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秦可卿
这回该说说这个争议最多的人物秦可卿了。秦可卿之所以招致种种争议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她的出身,书中说她是“宦囊羞涩”的营缮郎秦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样的出身太过低微,配不上贾府,于是就有人猜测她是朝中某遭罢免的高官后人,假借养生堂潜入贾府,更有人引经据典地推算出她的原型可能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之女。二是她的见识,专家们认为以秦可卿那样的出身,她是不可能在临终托梦那出戏里说出那么有见地的话来的,诸如“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悲生”“树倒猢狲散”“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盛筵必散”等等;尤其是她所提出的具体举措:在祖茔附近多置房舍地亩,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专家们觉得这么内行到位的话,怎么可能是秦可卿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所能够知晓的呢?!三是她的葬礼,档次实在是高到匪夷所思,“八公”子孙齐集,更有四大王搭棚路祭。
下面我便来针对以上几点说说我的个人拙见,因为这几个问题若不讲通,下面的话便无从谈起。首先,我还是要强调最好别跳出小说看人物,这个秦邦业的营缮郎和贾政的工部员外郎一样,都是曹公编撰的,不过明清两代工部都设有营缮司,主要负责皇家宫廷、陵寝建造、修理等工作,明清时期倒是有个营缮司郎中一职,正五品。李纨她爹是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李纨能嫁贾珠,秦可卿为什么就不能嫁贾蓉呢?有学者提出营缮司郎中级别颇高,工资也不低,与文中所述秦邦业“宦囊羞涩”不相符。当秦钟巧遇宝玉得到了入贾府私塾上学的机会时,秦邦业东拼西凑地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前往贾代儒家拜师。
不少研究者都从“东拼西凑”这几个字来判断秦家寒微,我却不这么认为。前面我们曾提到过薛宝钗赞助史湘云大螃蟹请客时,刘姥姥曾算过一笔账,感慨“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所以这二十四两贽见礼本就不是个小数目。即使营缮郎工资不低,如果不善钻营光靠工资;不算计过日子是不可能的。我就见过不少生于四五十年代靠死工资生活的人,攒点钱赶紧存银行,遇到急事再求亲告友东拼西凑。
没准秦邦业也将钱放给别人收利息,一时取不回来呢?王熙凤那么有钱不是还把月银凑个十两、八两的就放出去吗?而且书中第十六回分明写着:“那秦钟魂魄哪里肯就去”,“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诸位看官细想想,这一类家庭我们现实生活中非但不稀奇,还比比皆是;中国式的老头儿老太太守着万贯家财省吃俭用,只为留与儿孙。“那秦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标准的老来得子,那还不是豁出命来替儿子打算?!
另书中第五十三回,贾蓉代贾珍入朝领春祭恩赏回到家给父亲带来同僚的问候“光禄寺的官儿们都说问父亲好,多日不见,都着实想念”,贾珍听了笑道:“他们哪里是想我。这又到了年下了,不是想我的东西,就是想我的戏酒了。”光禄寺卿是这个部门的最高长官,正五品,不是一样想方设法沾贾府的光?哪怕是混点儿吃吃喝喝。
秦邦业和贾政同在工部为官,从秦邦业听说儿子能进贾府私塾就读,十分喜悦,只因为贾家司塾者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便以为儿子此去必学业进益,成名可望这一点分析,秦邦业和贾政属于同一类人,而贾政两个儿子,大的已婚,小的还小,侄孙贾蓉恰好与秦邦业的女儿秦可卿年龄相仿,结个亲家,情理之中,贾家高门望族,秦邦业自然也就不会在乎从同事突然变得小了一辈了。包括李纨的父亲李守中、秦邦业以及林黛玉的爹林如海甚至贾雨村,这些个以科举入仕途的人贾政自认为和自己都属于同类,自然就会相亲相近。当然贾雨村是肯定不归贾政这一类的,他应该和冷子兴之流属于同类吧。
所以我非但不觉得秦可卿嫁入贾府存在着地位上的差距,我甚至以为说不定就是贾政保的媒呢。而且我以为这也是为什么贾母在重孙媳妇中最得意秦可卿,除了秦氏自身条件以及后天努力外,先决因素也很重要,因为她是贾母心爱的小儿子保的媒。尤其是秦可卿死后,贾珍为了寄托哀思,大把地花银子,还从薛蟠手中弄来了原本给忠义亲王准备的棺材,唯有贾政劝他:“此物恐非常人可享。殓以上等杉木也罢了。”这个举动和贾政媒人的身份也很相符。
说这一堆闲话才刚聊了一个观点,另外两点留待下回分解。
上一篇:红楼梦《病入膏肓的宁国府》解读
下一篇:红楼梦《秦可卿到底有没有钱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