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琦·摸鱼儿》原文赏析
壬申四月十三日,宿雨初晴,泖上诸峰,浓翠欲滴。少眉载酒,约余数人,登细林山绝顶,憩神鼍仙馆。少焉,舣舟东余之麓,缘溪而行,过白石山址,访眉公故居。同舟诸子,各有新诗。余与药房,醉吟成调
捣香齑、放船横泖,满襟都染诗翠。山光泼眼浓如笑,笑我几番沉醉。帆挂矣,掠片片、凉花漾入风漪细。篷窗听水,恰树带茶声,波回橹唱,万绿泻杯底。
神鼍顶,想见飞来剑佩,茅君乘鹤游戏。仙人旧馆依然在,松与碧云无际。修竹里,指断塔斜阳,画出兰峰背。行歌未已,早青没鞋帮,踏莎烟软,扫石看题记。
此词是改琦的代表作,分小序和本词两部分。小序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短文,大意是: 壬申(1812年,嘉庆十七年,时作者38岁)四月十三日,一夜雨后天刚放晴。泖上( 泖,湖名,在今松江县西; 分上、中、下三泖)数座山峰浓绿欲滴。少眉(疑为姜皋,号少眉,作者友人)用船载酒,约我们几个人出游。先登细林山绝顶,入神鼍仙馆(鼍即扬子鳄) ,休息片刻,又驾船行驶,靠在东佘山脚下,顺着溪水前走,过白石山(白石山在我国有好几处,此处疑指今江苏苏州西北一座),瞻仰眉公(明华亭道人陈继儒)故居。同舟诸人都有诗作,我与药房(作者友人)醉中写成《摸鱼儿》词。
词的上片侧重写湖上行船时见闻。“捣香齑、放船横泖,满襟都染诗翠。”齑,切碎的酱菜,香齑即指下酒菜。这句说,备好酒菜,放船横渡泖湖,但见满山满水苍翠欲滴,连身上的衣服仿佛都被染绿了。“诗翠”二字,可谓神来之笔。以“诗”修饰“翠”,言满眼翠绿袭人,这苍翠之色似酿出浓郁的诗意。只两字便将客观景物和主体感受同时传达出来,极富情韵,词人浓厚兴趣似也传染给读者,使得读者也急于一道去领略湖光山色了。“山光泼眼浓如笑,笑我几番沉醉”,词人放眼望去,灿烂阳光普照之下,郁郁青山泛出阵阵绿意。那流动闪烁的光彩,使人眼花缭乱,留连沉醉。这两句亦是妙语,含义比上句还要耐人寻味。试想这是何种境界: 满山苍翠被一夜春雨洗涤,又经阳光照耀,晶莹明亮,泛出光彩。这光彩随着阳光移动变幻闪烁,当他面对青山沐浴在灿烂阳光中时,这青山绿意和太阳金光交织在一起,在词人面前闪烁、变幻着,是那么浓重而又轻盈。仿佛是阳光在笑、青山在笑,它们笑他对这山色湖光竟如此陶醉! 这种奇妙联想,既是拟人,也是通感。由于通感作用,无声的光和有声的笑竟然“心有灵犀一点通”。苏东坡《浣溪沙》有云: “日暖桑麻光似泼”,改琦化用此典故,寥寥十三字便写尽了宿雨初晴后湖光山色之美和作者的陶醉,而且极易调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帆挂矣,掠片片、凉花漾入风漪细”,转笔写水。船儿挂起风帆乘风向前,激起阵阵浪花。这浪花清凉滋润,扑向船头,扑向游人,荡起阵阵涟漪。这又是何等醉人的境界? “篷窗听水,恰树带茶声,波回橹唱,万绿泻杯底。”隔窗听水,抬眼望山,茶树成林,低头看水,波回橹转。此时,又传来山坡上采茶歌声,与摇橹之声遥相呼应。“欸乃一声山水绿” (柳宗元《渔翁 》) ,呀,好一个苍翠碧绿的世界,这万顷绿意都一齐涌进我的酒杯之中!
下片侧重写登山途中所见所想。“神鼍顶,想见飞来剑佩,茅君乘鹤游戏”,剑佩即剑珮,带剑垂珮。茅君,茅盈,汉代咸阳人。传说他十八岁入恒山修道,与其弟茅固、茅衷都成仙人,称三茅君。这句是说当词人留恋神鼍仙馆之时,神思飞越。他想象仙人茅君带剑垂珮,乘鹤游戏,翩翩而至,该是何等自由,何等快意!“仙人旧馆依然在,松与碧云无际”,如今仙人旧馆还在,仙人却不知何去,只留下这苍松碧云无边无际。词人想仙人即是慕仙人,想要在如此美好湖山中,终日徜徉,但这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修竹里,指断塔斜阳,画出兰峰背”,他只有穿行竹林,徘徊山顶,指点断塔兰峰,直到夕阳西下,方才返回。“行歌未已,早青没鞋帮,踏莎烟软,扫石看题记”,且走且歌,一路不停,低头看脚下,早已被青草遮没了鞋帮。于是净扫石碑,看那上面的题辞记事。
这首词主旨是描写湖光山色之美和游赏之乐。作者是很有才华和灵性的词人,他用饱蘸感情的笔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他笔下的山山水水,不但有形,而且有情,这就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有亲临其境、心领神会的亲切感。有人说本词: 凉翠满襟,柔碧无际,有须眉俱绿之概。实在是道出了其中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杨揆·摸鱼儿》原文赏析
下一篇:《张翥·摸鱼儿》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