑造的三个最主要的艺术典型之一。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虽也是侯门出身,可惜早已败落,到她父亲林如海时,已降到做一个扬州盐政官的地步,加之林黛玉早年丧母,后又亡父,不得不暂住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由于种种不幸的遭际,使这个美丽聪颖的少女从小就养成多愁善感、孤标自傲的性格。她蔑视权势,渴望自由,尽管“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也不肯向污浊的环境妥协。在荣国府只有林黛玉从不劝宝玉去“立身扬名”,贾宝玉也因此更加深敬林黛玉。他们由两小无猜发展为真挚的爱情,而林黛玉则更是以她整个生命谱写了一曲缠绵哀艳的恋歌。
首二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热情赞美林黛玉、贾宝玉品质的高洁。阆苑,传说中的仙境园林。仙葩,即仙花。因林黛玉原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一株绛珠仙草转生的,故称她是阆苑仙葩。美玉无瑕,指贾宝玉。因为他本是由女娲氏补天时未被选用的一块仙石幻化为神瑛侍者下世为人的,故称他美玉。瑕,指玉石上的疵点。美玉无瑕,既赞美贾宝玉身世的不凡,又赞誉他品质的高洁、脱俗。仅此二句,作者即用最凝练最传神的语言描绘出了宝、黛二人最本质的精神特征,抒发了他对宝、黛真挚热烈的赞美之情。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写宝、黛爱情艰难曲折的历程,追寻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语言也极为简练、概括。面对纯真爱情成为泡影的严酷现实,令人既悲恸忧愤,又迷惑不解。“若说”四句,可以说正是这种心理状态的集中表现。作者相信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是命中注定的“奇缘”,若不是一种奇缘,为什么偏偏让林黛玉遇到他呢?但是紧接着作者又否定了这种“奇缘”之说,因为倘若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奇缘,就应当让他们的爱情理想变为现实,可严酷的现实却是“心事终虚化”。虚化者,化为虚幻泡影也。这是对宝黛爱情理想破灭的形象化说法。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写宝、黛二人被无情拆散后,天各一方,相互牵挂、相互思念的情景。嗟呀,悲伤叹息的意思。牵挂,即惦记、挂念。二句是说,一个(黛玉)为对方(宝玉)的不幸遭遇徒然悲叹,一筹莫展;一个(宝玉)为对方(黛玉)的生命安危日夜惦念,也是白费心思。曲中所写的这种宝、黛二人远隔两地、相思而不得相见的情节,反映了曹雪芹八十回以后佚稿中的原意,在程、高续书后四十回中是没有的,可见续书中对宝、黛爱情结局的描写,与曹雪芹原意并不完全相符。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写宝、黛爱情理想虽然美好但终究不是现实。水中的月亮,镜中的鲜花,虽然令人一时赏心悦目,但可惜都是虚幻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影子,用以比喻宝、黛爱情理想的破灭,十分形象。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写黛玉为思念宝玉泪尽而亡。曹雪芹写林黛玉原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决意以全部泪水来偿还。“泪尽而亡”,正是实现了她以泪还债的诺言。“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或许就预示了林黛玉从爱情变故的发生到最终泪尽而亡的具体时间。因为《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原稿已经散佚,今天的读者已难以看到曹雪芹笔下的黛玉之死究竟是怎样的情景,于是人们便根据前八十回提供的种种线索和脂砚斋评语等有关资料作出许多探佚和猜测。如有人根据曲中“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等语句和有关资料推测,黛玉之死与她的婚姻问题无关,她既非死于贾府上下对她的冷淡厌弃,也非因为宝玉娶了宝钗,而是因为贾府事败被抄,宝玉被拘于狱神庙,彼此音讯隔绝,吉凶未卜,黛玉因思念宝玉,日夜啼哭,以至“泪尽而亡”。至于宝玉与宝钗结合则是黛玉死后的事情。贾府事败发生在秋季,黛玉则死于次年的“春尽花落”之际,故曰“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当然,无论人们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作出怎样的探佚,无论人们对黛玉之死的原因有怎样不同的猜测,都无碍于我们对曲文本身的阅读与欣赏。当我们反复吟咏着这缠绵流转、如泣如诉的曲文时,谁能不由衷地赞美它是一首情感沉挚的抒情佳作呢!
上一篇:《红楼梦曲十四首(其七)》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下一篇:《红楼梦曲十四首(其九)》翻译|原文|赏析|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