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頔·小重山》原文赏析
端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这首词借庆端阳、吊屈原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感情。它运用层层对比的手法,融吊古与伤时、怀人与自伤为一体,抒情委婉,寄慨遥深,非一般泛咏节物之词所可比拟。
按照中国古代习俗,端午节那天,人们为了禳毒避邪,要把碧艾编成虎形,把香蒲(一名菖蒲)编成小人,悬挂在门上,佩戴在身边。“碧艾香蒲”四字,写端午节特有之物,入手擒题。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细缠五色臂丝长”,准确地写出了庆端阳的儿女们的心态与装饰。首四句以倒装手法,由物及人,集中描叙庆端阳的热闹情景,为后两句议论做好了铺垫。“空惆怅”二句写无人吊屈的感慨。据《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而今人们却只知过节,无人吊屈,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自己又无能为力,一个“空”字,把作者伤时怀古的惆怅心情集中描写出来了。在这里,作者以庆端阳的热闹景象同无人吊沅湘的冷落世情作对比,形成极大反差,庆端阳写得越热闹,就愈显得人们对屈原的冷落,也就愈能表达作者怀念屈原的深厚感情。
下片写世无知己的哀痛。清刘体仁说:“中长调转换处,不欲全脱,不欲明粘,如画家开阖之法,须一气而成,则神味自足。”(《七颂堂词绎》)“往事”句承“吊沅湘”而发,但又不直接“吊沅湘”而说,而是用莫论往事宕开一笔,但“吊沅湘”又是“往事”之一,因此这句词既不同上片粘皮带骨,又没断了曲意,似断实续,过渡极为自然。“莫论量”三字看似达观,实际是反语,是气话,故接下去仍“论量”往事。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史记》说他志行高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千年”二句,化用《史记》评语,说明屈原不顾个人安危荣辱,系心祖国,其“忠义”之气,光照千秋,令人景仰,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钦慕之情。“《离骚》”三句写世无知己的苦闷。《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铸成的宏伟的爱国诗篇。诵其诗,同情其不幸,故作者说“《离骚》读罢总堪伤”。“总堪伤”三字,语义是极为丰富的。屈原为人正直,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堪伤;屈原既逐,“颜貌憔悴,形容枯槁”,最后不得不沉江而死,二堪伤;既死之后,吊之者代不乏人,而今却被人冷落,三堪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頔不忘故国之恩,为出处之正;不掩新朝之美,亦是非之公。”其实,他对故国的感情是远远超过新朝的,他吊屈原实际是怀念故国,但他这一片苦心却无人理解,而自己也只有坐在树阴之下熟读《离骚》,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四堪伤。合此四者,故曰“总堪伤”。在这里,作者以屈原光照千秋的爱国精神赢得历代人的尊敬,同自己系心故国却无人同情作比,反衬出自己对故国怀念之深沉,却不明说,而以“无人解,树转午阴凉”的景语作结,语淡情深,含蓄有味。
上一篇:《杨慎·如梦令》原文赏析
下一篇:《陈子龙·少年游》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