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丑奴儿慢》原文赏析
春 日
日日登楼,一日换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谁道迟迟? 一片野风吹草,草背白烟飞。颓墙左侧,小桃放了,没个人知。
徘徊花下,分明记得,三五年时。是何人、挑将竹泪,粘上空枝。请试低头,影儿憔悴浸春池。此间深处,是伊归路,莫惹相思。
伤春悲秋,是封建士子词作中常见的题材。“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乐府古辞《长歌行》)洋溢着生命活力的春天带给人们愉悦和兴奋,春光的逝去,极容易引发感情细腻的词人留恋之情。但季节总是按自然规律变化,这是任何人意也无法改变的。所以就连身居高位、心胸宽广的欧阳修,也低吟: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蝶恋花》)至于有亡国亡家之痛的南唐后主的《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触景而发的则完全是凄切之情。对同一题材的处理,既可见作者的匠心,又可见创作主体因境遇心理不同对物象的不同感受。一般地说,能独运匠心,将个人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是传统题材不落窠臼的起码要求。以此量之,黄景仁的这首《丑奴儿慢》虽然不外是惋惜春光易逝,带有伤春悲己色彩,却仍不失为可读之作。
上片开头四句以精警语直揭题旨,语势流走洒脱。“日日登楼,一日换一番春色”,先言春色变换之快,接下去说春日 “似卷如流”乃是对春光疾逝的形容。“者”,即“这”。“者似卷如流春日”意思是: “这似卷如流的春日啊! ”这句话很有气势,含有强烈的慨叹成份。接着顺势而下,推出“谁道迟迟”的反诘。似对《诗·小雅·出车》 “春日迟迟”的问难,实是对前面春光疾逝命意的加强,又是对以上三句的结论。本词题目是“春日”,作者先强调春光疾逝,似乎忽视了对春日的描绘,其实,开头两句“日日登楼,一日换一番春色”已蕴有对春色的极赏,因作者意在先声夺人,欲取一气呵成之势,故待前四句神完意足以后,才写春景。“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极发生。” (钱起《春郊》)。花草是春天典型的物象。本篇写春景亦从花草入手。“一片野风吹草,草背白烟飞。”气象十分开阔,以“草背白烟”状凄迷春景也很有特色。然接下去作者写桃花却别是一番景象:“颓墙左侧,小桃放了,没个人知。”如此桃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陆游笔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梅花。诗人观察外物,塑造形象,总是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倘若了解黄景仁的身世,就可以发现,在这熙闹的春天背景上出现孤寂的桃花,断然不是作者感伤气质的发露。这位在当时声噪一时,被誉为“天才” 的青年诗人,四岁丧父,自幼与母亲屠氏相依为命,在清寒的家境中苦读灯下,虽然十六岁应郡试在三千考生中“冠其军”,但其后乡试一再落榜。此路难通,黄景仁只得从弱冠时起即南北奔波,依人作幕糊口。其诗句有: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重九夜偶感》) 二十四岁自寿词言:“苍苍者天,生我何为?令人慨慷。叹其年难及,丁时已过,一寒至此,辛味都尝。似水才名,如烟好梦,断尽黄齑苦笋肠。” (《沁园春》)这颓墙之侧冷寂独放的小桃花,不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外现了他的人生体验吗?
下片写春归。但换头: “徘徊花下,分明记得,三五年时。”却是追叙自己花下徜徉,曾见春光正好,犹如十五岁的女孩子那样明丽可爱。这种美好的追忆更使人感到对春归的叹惋: “是何人,挑将竹泪,粘上空枝。请试低头,影儿憔悴浸春池。”竹泪,代指眼泪,相传舜崩于苍梧之野,其二妃娥皇女英哭帝,泪染于竹,故词家将泪称竹泪。曾几何时,春也去了,花也憔悴了,只剩下伤春人对空枝洒泪,凭吊落花,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可奈何的伤感色彩,这正是在生活和心理重压下“只有伤心胜古人”的黄景仁作品中最经常出现的那种情绪。后三句“此间深处,是伊归路,莫惹相思。”则以悲欢难言的淡语作结。星转斗移,季节变换,春去夏来,本属自然。但词人却偏喜问春天为何归去,归于何处。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也是此意。本词谓春天的归路、伊人的归路都在落花深处,劝人“莫惹相思”,正说明自己对春天相恋之深。
本词情致起伏,耐人寻味,虽酸楚伤感不免有颓唐之意,倘能知人论世,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一篇:《张四科·齐天乐》原文赏析
下一篇:《辛愿·临江仙》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