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紫萸香慢》原文赏析
送 雁
恨沙蓬、偏随人转,更怜雾柳难青。问征鸿南向,几时暖返龙庭。正有无边烟雪,与鲜飙千里,送度长城。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
秋声。宿定还惊。愁里月,不分明。又哀笳四起,衣砧断续,终夜伤情。跨羊小儿争射,恁能到, 白苹汀。 尽长遍排人字, 逆风飞去, 毛羽随处飘零,书寄未成。
屈大均少时曾参加抗清活动,广州陷落后削发为僧,曾远游陕西、山西(当时称并州、代州、云州 )一带。自康熙五年至七年(1666—1668),先生正当茂富年华(37~39岁),代北一带又多民族抗争史迹,这几年中,触景生情写了许多诗词。这些诗词多是先生一生中富有思想性、艺术性的佳作。即以词来说: 《紫萸香慢·代州九日作》、《八声甘州·榆林镇吊诸忠烈》、《凄凉犯·再吊榆林诸烈》、《浪淘沙慢·绥德秋望》、《兰陵王·云州旅次》、《关河令·延绥清明所见》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这首词题为《送雁》,这时先生正寓居代州,即今雁门关一带。时当深秋,正是北雁南归时候; 而雁门关是古来戍守之地,又是与雁有关联的地方,据《山海经》云: 雁门,飞雁出其间亦曰陉岭。所以这首词必然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词。我们进一步来看看这首词的结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上片前三句是以沙蓬枯拔随风飘泊、秋柳摇落尽失青翠的比兴手法领起全词,并指明是在深秋季节。沙蓬是在砂碛中生长的一种蓬草,秋后草枯常因风连根拔起随风沙而飞转; 故常用以比喻人的飘泊不定。这里用了一个“恨”字、一个“怜”字,就已定下了感伤的情调。深秋正是雁南飞的时候,所以下两句就是用以扣《送雁》这一主题。人们看到南归的大雁,不禁要为它送行,并要问候一句,你们什么时候再回到北方来呢?这当然要等到明年春暖的时候了。“龙庭”指古代匈奴的王庭。李白的《古风》诗中曾有“昔到雁门关,今戍龙庭前”的诗句,这一带正是以前匈奴常出没的地方。以下三句更进一层说明现在北国即将是风雪交加的时候,迅风一瞬千里,还是乘风送你们飞过长城吧! ”“鲜飙”指大风,谢眺《夏始》诗中有“对窗斜日过,洞幌鲜飙入” 的句子。下面四句正是联想到历史上的故实,寄托着作者的情思。大意是说,当你们将飞离并州边境的时候请等一等,因为白发的牧羊人苏武,他正在北海边与李陵握手告别,也将南归汉朝。这里引用的是苏武牧羊和苏李际会的典故。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时以中郎将出使匈奴,被扣留并被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边,仗节牧羊受尽苦辛,十九年后始得归还。李陵是汉武帝的将军,多次与匈奴征战有战功,天汉二年李陵又率军五千出塞,与匈奴单于(王)战,力屈乃降。在匈奴中曾与苏武相会。苏武归汉时曾给李陵去信,李陵也有回信给苏武,即《古文观止》中所载的《李陵答苏武书》。词中说苏武与李陵握别,不一定是史实,但确是有过书信来往。诗词用典得其意即可,不必深究细节。至于李陵的为人,历史上也是褒贬不一,这里不多罗列,但作者本人对李陵是不赞许的。他在同时期所作的《云州(即今大同)秋望》诗中有“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句,可见他是很重视气节的,这也和他的生平有关。
下片则又深入地写景写情,以表达当时的动荡不定的时势和作者忐忑不安的心情。前两句是说,在这秋声里,即使暂时有所居止了,也还是不'时要被惊醒的;接着进一步说,这种令人愁伤的岁月,一切事情是看不清楚的。何况又有哀怨的胡笳四起,断断续续的捣衣砧声, 不能不令人伤感,彻夜难眠。这虽是说给归雁听的,实则已是作者本人的情感,二者混为一体了。最后更为飞雁耽心,怕它们遭人暗算。在这广阔的草原上,很多牧羊胡儿难免争射飞雁! 这样,你们还能平安地飞到水平汀绿的南国吗?“跨羊小儿争射”句出自《汉书·匈奴传》:“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这隐喻胡儿将要伤害大“人”的意思,也正是作者自身所处的环境不能不有所担心。尽管你们排成“人”字横空迎着逆风飞去,但恐怕也难免随时有遭到暗箭的危险。我想让你们带去的书信,恐怕也难以寄到。这里“逆风”二字很有深意,因为深秋多西北风,雁南飞正是顺风,而这里却用了“逆风”,这当然不是误谬,而是有意的构造。“雁足传书”也是苏武的故事,这已是众所周知,不多作解释了。这首《送雁》词可以说是屈大均的代表作之一;因为他藉咏雁传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笔法上也很有特色,所以叶恭绰评曰:“声情激楚,喷薄而出”。历代词作家写雁的也有数人,苏轼的《 卜算子》一阕,脍炙人口,但是否是咏雁,词评家也议论不一。南宋张玉田的一首《解连环》是咏孤雁的,也为词评家评为佳作,词中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二句,多为人们赞誉传诵,因全词较长,不全录了。
上一篇:《张景祁·秋霁》原文赏析
下一篇:《王夫之十首·绮罗香》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