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偈·寄生草·解偈(第二十二回)
【原文】
参禅偈①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②。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无立足境,是方干净③。
【注解】
①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即习禅者集中精神参究禅理,以求“顿悟”。
②证:印证,证验,实验而有所得。在佛教用语中又作领悟、修成解。
③此联为黛玉所续。干净:禅宗与其他佛教派别不同,以为终日诵经静坐并不能成佛,丢掉邪念,顿悟到内心本自清净,即可成佛。
【原文】
寄生草·解偈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①。
肆行无碍凭来去②。
茫茫着甚悲愁喜③,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④,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注解】
①从他:任凭她(指湘云)。伊:她(指黛玉)。
②肆行:随心而行,我行我素。
③茫茫:指人生渺茫。这是消极悲观的虚无主义人生观。着甚:干什么,何用。
④碌碌:宝玉体贴姊妹丫头,忙着替别人操心,宝钗取他绰号为“无事忙”。
【背景】
史湘云口快,说出演戏的孩子“倒像林妺妺的模样儿”。宝玉怕黛玉恼,马上使眼色,结果恼了湘云。宝玉忙去解释,又被黛玉听到,也向宝玉发脾气。宝玉两面受气,觉得庄子消极无为的思想有道理,联想到自己也如《寄生草》曲中所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十分颓伤,便参究禅理,题了一偈和下面一支《寄生草》曲。第二天黛玉看了,说偈末二句“还未尽善”,便又续了两句。宝钗就引惠能作偈而承师位的故事,说黛玉的偈语方是悟彻,笑宝玉愚钝,以此阻止他参禅。
【赏析】
《参禅偈》四联乍看似不知所云,好似文字游戏,细细品味后,则别有深意。全文意思是说:彼此想从对方的身上得到感情的印证,内心在寻找证明,表情达意也为了获得证明。无求于身外,不要证验,才谈得上参悟禅机,证得上乘。到万境归空无证验可言时,才算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境。只有把安身立命的境界抛弃了,这样才是彻底干净了。
《寄生草·解偈》是对《参禅偈》的解读,全文意思是说:我既与你互为依存,不分彼此,那就任凭别人不理解好了,干我何事?若是可以随心而行,通达自在,那么在渺茫的人世里,还有什么悲喜可言?还有什么亲密可分?从前忙忙碌碌,为何到如今落得如此。回头想想真没有什么意思!第二十回宝玉对黛玉说:“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亦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妺,宝姐姐是两姨姊妺,论亲戚她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得这么大了,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疏你的?”
《参禅偈》中宝玉所作和黛玉所续,既是禅理,也是谶语。后来,宝玉流落在外,讯息杳不可闻,以致他最终“悬崖撒手”,与世缘断绝,都应了“无可云证”的话;而黛玉所说的“无立足境”,则是为她泪尽夭亡作谶。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禅宗的宗教思想对曹雪芹侵蚀之深。关于曹雪芹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可参考书中所举的《弘忍弟子所作二偈》。其一是神秀所作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其二是惠能所作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参禅偈》与《寄生草·解偈》,其实都是想通过逃避现实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上一篇:红楼梦《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第四十五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
下一篇:红楼梦《古鼎新烹凤髓香(第八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