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存·水龙吟》原文赏析
雪次韵
一天云似穹庐,山川惨淡还非旧。兴来欲唤,羸童瘦马,寻梅陇首。有客遮留,左援苏二,右招欧九。问聚星堂上,当年白战,还更许、追踪否?
却拥重裘深坐,看飞花、乍无还有。老来拈笔,不禁清冻,频呵龟手。想见南山,少年射虎,臂鹰牵狗。暮归来,脱帽销金帐里,饮羊羔酒。
从词题看,这是一首以雪为主题的咏物词。初一研读,又感觉它不是道地的咏物词,不仅没有雪的字眼,而且除了下片第二句“看飞花、乍无还有”外,几无其他写雪的笔墨,实在令人纳闷。原来,词中咏物有此两法:一是避忌题字;一是不用正面描写,避实就虚,以题外事从旁渲染。当然,这所谓的题外,又不是不着边际,这里的分寸是“取神题外,设境意中”(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吴存这首咏雪词运用了此法,同时也成功地把握住了这一分寸。由此着眼,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这首词,一是“意”——雪的主题,一是“境”——“雪”外的事物。“雪”外的境象要始终贯穿着雪的主题。词人先写“云”,写“山川”。云,是雪所以成,所从来的世界。词人笔下的云,不是“白云一片去悠悠”,也不是“斯须改变为苍狗”,而是无边无际、浑浑黯黯。词人比之以穹庐,语本《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出了云的沉重之势。“山川惨淡”四字,写出了在黯云笼罩之下“寒凝大地”、态度全无、生气沉息的景象。词人写云,写山川景象,也就是写雪势。我们从那天地之间、昏昏黯黯、惨淡一色的图景中不难联想出漫天大雪的形象。接着写自己的活动,从两个方面映带了雪景。“兴来”三句,写自己因雪起兴,欲骑马去山头踏雪赏梅。这里以意念的形式写出了“雪”天文人雅事之一种。这是因友人的挽留没有实施的一种,以下数句则写实施了的另一种。字面上演绎了一个典故。“苏二”、“欧九”,分别为宋代文学家苏轼和欧阳修,欧阳修有《雪》诗,苏轼有《聚星堂雪》诗,都是当时著名的“白战体”。所谓“白战体”,又称禁体物体或禁体,是咏物体的一种。创作时明确禁止使用某些描写此物所习见的形容词语和传统手法,如欧阳修《雪诗》回避了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之类字眼,因为这些字眼可以直接形容或比喻雪花之洁白与飞扬的特征。后来苏轼作《聚星堂雪》诗时也遵从了这一禁令。苏诗中有“白战不许持寸铁”之语,就是说不凭藉这些字眼,“于艰难中特出奇丽”(苏轼《聚星堂雪诗引》)。词人借用欧、苏的这一故事,写出了自己与友人对雪唱酬的情景,不知不觉中交代此词的创作缘起。上面这两件文人雅事,设想的和实施的,都是兴由雪起,事在雪中,都紧扣住了雪的主题。下片前四、五句,依然交代自己的活动,一是看雪,一是写雪。看雪之意是遥承上片不得“寻梅陇首”而来,写雪则是就上片作诗赋雪之意加以描写。看雪导致了对雪的正面描写。“乍无还有”四字写出了雪花在高空融入惨淡云色,平入视线则可分明看见的情景。写雪,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则是一幅对雪苦吟图。从词人“不禁清冻,频呵龟手”的形象中,可以感受到雪带来的寒冷。这是对雪的又一角度的描写。最后数句,勾勒出一个雪地狩猎的少年形象。词人选取了一连串潇洒的动作,写出了这位少年风华正茂、生气勃勃的少壮风采。一“想”字,标明这一形象完全出于想象。从词人心理来看,这反映了词人在感受到自己老态龙钟、诗思钝滞之际对少年豪逸之情的向往。这与前面的自我描写构成了老与少的对比。从全词的整体过程看,词人的想象又为表现雪的主题开拓了一个富于生气的表现视角。大概在词人看来,以少年风华,在雪地狩猎是雪天最有风采的事,以此景入词,也是咏雪最生动的一笔。分析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摄取的题外之境是丰富的,除了雪的直接条件(云)之外,大都是人事活动。这些人事活动是在一种自我叙述的自然进程中展开的。其中有客观的自我活动描述,又有即景而起的踏雪雅兴,有典实所提供的关于雪的故事,有想象中的雪天的乐事。这些,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关于雪的想象,渲染出了雪的主题。而且,这个主题表现了鲜明的个性。因为该词在虚处渲染中不仅写出了雪的情貌,更重要的是写出了雪的风雅。这是词人在“题外”所获致的雪的神采。
上一篇:《陈锐·水龙吟》原文赏析
下一篇:《王渥·水龙吟》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