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迈陂塘》原文赏析
大名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者。后三日,二尸相携出水滨。是岁陂荷俱并蒂。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谁点注? 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缕? 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
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幽恨从来艰阻。须念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秋风不住。怅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
此词亦为和元好问双蕖之作。写民间男女青年殉情悲剧,是一曲忠贞爱情的颂歌。我国这类民间传说不少,如梁祝化蝶,韩凭夫妇化相思树、鸳鸯鸟等。词中所叙乃一对痴情儿女死后化为满塘并蒂莲花,其事更奇,其情更为哀艳动人。这类故事本身就具有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争取爱情自由的意义,词人赋之,则弥足传颂。
一般说来,词从写景叙事入手,由景而情,犹如浅水行舟,渐入深流。这首词却由情直入,有破空而来之势。“为多情、和天也老”,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是说多情儿女为情而死这件事,感天动地,十分震憾人心。“和天也老”,是连天也老之意。如秦观《水龙吟》:“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和天也瘦”,即连天也瘦损了。此词起笔劈头提出“情”字,接着又一反激: “不应情遽如许! ”痴小儿女啊,何遽如此多情! 似为反问,实是赞叹,下文再转进一层:请您听罢这首《双蕖怨》词,就会理解他们的情真之处了。《双蕖怨》、《迈陂塘》,皆为《摸鱼儿》的别称。“谁点注”以下,描绘双莲形象。这香波潋滟、银色水塘之中的并蒂莲花,色如胭脂,带露含情,如此动人的美景丽姿,是谁点染浇注的呢?作者于此用疑问语气,含惊讶赞美之意,以提起读者注意,“点注”有天公独授、双莲独霑之意。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云: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杜诗详注》引《紫桃杂缀》曰: “宠光、点注,唐时有此二语。施之官职选授间,则宠光乃特恩之意,点注乃注授之意。”又引硕注云: “此诗宠光、点注,加之蕙叶、桃花,见雨露之恩,蕙桃独霑也。” “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句,使我们立即想到了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李治有意化用此诗意而另铸美词,既写双莲又写人,有含蓄不尽之意。“藕丝几缕”四句,继续描绘双莲,而拟人之意愈显。“玉骨”,后蜀孟昶《木兰花》词,写花蕊夫人美丽形象,有“冰肌玉骨清无汗”之句。这里指的是藕。“金沙”,金沙罗,花树名,月桂之属。似酴釄花,红艳夺目。这里喻指娇艳的莲花。藕丝不断,象征着他们的缠绵坚贞、至死不绝的爱情。“玉骨春心”,以洁白的莲藕、玲珑的藕心,比喻他们的青春年少和爱情的炽烈与纯洁。“金沙晓泪”,则描写莲花娇艳、荷叶带露的动人姿态,暗寓他们绵绵不尽的长恨。“漠漠瑞红吐”一句,又把我们的视线从并蒂双莲引向整个陂塘,只见满塘莲花,皆为并蒂,放蕊吐红,漠漠一片。这不仅照应了词序中的“是岁陂荷俱并蒂”,而且也写出了这对情人不屈的精神。它是美好爱情的象征,体现着人民的审美理想。
下片“连理树”等句,连用几个典故,说明自古以来,爱情就多有磨难。“连理树”,异本树木,枝干连在一起,喻夫妻相爱。“骊山”,在陕西临潼。上有华清宫,下有华清池。“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嵋马前死” (白居易《长恨歌》)。这就是“骊山怀古”的内容。但主要是指李杨爱情和马嵬惊变等文学故事情节,若指全部内容,就不伦不类了。“朝暮云雨”,用宋玉《高唐赋》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典故,以指男女恋情。“六郎”,据《新唐书·杨再思传》,武则天宠臣张昌宗,排行第六,貌美。杨再思谀之曰: “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武后病甚,张昌宗与其兄易之皆为张柬之等人所杀。后把六郎作为美男子或莲花的代称。作者用这些典故,说明自古迄今有多少“愿世世为夫妇”的幽情密誓因间阻而不得实现,落得个终古长恨。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写法,强调了这类悲剧的历史连续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这一社会悲剧的认识,也增强了作品的批判性。然后,“须念取”三句,又从一般到个别,从历史回到了现实。作者说,这满塘双莲,实是令人可爱而可怜。只盼着鸳鸯、翡翠来和他们相聚为伴,庶乎免其寂寞;也只有这些雌雄成双的鸟儿才配得上与双莲为友,且可相映生辉。上片“香潋滟”等句是实写,这里是虚写。双莲相向,荷风飘香,鸳鸯对对,翡翠双双,虚实相生,完成了对银塘双莲形象的描写。但是,虚也好,实也好,实质上双莲芳魂永远是寂寞的。所以,词的末四句,便创造了一种“秋风不住”、“轻烟北渚”、“凉月南浦”的悲剧氛围,从而衬托出芳魂的凄苦和幽怨,体现了作者哀伤为美的传统审美思想。夏承焘、张璋编选的《金元明清词选》评价此词的末四句云: “一结凄然,有余不尽,境界极为凄婉、高华。”信然!
张宗橚《词林纪事》引《乐府纪闻》云:“事奇而词亦工,堪与《雁丘》作并传。”事奇关乎题材,词工方显本领。此词开笔破空突起,先声夺人。结尾含蓄高远,悲韵不尽。中间描绘双莲形象,美艳哀婉,寓意颇深。同元好问原词相较,可以媲美,甚或胜之。
上一篇:《李治·迈陂塘》原文赏析
下一篇:《朱彝尊·金明池》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