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风入松》原文赏析
寄柯敬仲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友情为古人所重。虞集此首《风入松》词,便是一首优秀的友情之作。词题为“寄柯敬仲”,柯九思,字敬仲,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及诗人。虞集比九思大十七岁,但二人情趣相投,遂结为忘年交。九思作画,虞常题诗。元文宗图帖睦耳仰慕汉文化,特设奎章阁学士院,以翰林直学士虞集兼奎章阁侍书学士,用柯九思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二人又同受文宗知遇。当时蒙古世家子孙以才名者进用日众,嫉恨虞集及九思,对二人极力排挤陷害。至顺三年(1332)五月,文宗将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避暑,九思以忧谗畏讥,请补外官,为权臣从中作梗,遂落职,流寓于吴(今苏州)东之胭脂桥。八月,文宗卒于上都。次年三月,虞集在大都(今北京)馆阁,作《风入松》,寄慰九思(以上据《元史》文宗纪、虞集传及近人宗典《柯九思年谱》)。
“画堂红袖倚清酣”,起笔风致高华。词人自道京中生涯,画堂歌酒,丽人侑觞,颇为畅美。本来,词人身为翰林学士,实为清显之官,可是下句:“华发不胜簪。”便暗带衰飒惫厌之意。此年词人六十一岁,尚不致白发稀疏不能插簪吧。这一感喟,别有深意。下边词笔又转。“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词人深情追怀,多少次在金銮殿侧的翰林院值夜,以备随时为文宗起诏;多少个东风骀荡的日子,在烂漫百花里停下车马,沉醉于明媚春光。“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唐代韩偓为翰林学士,常视草金銮内殿,深夜方还翰院,昭宗遣宫女秉烛以送(见宋郑文宝《南唐近事》)。上句所说即此种故事,是感念草诏深得文宗嘉许,因而优礼有加。下句则言文宗赐给轻罗朝衫。如果说上句所写犹为自己一人所独,那么下句所写则为自己与九思二人所共。九思《退直赠月》诗云:“西华门外玉骢骄,新赐罗衣退晚朝。”可以印证。怀念双方共同经历的美好往事,词情自然容易深入友人的心灵。
虞集《风入松》(画堂红袖倚清酣)词意
那都是往日的事了。“御沟冰泮水挼蓝。”过片一笔收回现境。御沟冰融,春水漾碧,其碧如蓝。春天又回到了大都。“飞燕语呢喃。”双双飞燕,呢喃相语,多么亲热。可是友人今在何处?“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虽说春已归来,可是寒意犹深,透过重重帘幕,依然刺人肌骨。显而易见,此是托喻之笔,暗言大都政治气候依然恶劣,自己境遇十分艰危。正是在这种政治气候的压力之下,九思才落职流寓到江南去的呵。下句“银字泥缄”,是书信之美称(银字谓字如银钩。泥缄即泥封,古代书简封以粘土,上盖印章,叫泥封)。我纵有千言万语,然而能托谁传书与你?这当然是暗示自己有苦难言。词情至此,正面表达出对友人的关心。结笔顺此推出:“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可以告诉友人,我也将要归去。归去何处?杏花春雨江南。事实上,此年八月,词人即谢病归临川(今江西抚州),从此再未出仕。临川亦属江南。以同归江南相告,乃是对友人莫大的慰藉。
此词深深感动了九思。次年即惠宗元统二年(1334)元夕,九思赴友人姚文奂宴席,以此词装裱成轴并和之。当时张翥为赋《摸鱼儿》词述其事,中云:“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此词也感动了当时与后来的读者。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四载:“吾乡柯敬仲先生九思,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长短句寄博士(略),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直至明初,瞿佑犹说“曾见机坊以词织成帕,为时所贵重如此”(《归田诗话》)。人类美好的情感是长青的,体现这种情感的文学,也是长青的。
“杏花春雨江南”六字,乃是元词最出色的名句,天然是一整幅优美的意境。涵泳六字,仿佛身到江南,空濛烟雨,袭人之面,绰约杏花,照人之眼。多么空灵、馨逸的意境呵。元人之画,精神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之逸气”(元倪瓒《论画》)。“杏花春雨江南”之句,亦正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而写意传神,自成逸品。
上一篇:《谭献·青门引》原文赏析
下一篇:《张綖·风流子》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