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肯·浪淘沙》原文赏析
咏 莎 滩
雨过碧云秋。占断滩头。沧浪翻处湿纤柔。谁展翠茵平似剪,宿鹭眠鸥。
沙尾远凝眸。雨惨烟愁。萋萋不共水东流。几度渔人来傍宿,绿映孤舟。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是一篇写景之作,全词恰如一幅水彩小品,可以予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雨过碧云秋”,交代了季节和气候:天高云淡的秋天,刚刚一场雨过,这五字,貌似闲笔,其实不闲。雨水能催草发,秋色如洗,能衬托草色的明朗,它们都与写莎草有关。“占断滩头”,是说茂盛的莎草长满了整个河滩,一直长到水边。“沧浪”一句,写水浪不时翻起,浪花弄湿了滩头的莎草。“纤柔”,形容词代指莎草,写出了莎草在浪花舔弄下显出的纤细柔嫩的样子。“茵”,席子。喻指莎滩。这两句写河滩上的莎草平展齐整得象修剪过似的,恰如一张翠绿色的席子,正好给那些鹭、鸥三三两两在上面眠宿。白色的鹭鸥点缀在翠绿色的莎滩上,两种色彩互相点衬,使景象显得分外明丽。
过片“沙尾远凝眸”,交代了词人的观察方位。他站在滩头向远处眺望。“雨惨烟愁”,不只写真正的烟雨之景,亦暗写词人孤独凄楚的心境。“萋萋”一句,萋萋是描写草色常用的词。《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林逋《点绛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萋萋”在此代指茂盛的莎草。这里写草色虽然显得象江上一样烟雨溟蒙,但是,它永远也不会随从河水远逝。莎草不共水流,本是一个不言自喻,甚至是不必理喻的事实。但是,诗人写来,却别饶滋味。“按逻辑说来,‘反’包含先有 ‘正’ ,否定命题总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 (钱钟书《宋诗选注》王禹偁诗注)词人说莎草“不共”水流,也似乎表示它又可以与水共流,而此时偏偏固执不去。这样,不必理喻的事实,就有了以情感会的意味。这一句加之前面的“雨惨烟愁”中的“惨”、“愁”二字的感情色彩,写出了河滩莎草隐约含情的神态。再看最后一句,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流水东去之无情,滩莎固守之有意。如果我们把这下片最后的意思与上片末句“宿鹭眠鸥”联系起来感会,更可见出莎滩的隐约情味。
该词从整体结构看,上下两片的描写顺序有着严格的对应。上片第二句写近处滩莎长势,下片第二句写远处莎滩的色彩,上片第三句写水、草之际的情景,下片也就此生发,同样,上下两片的最后两句,也有着相近的思路。比较这两片,又有着描写上的分工,上片从季节、气候开始,自然着重写滩莎的生长形势: 旺盛、纤柔、齐整。下片以“沙尾远凝眸”过片,交代视角的变换,着重写远望滩莎的色彩以及由此而生的隐约情思。全词笔触细腻,意象优美,语言清新雅宜,不见纤巧,不愧为“虽小却好”的小令佳品
上一篇:《蒋春霖·浪淘沙》原文赏析
下一篇:《卢挚·清平乐》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