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念奴娇》原文赏析
春雪咏兰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 解珮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 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这是一首咏物词。沈祥龙认为上乘的咏物词,“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论词随笔》) ,此词足以当之。词写于明亡之后,是旨通“风骚”,构思深刻,立意高远之作。它名为“春雪咏兰”,实际上寄寓了作者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与复国之志,抒发了深厚的民族感情。顾璟芳曾评此词曰:“此大樽之香草美人怀也。” (《陈忠裕全集》附) 可见,其词旨继承了屈原《离骚》的爱国主义精神。此词言抗清复国之志,并不如岳飞《满江红》那样慷慨激昂,直抒胸臆,而是采用楚辞美人香草的比兴、象征手法,极尽“缠绵猗娜” (陈子龙《三子诗余序》) 之致。全词上片构思了春雪兰残、美人不见的意境,象征时局的险恶,饱含亡国的悲愤; 下片借描写昔日美人与兰草之情怀寄托故国之思,并表示了振奋民族精神与争取抗清复国胜利的愿望。
上片分四个层次: 一、“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屈原曾写《天问》,“呵而问之,以泄愤懑” (王逸《天问序》) 。子龙之“问天何意”,同样是抒发“愤懑”之情。“到春深”该是东风化雨,莺飞草长,杂花生树的时节,但天意反常,竟是“千里龙山飞雪”,使江南笼罩在酷寒冻云之中。“龙山” 即楚辞《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赩之”之“逴龙”,王逸注: “逴龙,山名也。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逴龙。”这里它是满清贵族的象征。作者以北来“飞雪”之肆虐比喻政治气候的乖戾,实指清兵南侵,使“春深”的明朝骤临寒冬之灾。这一层极写政治形势的险恶,抒发了愤懑之情。二、“解珮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这里写 “美人”之消逝。“解珮”用刘向《列仙传》中典故:江妃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解珮与之,遂不见其踪迹。“凌波”用曹植《洛神赋》典,指“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洛神。“人不见”即指作者心目中的江妃、洛神一样的美人在“千里龙山飞雪”的淫威下一时销声敛迹。这里的美人如同《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中的“美人”,“盖托词而寄意于君也” (朱熹《楚辞集注》) 。在封建社会,国君代表国家,子龙笔下的美人指明朝君国,侧重于国。“人不见”即指明灭亡也。“蕊珠宫”系传说中神仙所居处,这里称“漫说蕊珠宫阙”,意味着京师陷落,也不必说起。这层通过凄婉的境界抒发了作者因朱明王朝覆灭而生的悲痛之情。三、“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经过前两层铺垫,这里正式 “咏兰”——零落之兰。“楚殿”、“湘潭”皆为兰草滋长之地,但今日却呈现出“烟微月冷”的萧索凄冷的氛围。兰草被摧残殆尽,已无兰“五六月盛”(《本草纲目》) 的繁茂景象。王逸曾指明《离骚》写“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离骚经序》) 。陈子龙词中的“兰”也是忠贞爱国的志士的象征,并寄托着作者复国的理想。写兰之零落是暗示仁人志士复国理想实现之艰难。四、“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词意至此一转折: 兰草并未灭绝,深山幽谷中仍有它嫣然笑容。这意味着志士们的忠贞与理想并未被放弃,口吻中不无自豪之意。但作者心绪复杂,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能不 “愁”,担心幽谷之兰也将零落,理想要破灭。《离骚》云:“恐鹈鴂之先鸣兮, 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 “啼鴂”是兰草不芳的先兆。鹈鴂即杜鹃。 词意至此又稍转折,抒写感情可谓委婉曲折。
总的来看,上片色调比较冷,比较低; 但作者的愤懑、悲痛、担心与对君国的忠贞等复杂感情写得真实而深刻,委婉而曲折,与上片相比,下片却是暖色、高调,可分三个层次:一、“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险恶的现实使作者不能不去重温旧梦,借以激发继续斗争的信心与力量。这一层次回忆昔日美人与兰草血肉相连的关系,充满了作者深情的故国之思及对未来的憧憬。词由“当日”二字转入回想。“九畹光风”,是先写兰草之总貌,如同全景镜头: “九畹”即《离骚》“滋兰之九畹”之意,每畹等于十二亩,此极写兰草之丰茂;“光风”突出兰草于丽日和风中流光溢彩之神。“数茎清露”则写兰草的具体形象,如同特写镜头: 兰草茎叶上清露如珠,晶莹妩媚。这是比喻仁人志士当年忠贞的美德。“纤手分花叶”,由兰草转向关心、培植兰草的美人,是的,志士们忠贞的美德是君国所培育,因此也得到君国的宠信。兰草曾在“多情”的美人怀抱里,结下芳香的“同心之言”,《易·系辞上》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同心之言”就是仁人志士对君国的忠肠义胆。作者对此满怀赞誉之情。它也正是今后其“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立场与态度的表露。二、“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此写作者从旧梦中醒来,面向现实,发现美人尚在,但已与兰草分离。“玉腕香销”即兰草之香已不复存在于美人的玉腕衣袖。“云鬟雾掩”,形容美人渴念兰草之憔悴情态。“空赠金跳脱”用《真诰》典故: 晋时女仙绿萼华曾降临羊权家,赠权金玉跳脱各一。“跳脱”即手镯,当为美人与兰草 “同心千结”的信物。因为兰草 “料得都攀折”,油然而生“空赠”之感,突出了君国对抗清爱国的仁人志士的怀念渴望之心。三、“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词人最后这一笔把词境推向了新的思想高度: 既然兰草与美人早有“同心千结”之誓,而兰草也尚有 “嫣然幽谷”者在,那么就不必悲观、颓丧。作者也深信: “洛滨江上”的美人会回来重振精神,在美好的时节找到芳香忠贞的兰草,重新开创未来。作者此时扫尽上片低冷的色调,使全词境界呈现出朝暾般的亮色来,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这首词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十分含蓄,无一语道破,而是寄托于“春雪咏兰”的婉媚词境与具体的飞雪、美人、兰草等形象之中,让读者自己去细细体会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从中享受到不尽的美感和丰富的诗意。其“文词婉丽” (陈子龙《宋子九秋词稿序》语) ,所谓 “婉丽”是“既有鲜妍之姿,而不藉粉泽” (陈子龙《王介人诗余序》) 。它婉而不靡,丽而不俗,既有文采,又自然青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词旨。
上一篇:《鲜于枢·念奴娇》原文赏析
下一篇:《王以敏·惜黄花慢》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