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荦·永遇乐》原文赏析
柳 絮
望去非花,飘来疑雪,轻狂如许。未作浮萍,已离深树,此际谁为主? 隋堤三月,几回翘首,一片漫天飞舞。最堪怜,无根无蒂,总被东风弄汝。
踏歌魏女,离情多少,问道春光何处?乍扑空帘,旋粘芳径,好倩莺衔取。还思往日,鹅黄初染,变态顿分今古。枉垂著长条踠地,绾伊不住。
柳絮亦称柳花、杨花,诗词中咏杨花柳絮的作品极多。以词而言,苏东坡和章质夫之《水龙吟·咏杨花》,已专美于前,陈子龙的《浣溪沙》及《忆秦娥·杨花》,又以才情绮丽风流,著称于后。后来作者,似难再出胜境。然而清初词人,咏此题者仍多,作者这首《永遇乐·柳絮》,更以俊丽贴切,为时人誉为佳制。可见一代有一代的作手,推陈出新,仍然可以在词坛上占有一席。
上片首韵三句,点画入微。从柳絮的神态写到柳花的性格。“望去非花”,即东坡词“似花还似非花”句意,而以“望去”点明。“飘来疑雪”,反用谢道韫咏雪 “未若柳絮因风起”语意,而以“疑”字传神。“轻狂如许”,用杜甫“颠狂柳絮随风舞” (《绝句漫兴九首》之五)诗意,易“颠狂”为 “轻狂”,更切柳花的性格,富于感情色彩。作者化用前人诗句,妙在全无痕迹,恰似天然好语。次韵三句,写柳花飘零的身世。“未作浮萍,已离深树”是写此刻正在飞舞的情况,用 “未作” 和 “已离”来刻画,极为细致,一旦坠入池塘,化为浮萍,就只能在水面上飘浮不定了。“此际谁为主”这句,深示感叹,表明柳絮在辞树之时,已经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陈子龙咏杨花云:“怜他飘泊奈他飞” (《浣溪沙》);又云: “轻狂无奈东风恶” (《忆秦娥》)。深怜杨花飘零无主。作者于词句中虽未明示东风之无情,然而笔意含蓄,盖纵无东风狂吹,杨花仍将飘泊无主也。作者巧妙地于下文三句补足此意:“隋堤三月,几回翘首,一片漫天飞舞。”隋堤多柳,白居易《隋堤柳》诗有句云: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可见其植柳之多。周邦彦《兰陵王·柳》也有“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的词句。三月春深,人们只要在隋堤上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柳絮漫天飞舞的情景。可见柳花之飘泊,实由其心性本属轻狂,不独隋堤之柳花如此,他处之柳花也是一样。作者用隋堤之典,不过为了便于说明罢了。煞拍“最堪怜”三句,用“无根无蒂”显示柳花之飞与东风戏弄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无根无蒂”之因,乃有“总被东风弄汝”之果,“总被”二句,示叹惋之情,深得诗人之旨。
下片深入一层,转而从人情方面着笔。“踏歌魏女,离情多少,问道春光何处? ”洛阳城南有魏王堤,魏堤亦多杨柳。白居易《魏王堤》诗:“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问道春光何处”这句,即从白诗中化出。词由魏堤而联想魏女踏歌和情人分别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离情,也将像柳絮一样飘扬不定。古代有踏歌送别的风俗,男女相别或朋友分离,唱着别情的歌,踏地为拍,名为“踏歌”。(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可见踏歌多在分别时进行。)柳絮飞舞的时候,眼看春天就要过去了,所以情人们相别,有“问道春光何处”之语。好象春天会随柳絮飞走似的。然而在情人们看来,柳花似乎也留恋春天,作者在下三句写道: “乍扑空帘,旋粘芳径,好倩莺衔取。”柳花有时扑向空帘,有时粘留在芳径上,也有不忍飞去之情。人们设想要是央求莺儿衔住柳花,也许春天还可以留住。情人们眷恋芳春,不忍放春天匆匆归去,所以有此痴情之语。然而春天毕竟难以留住,柳花的身世,在一个春天之间的变化,也是迅急的。“还思往日”三句,想到初春的当儿,柳眉初展,一派鹅黄嫩绿,才染上枝头,而今却是柳老飞绵,转眼之间,顿分今古。当日在枝头黄昏絮语,而今竟各自飘泊天涯,真个是“共欲柳花低诉”,还只“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呢! 歇拍,作者联系柳花和杨柳的关系,深示惋惜之情。“枉垂著长条踠地,绾伊不住。”表明此刻多情的杨柳尽管踠着千万缕长条,不仅挽不住芳春,也绾不住漫天飘舞的柳絮,( “踠”字原意为屈曲,此处有“拖地”之意。“绾”,原意为旋绕打结,此处作“系”解。)可见柳花的心性难以捉摸,即使柳树有心绾系,她还是留不住的。
全词笔致清丽,用典贴切,刻画精工,为咏柳絮的佳作。康熙中,浙派词人,好为咏物词,师法南宋诸家。作者虽为商邱人,常与浙西朱彝尊、李良年诸人相倡和,集中咏物词亦多。这首《永遇乐·柳絮》,比之苏东坡、陈湘真诸作之自然妙丽,虽似有不及,但在精心结构方面,颇有引人入胜之处。
上一篇:《杨载·水龙吟》原文赏析
下一篇:《周星誉·永遇乐》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