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霆·踏莎行》原文赏析
晚景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薄暮,秋风肃杀,夕阳刚刚垂落到地平线上,天色已暗淡下来。此时此景,最能牵动荒郊野道上游子的思乡之情。“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前两句,使我们想起元代马致远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你看,流水绕着孤伶伶的村庄,荒城外的古道直伸向天边,而最撩乱人心的,却莫过于老树参差不齐的枝头上那班咿咿哑哑聒噪不停的乌鸢了,旅途的辛酸,思乡恋家之情一古脑儿全都涌了上来,前路的尽头在哪里?这种飘泊无定的生活何时才能结束?“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前句写水面夕阳的倒影反射上疏林。元好问《游黄华山》:“日脚倒射垂长虹。”黄华山极高,故用“日脚倒射”衬托之;此曰“倒影射”,则是阳光入水而折射,二者不同。“芙蓉老”,言荷花已衰败,李白《中山孺子歌》:“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上片虽不着一“秋”字,“疏林”、“芙蓉老”两语已分明写出秋景。而“乌鸢噪”、“夕阳”,则紧切词题“晚景”。
游子乡思已极,下片转而设想家中的“她”此时正登楼远望,急切盼望游子的归来。北宋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欧阳修《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都是此种写法。“风暝”二句谓寒烟四起,暝色笼罩高楼,秋风阵阵,衰草迷离,天幕低垂。由于天色昏暗,远在天陲的群峰显得格外矮小。“暝”、“寒”、“低”、“衰”四字既是形容风、烟、天、草,又颇能折射出佳人望眼欲穿的痛苦、烦乱心境。“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过往的行人,或许知道“他”的归期吧?真想问问他们。遗憾的是天色已晚,青山尽处,来人稀少,况且这三两行人能否知道“他”的归期还是大有问题呢!二句传神地写出佳人急切盼望游子归来的心情。
词中流水、孤村、荒城、古道、古木、噪鸦、夕阳、疏林、老荷、寒烟、衰草诸意象的排比和组合,既从正面刻画出秋日晚景的萧瑟,又从反面衬托出游子思家、思妇怀远之心绪的凄凉。前六句几于句句写景,而无一景不含情。结二句词人颇为自负。其《渚山堂词话》卷一说:“欧公(欧阳修)有句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陈大声(铎)体之,作《蝶恋花》。落句云:‘千里青山劳望眼,行人更比青山远。’虽面目稍更,而意句仍昔。然则偷句之钝,何可避也?予自作《踏莎行》末云云,或者谓其袭欧公。要之字语虽近,而用意则别,与大声之钝,自谓不侔。”仔细比较陈铎、陈霆二人句,优劣确如作者所言。
上一篇:《厉鹗·谒金门》原文赏析
下一篇:《陈霆·踏莎行》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