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千江·望海潮》原文赏析
献张六太尉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朱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刘祁《归潜志》云:“金国初,有张六太尉,镇西边。有一士人邓千江者,献一乐章《望海潮》云云。太尉赠以白金百星,其人犹不惬意而去。词至今传之。”元好问《中州乐府》录此词,题为“上兰州守”,大约这位张六太尉当时驻守兰州。
这首词,起势雄险,气氛森然,隐隐如见刀光。云雷。写军威之盛。天堑,即天然的壕沟,这里借指皋兰城外的黄河,以言地势之险。金汤,是金城汤池的省称,以言防守之坚固。《汉书·蒯通传》:“边地之城,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名藩,有名的藩镇。皋兰,兰州的旧称。皋兰之所以为“名藩”,在这里已经点出,乃是由于它既据有天堑、地险,是兵家必争之地;又城固、兵强,不怕敌人攻袭。前者是“天然”的,后者则赖人为,暗含了对于名藩统帅张六太尉的赞颂之意。下文便承此意,加意铺写。“营屯绣错”,是说军营密布如锦绣一样错置有致。“山形米聚”,化用东汉名将马援聚米为山,指画形势的典故,写群山稠叠,易守难攻。从这两句里自然引出下一句:“襟喉百二秦关。”《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意谓二万人凭秦关之险,足挡诸侯百万之兵。“襟喉”,是名词的动词用法,意谓象襟喉一样,卡住关键部位。这三句紧扣“名藩”,一气贯注,写得淋漓尽致。如果说前三句重在写天险而暗示人力的话,那么这三句乃是写人力而应合天险,从两个方面把“名藩”突出出来。不过,后三句在视点和意义上又较前推进一层。前三句,可以说是总体概观,后三句,已体察到军营中了。军营中,将帅们正调兵遣将,指点运筹。将士们斗志旺盛,信心十足,词写至此,已是箭在弦上,一场血战就要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但是,真正的厮杀场面,作者并没描绘,而只是以“鏖战血犹殷”五字概括描述。接下来转入情境描写。激战过去了,而战场上血色犹殷,天空阴云低垂,时时可以看到苍鹰在盘旋。夜已经深了,一弯惨白的月亮悬在半空,象待发的弯弓,到处是死一般的寂静。或者还能断续听到胡笳的呜咽。但是静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在那静塞楼头,正守卫着弯弓待发的战士,也许天一明,敌人就会进攻,又一场厮杀就在眼前。这里以玉弓喻晓月,写晓月实际也是写玉弓,因而也是写持弓之人。这几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生,造境凄惨而壮烈,很有唐人边塞诗的气象。
下片以“看看,定远西还”开头。“看看”,是估量时间之辞,这里相当于“当前”。后汉班超因为抚边有功,被封为定远侯,这里以“定远”来比拟张六太尉。“西还”,说明部队不仅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而且向西深入追击,现在凯旋归来了。这两句属过片,承上启下,写战争结束了,有功之臣都得到奖誉提拔。“元戎阃命”,是来自最高军事统帅的命令;“上将斋坛”,是皇帝设坛拜将。这两句可以说把功臣名将胜利后的荣耀写得无以复加。胜利,给国家带来了安宁,你看,原来的敌方营垒,现在已空无一兵一卒。每到黄昏,便能看到表示平安无事的烟火,皇宫里又可以听到边地平安的报告。区(ōu)脱,系匈奴语,指边境防守之地。兜零,是举烽火的器具,日夕举火为信,即表示平安。甘泉,本为秦汉宫名。汉文帝时匈奴入侵,烽火及甘泉宫,这里用来代指皇宫、京城。由于边地将士们的日夜坚守,一次又一次地浴血奋战,换来了天下太平。该升官的升官了,该受爵的受爵了。大家正沉浸在一片太平喜庆、歌酒声色之中。虎牙,指军中将士。朱履、云鬟,都是指歌儿舞女。在美人的轻歌曼舞之中,听着音乐,喝着美酒,确是令人销魂的事,尤其是对刚刚打了胜仗的将士来说,更为难得。是的,他们是幸运的,这就不能不使人想到那些并不幸运的人们。因而词在最后,沉痛地写道:“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如此结尾,含有对战死者无限悼念之情。
这虽是首投献之词,却写得很成功。内容上虽有褒扬对方的意思,却说得很有分寸。若说人的有名,那是与皋兰自古名藩不无关系;若说取得胜利,则又与无数英灵毅魄有关。而拜将封侯、酒宴歌舞,并不可以全当作称颂之词来读。最后的招取英魂,则表现了作者对阵亡英雄的深切追悼,与幸存者的作乐形成鲜明对照。全词奇伟雄壮,跌宕起伏,陶宗仪认为可与苏东坡《念奴娇(百字令·赤壁怀古》比美,并非过誉。
上一篇:《张景祁·望海潮》原文赏析
下一篇:《洪亮吉·木兰花慢》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