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木兰花慢》原文赏析
游三台(二首其一)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三台,指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西北隅,为东汉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任冀州牧时所筑。其中铜雀台最高,上有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高耸云霄,楼巅置大铜雀,舒翼奋尾,势若飞动,因名铜雀台。
公元1234年,金亡于蒙古。从此,元好问过着“今是中原一布衣”的遗民生活。他在《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相公神道碑》中说:“岁丙午,某过彰德。”丙午,公元1246年。彰德即今河北临漳一带。词当作于此时。同题凡两首,别首见下篇。
上片首三句铺叙三台的气势:“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岧岧,高峻貌。阙,楼观。一“拥”字生动地勾勒出三台矗峙的雄姿。龙虎气,指天子之气。《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说项王曰:‘(刘邦)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之气也,急击勿失。’”郁峥嵘,化用左思《魏都赋》“三台列峙以峥嵘”之句。这三句是遥想当年三台初成时的气象。接着三句,暗点所怀人物——曹操。想当年铜雀等三台筑成,曹操曾与文武百官登台吟诗作赋、歌舞宴乐,正是“幕雨珠帘,秋香桂树”的良辰美景,尽情遣兴,颐指气使,指点繁华的三台城垣,抒发统一中原的慷慨大志。这里的“台城”即三台所在的邺都之城。以上悬想过去的繁华景象,是怀古。接着又叠用“台城”二字,既构成行文的重复连锁,同时又是词意的过渡和转捩。这三台所在的邺城历经朝代更替,“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今一片萧瑟,词人心绪不禁为之悲凉。“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引《邺都故事》:“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妾与伎人,皆住铜雀台。……每月十五,辄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这里,词人感叹千载之下,曹操之墓已无人西望凭吊,一代豪杰的平生功名,换来的是“铜驼荆棘千年后,金马衣冠一梦中”(元好问《寄钦业李兄》诗)的千秋遗恨,如今只有凄哀的弦乐声传来,如泣如诉。歇拍二句:“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抒发了江山永恒、英雄丘墟的深沉感慨。
换头叙曹操为建立霸业,南征北战。“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从建安十五年(210)三台筑成算起,到曹操病卒的建安二十五年(220),恰好十年。这十年间,曹操曾风云奔走,破荆州,下江陵,不可一世,但在赤壁大败于孙权、刘备联军,其惨淡经营,不过使天下鼎足三分而已。“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对酒当歌”句,出自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当年曹操高歌此曲,抒发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抱负。可是,如今面对曹操陵墓,“对酒当歌”,岂非虚名,又有何用?言外寄托着词人对故国沦亡的深沉悲痛。“青青”,点出曹操墓荒芜不堪,惟有丛生的草莽。“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邺都当年的珠帘绣帐、高台广囿,如今荡然无存,三台已成断垣残壁,蔓草荆棘,莓苔斑驳,只有乔木依旧。怅望西陵曹墓,作为金朝遗民的词人,面对蒙古族的铁蹄统治而无可奈何,心头遗恨怎能平息!结拍二句:“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南朝宋诗人鲍照,曾为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他曾用凌云健笔,为兵燹后的扬州写过一篇著名的《芜城赋》。如今,元好问要象当年鲍照那样为曹公重写一篇饱含兴亡之痛的《芜城赋》。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元遗山以丝竹中年,遭遇国变,卒以抗节不仕,憔悴南冠,二十余稔。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往往寄托于词。”他表面上是说想为曹公写《芜城赋》,实际上是为了悲悼故国。这最后两句,真可谓血泪之笔。
此词凭吊遗迹,怀古慨今,抒发兴亡之感,词风沉郁悲凉,是词人遗民生活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上一篇:《梁曾·木兰花慢》原文赏析
下一篇:《胡祗遹·木兰花慢》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