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
梦中往事随心见,醉里繁华乱眼生。
长为风流恼人病,不如天性总无情。
古人有以诗代简(书信)的习惯,如杜甫就有《奉简高三十五使君》、《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等诗。元丰六年(1083),黄庭坚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任县令,有一位名叫李和甫的友人写给他一封信,也可能是以诗代简,于是黄庭坚写了两首绝句“奉答”。
两首绝句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对朋友的思念,另一层意思是说自己的苦闷。
先说第一首。诗人以托景寄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暌别已久的远方友人的怀念之情。
太和县地处赣江边,有山有水,景色优美。诗的一二两句“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诗人用生花妙笔向友人描绘了一幅秋江晚景图。黄昏时分,山色清幽,江声寂静,诗人卷起白天遮阳的帘子,等待东方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华”,月光,借代月亮本身。此情此景,最容易引起怀远之情。突然,江边并泊的两只船上,传来悠扬的笛声,仿佛吹笛人在向远方的朋友诉说离别的情怀。这笛音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引起诗人的共鸣,使他也沉浸在深切的对友人的思念之中。此处暗用向秀闻笛思嵇康之典,令人不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的一二两句,在技巧上运用了诗人所倡导的“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答洪驹父书》)的方法。杜甫《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诗中有“湖水(一作月)林风相与清,残尊下马复同倾”二句,黄庭坚进行一番脱胎换骨,取其“相与清”三字,并以杜甫与友人于湖边月下共叙友情,来反衬此时此地思念远方友人的寂寥寡欢。欧阳修《临江仙》词中有“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之句,黄庭坚则直接袭用其中“待得月华生”五字。这首诗虽用了“古人之陈言”,但用得妥贴,并无拼凑之痕。
再说第二首。在这首诗中,诗人尽情地向友人倾诉自己心情的苦闷。
黄庭坚所处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复杂,他洁身自好,不随流俗,常常因所追求的理想无法实现而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于是在参禅、饮酒中寻求解脱。这首诗就真切地反映了这种内心的痛苦。
一二两句对仗工整,感慨深沉。茫茫往事,只能到梦中去追寻;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往事能“随心”见,可见日间思念之切。而现实中所谓繁华,在醉人眼里,不过是混沌一片罢了。诗人对朋友交情的诚笃,对富贵荣华的淡漠,于此可见。
三四两句更进一层。“风流”,指的是诗人所苦苦追求的理想,并非指风流韵事。黄庭坚的好友张耒在《读黄鲁直诗》中曾颂扬他:“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诗人因理想无法达到而深感痛苦。“恼人病”意同恼杀人,这里是正话反说。而第四句“不如天性总无情”更是一句反话,意思是说,如果天性无情,就不会有种种痛苦了;可是我天性本是多情。那么,这些痛苦又如何能摆脱呢?说来沉痛之至,比正面直陈具有更感人的艺术力量。
上一篇: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其四)》
下一篇: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