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澎·贺新凉》原文赏析
塞 上
苦塞霜威冽。正穷秋、金风万里,宝刀吹折。古戍黄沙迷断碛,醉卧海天空阔。况毳幕、又添明月。榆历历兮云槭槭,只今宵、便老沙场客。搔首处,鬓如结。
羊裘坐冷千山雪。射雕儿、红翎欲堕, 马蹄初熟。 斜亸紫貂双纤手, 搊罢银筝凄绝,弹不尽、英雄泪血。莽莽晴天方过雁,漫掀髯、又见冰花裂。浑河水,助悲咽。
顺治十四年(1657) ,顺天科场案发,祸及全国。十五年初,礼部磨勘 (复核) 丁酉科乡试朱卷,劾奏河南省考试官黄沁、丁澎用墨笔添改字句。据《扶荔堂文集选》 (刻于康熙间)记载: 丁澎在阅卷时,发现了李天馥的卷子,拍案叫绝:“此名士也。”他出于爱才,阅后把李等前几名举子叫到,以他们的卷子为例,讲解了 “为诗为古文之道”,并随手在卷子上用墨笔“更易数字”。谁知,此举竟触犯了法规,招致大祸。当年七月十六日被流徙到了吉林尚阳堡。这首《贺新凉》就是写徙居生活的。
首句“苦塞霜威冽”,突兀而起,边塞的荒寒、凄凉情形已初现在读者眼前。尚阳堡位于今吉林省西北,与蒙古接壤,清初为科尔沁右翼前旗,今为吉林省洮安县。此地属干旱气候,一月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16.5度,秋冬之季,风沙弥漫。接着三句,以“穷秋”、“金风万里”、“宝刀吹折”、“黄沙迷断碛” 等语,一气而下,写戍所的地理自然环境: 秋冬之交,风卷黄沙滚滚而过,迷人眼目,裂人肌肤。这是白天的情景。当时的遣戍者往往“无庐舍,掘地为屋以居”,或只睡一顶帐蓬。他在戍所写的《夏日移居》八首中有句:“五迁无定宅,逆族卜居难”、“松鼠昏弄月,山鬼夜憎人。”已经写得很明白。漫漫长夜,伴他的只有如冰的寒月; 听到的也只有枯黄榆叶的“历历”声,即使借酒消愁,也只是仰卧山岗,面对蓝天和随着狂风而飞过的片片乌云。寂寞、凄凉、孤独,难忍长夜的煎熬。“只今宵、便老沙场客”,是说寂寞催人老,一夜之间,已是“不觉星霜鬓边白” (晏殊词句) 。何况,干旱、风沙、沙碛、久未梳洗的两鬓已经打成结,谪戍者的潦倒形象栩栩如生。
过片“羊裘坐冷千山雪”句,继上片“只今宵、便老沙场客”和“搔首处,鬓如结”而来。“千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在辽宁西南,此处是泛指,也是特指作者所居的山区。既是续写谪戍者的形象——身披羊皮袄,孤坐群山雪地,也指遭谪来此已非一日,而是坐冷千山了。接着写所见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作者对兄弟民族怀有很好的感情,他在《塞上曲》六首、《东郊》十首等诗中,以形象的语言,生动刻划了少数民族围猎的壮观场面: “居延雪劲草初肥,放兔呼鹰教打围,夺得健儿雕羽箭,翻身骑马疾如飞”,“紫貂斜亸燕支女,白马横行垄上儿。别部龟兹兼破陈,都将双管夜中吹。”这些与此词下阕几句的意境是一致的。然而,“垄上儿”能够理解和同情遭贬谪者此时此刻的生活艰难与内心痛苦吗?苏武牧羊一十九年,王昭君远嫁匈奴……千古史事,英雄泪血,“燕支女”手中的“银筝”,又怎能弹尽诉绝! “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辛弃疾《贺新凉·咏琵琶》)此境此情,作者所见所闻,能理解的也只是凄凉和绝望。丁澎是杭州人,今日此时,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的美景,正是赏秋时节。眼望“晴天过雁”,又怎能不引起思乡情绪呢! 他有妻儿兄弟在故乡,他们好吗?他们知道塞上的苦况吗?路隔千山万水,戍期未满,还乡无望; 难以御寒的毳帐,如铁的衾枕,有梦也难圆。掀髯细听,只有河水在呜咽,抬头仰望,只见树梢冰凌串串。绝望、凄凉、悲壮,字字泪血。这是对清廷借科场案迫害知识分子的控诉,思想意义是积极的。
陈其年对此词的评语是“裂帛一声,红珠迸碎。我读之,便觉耳后生风,鼻端出火。”这首凄壮的《贺新凉》,是丁澎用血泪铸成的,是《扶荔词》中若干“壮词”的代表,与其小令的气格完全不同,它继承了苏辛豪壮词风的传统。一位有成就的作家本来就不应当受一门一派的局限,而是博取众长,以不同的格调写不同的内容。此外,这首词也再次证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丁澎有五年谪居生活,才有《塞上》这种作品。
上一篇:《龚鼎孳·贺新凉》原文赏析
下一篇:《盛禾·贺新郎》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