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酹江月》原文赏析
登凤凰台怀古用前韵
六朝形胜,想绮云楼阁,翠帘如雾。声断玉箫明月底,台上凤凰飞去。天外三山,洲边一鹭,李白题诗处。锦袍安在? 淋漓醉墨飞雨。
遥忆王谢功名,人间富贵,散草头朝露。淡淡长空孤鸟没,落日招提铃语。古往今来,人生无定,南北行人路。浩歌一曲,莫辞别酒频注。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
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的都城,形势险要,风光秀丽,繁华似锦。历代以金陵古迹、名胜为题材的诗词不少。“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凤凰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十分著名。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萨都剌的这首词,多处化用李白诗句和诗意,抒发了思古之幽情。
上片起句以“六朝形胜”发调,大气包举,雄浑有力。金陵有连绵壮丽的楼阁,气势壮阔,非同寻常。南朝陈后主曾建筑豪华富丽的临春阁、结绮阁,与爱妃们寻欢作乐。因而,作者由登台写到想象中的楼阁,点出金陵确是六朝胜地。“声断玉箫明月底,台上凤凰飞去”,由凤凰台联想到关于凤凰台的传说,联想到与金陵凤凰台无关,但与凤凰有联系的萧史和弄玉,联想丰富自然。萧史和弄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对神仙夫妇。萧史善吹箫,能以箫作鸾凤之音。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好吹箫,穆公就将她嫁给萧史,并筑凤台让他们居住。数年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事见《列仙传》)。作者想象当年两人吹箫的情景,凤凰在山上飞来飞去,而如今箫声消失了,凤凰也杳无踪迹。在封建时代,凤凰是吉祥的象征,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复返了。透出作者的惆怅和苦闷,给作品定下了凄凉抑郁的基调,极委曲婉转之致。“天外三山”三句,细致地描绘眼前实景。“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岸边,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因为“杳杳有无中耳”,故云“天外”。这是向西南眺望。“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洲边一鹭”把视线移向西北。接着,作者由远及近,点出凤凰台。说“李白题诗处”,既是写实,又有深意藏焉,暗逗下文。这三句景色描写,是作者登上凤凰台后看到的独特美景,实是以乐景写哀情,达到了倍增其哀的效果。江山如画,六朝繁华却成陈迹,今昔之感是内蕴其中的。上片结句写到李白典故。相传李白尝月夜游采石江,着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醉中捉月。杜甫《饮中八仙歌》云:“李白斗酒诗百篇”,极写其酒兴之豪,且文思敏捷。“锦袍安在,淋漓醉墨飞雨”,描画李白饮酒赋诗的豪迈气概,生发出对李白的仰慕之情。上片重在写景,景中富情。
下片怀古,抒发感情和议论。起句“遥忆王谢功名,人间富贵,散草头朝露”,采用今昔对比的方法,总领下片词意。唐刘禹锡有《乌衣巷》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词着意相通。想那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挽救国家危亡的谢安,何等威名,何等富贵! 然而,世事更迭,有如走马,富贵难保,过眼烟云,多么苍凉!“淡淡长空孤鸟没,落日招提铃语”,突然插进一幅萧瑟冷落的动态图景,渲染气氛,烘托主题。这是作者悲凉凄楚心境的写照。自然景物的苍茫冷寂衰败和人的感情的悲楚低沉抑郁,浑然无间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孤”字下得沉痛。“古往今来,人生无定,南北行人路”,俯仰古今,作者对繁华消失、人世沧桑的无情现实寄寓了深沉的感慨,尤其是对人生充满着悼惜惘怅、无可奈何、捉摸不定的喟叹。调子虽然较低沉,但这正是动荡的政局和官场失意的心绪在词作中的艺术折射。结句“浩歌一曲,莫辞别酒频注”,把感情推向了高潮。人生无常,不如及时行乐,这是李白一生中常发的感叹,这当然是由政治上的挫折造成的,更带有发牢骚的意味。萨都剌尽管比不上李白的胸襟和气魄,但毕竟善学李白,且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下片以抒情议论为主,融景入情。
这首词把登临、怀古、写景、抒情、议论融合成一体,意境浑成,情意深厚,蕴含丰富,格调苍凉凄婉。特别是,在勾勒六朝兴亡的大背景下,更侧重、更关注对人的命运的描写,很为感人。词中化用前人诗句诗意,信手拈来,如同己出; 用典使事自然,不见雕琢之痕,足见作者的语言功底。
上一篇:《元好问·迈陂塘》原文赏析
下一篇:《顾春·醉翁操》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