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水调歌头》原文赏析
莱阳姜如农先生,前朝以建言予杖,遣戍宣州。会遘甲申之变,不克往戍所。僦居吴门者几三十年。癸丑夏,先生疾革。遗命家人曰: “必葬我敬亭之麓。”其子勉仲学在从之,闻者悲其志重其节,私谥之曰: “贞毅先生”。维崧填词以代迎神送神之典焉。
东海黄门老,疾革话悲酸。呼儿吾骨累汝,霜翦一灯寒。休返田横岛上,何用要离冢侧,莫恤道途艰。忆奉重华命,遣往敬亭山。
三十载,怜弱水,几回干? 铁衣生既未著,鬼亦戍其间。此地层崖沓嶂,正接蒋陵钟阜,紫翠涌千盘。若有人兮在,竦剑守重关。
姜埰,字如农,明朝莱阳(今山东)人。从小序中大致可看出其生平梗概。据《明史》卷258记载,他是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礼部给事中。因与崇祯一言不合,被送到锦衣卫,崇祯密旨令“潜毙之狱”。后经多方营救,才被拖到午门“杖一百”而幸免于死。第二年被保释。随后又一次入狱,直到崇祯十七年才出狱,命充军宣州(今安徽宣城),因李自成攻下了北京而“不克往戍”。福王政权覆灭后,长期流寓苏州,“几三十年”,直到癸丑年(康熙十二年)病逝。临死,姜埰叮嘱他的两个儿子: “吾奉先帝命戍宣州,死必葬我敬亭(宣州名胜) 之麓。”陈维崧有感于此事,“填词以代迎神送神之曲”,写下了这首慷慨苍凉的挽歌。
陈维崧的父亲陈贞慧是著名的明季复社文人,福王当政时曾被陷害入狱。南明灭亡,陈贞慧隐居十余年,死在顺治年间。姜埰的命运和陈贞慧颇有相似之处,而在清初,对前朝的一片孤忠特别能拨动遗老遗少们的心弦。因此作者写来感情十分真挚深切。
“东海黄门老”,首句交代姜埰籍贯和身分。“东海”相当于今之黄海,莱阳位于胶东半岛,临黄海。姜埰曾任礼部给事中,汉代设有“黄门宫”,给事于黄门之内,故这里称他为“黄门老”。“疾革”是病危之意。“疾革话悲酸”,临终时诉说内心的无限悲苦。以下就是他临终对家人的叮嘱,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呼儿吾骨累汝,霜翦一灯寒”,似乎是向两个儿子表白歉疚的复杂心情: 我这把老骨头连累了你们,使得你们满头白发还在寒灯下苦读。第二层是为自己选择葬身之所。“休返田横岛上,何用要离冢侧,莫恤道途艰。忆奉重华命,遣往敬亭山。”田横是齐田氏的后代,韩信破齐,田横自立为齐王,率领从属五百人逃往海岛。刘邦称帝,遣使者往招降。田横羞为汉臣,遂自刭。留居海岛上的五百壮土,闻田横死,也都自杀。要离,春秋时著名刺客。吴公子谋杀王子庆忌,要离献策,先使吴断其右手,杀其妻子,然后诈以负罪出奔,见庆忌于卫,庆忌喜, 与之谋夺吴国。至吴地,渡江,要离于中流刺庆忌,庆忌释之,令还吴。要离至江陵亦伏剑自尽。田横为胶东不屈之士,魏征《李密志铭》有云: “魂往齐都,不愧田横之冢。”而要离冢,据《百城烟水》记载,在苏州专诸巷西城上。又据《后汉书》记载,梁鸿亦客死苏州,朋友们因“要离烈土而伯鸾(梁鸿字)清高而葬之于要离冢旁”(见《梁鸿传》)。田横岛上,要离冢侧,都是义士的归宿之地,而词中却用“休返”、“何用”等否定性词语,使之处于陪衬地位。姜埰既不愿象李密那样魂归故里,也不愿象梁鸿那样埋骨异乡,他理想的埋身之处则是崇祯指定发配的宣州敬亭山。“重华”是舜的名。崇祯对姜埰应该说是相当残酷的,而他却以贤明的“重华”冠之,至死不渝地向崇祯奉献忠心。这是封建意识铸成的悲剧,而这里可见悲剧中的一员——所谓忠臣的复杂心态。
下阕正面歌颂姜埰的形象。“三十载,怜弱水,几回干?”抒写时代遽变中的内在意绪。“弱水”,是传说中力不能负芥、不胜鸿毛之水。“忆弱水,几回干”,写反清复明力量的软弱,从反衬入手,以显示姜埰“铁衣生既未著,鬼亦戍其间”形象之高大。“铁衣”借指戎装;“其间”指敬亭山。姜埰生前没有去戍所,那么黄泉之下亦要效忠大明江山,可谓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此地层崖沓嶂,正接蒋陵钟阜,紫翠涌千盘。”“此地”紧承前句,也指敬亭山。据《嘉庆一统志·宁国志》记载,敬亭山“山高数百丈,千岩万壑”。敬亭山一带连绵不断的山峰正好和南京钟山连成一体。“蒋陵钟阜”都指钟山。东汉蒋子文死难于此,又名蒋山。南京为明朝陪都,明孝陵在钟山南麓。“紫翠涌千盘”,钟山岩层呈紫色,在暮霭中尤其鲜明;而佳木葱茏,盘旋起伏,似波浪涌起。此处与上片结尾呼应,从地理环境上进一步点明姜埰意欲遣往敬亭山的原因。“若有人兮在,竦剑守重关。”屈原《九歌·少司命》有“竦长剑兮拥幼艾”之句。“竦剑”就是执剑。在层崖叠嶂之中好象你的音容宛在,手执长剑,为明朝宗庙把守重重关隘。
这首词作者采用了纪实与虚写相结合的手法。上片的实写使得下片成为有水之源,而下片的虚写使全词的主题深化了一层,从而虚实相生; 并运用历史典故,多层次地表达姜埰的志节与遗愿,成功地谱写了这首挽歌。
上一篇:《元好问·水调歌头》原文赏析
下一篇:《洪亮吉·水调歌头》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