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曲·虚花悟(第五回)
【原文】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①?
把这韶华打灭②,觅那清淡天和③。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④。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⑤?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⑥。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⑦,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⑧?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⑨。
【注解】
①将那三春看破:与前文判词所说“勘破三春”意同。桃红柳绿:喻荣华富贵。待如何:结果怎么样呢?
②韶华:大好春光。此处喻所谓“凡心”。
③清淡天和:既指与自然界浓艳的春光相对的天地间清淡之气,又指人体的元气。因为古时有所谓不动心、不劳形、清净淡泊可保持元气不受耗伤的说法,所以,“觅天和”亦即所谓养性修道。天和,元气。
④天上夭桃、云中杏蕊:比喻富贵荣华。夭桃,语出《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夭夭,美而盛的样子。
⑤捱(ái)过:艰难度过。
⑥则看:只见。白杨村:古人在墓地多种白杨,后来常用白杨暗喻坟冢所在。《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青枫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梦李白》诗说:“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青枫林是借用,意同“白杨村”。吟哦(é):有节奏地背诵、朗读。
⑦的是:真是。
⑧生关死劫:佛教把人的生死说成是关头、劫数。劫,厄运。
⑨宝树:指菩提树,叫“婆娑”。长生果:即《西游记》中所写的人参果,俗传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果,又是佛家语,指修行有成果。
【背景】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虚花”,犹言镜中花。“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富贵都是虚幻的。
【赏析】
这首曲子同前面的《好了歌解注》一样,极力铺张渲染,说荣华富贵瞬息即逝,不要以“假”当“真”,不要执迷不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意思是说,惜春已将自己那三个姐姐的归宿都看清楚了,即使是荣华富贵又能怎样呢?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意思是说,牺牲美好的、浓艳的大好青春,去寻找那清净淡泊的修行法门,到佛教中去修身养性。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是说桃杏虽盛,但等不到秋天早已落尽,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来象征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衰败。从其他线索看,原稿写贾府势败时在秋天,因此,这里含义双关。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意思是说,到头来,你无非也是要死去的,徒然留下一个坟头而已。
对此,作者不禁发出感慨:“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荣华富贵抵不过命运生死。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这里,作者是捏合传说以取喻,暗示惜春终于逃避现实,出家为尼。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进行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关,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表现。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这些描写说明惜春出家是对恶浊的现实所能采取的唯一的抗议形式,似乎只有皈依佛门,才是逃避现实的最好途径。但她将来要“缁衣乞食”,和叫花子差不多,“长生果”定是吃不到的。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的生活,境况肯定要比续书所写的还要悲惨。
其实,这首曲子也不单为惜春而设,更多的句子是作者直接抒发幻灭后的悲哀,悲观的气氛十分浓重。
上一篇:红楼梦《红楼梦曲·聪明累(第五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
下一篇:红楼梦《薄命司联语(第五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