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金缕曲》原文赏析
和嶰筠韵
绝塞春犹媚。看芳郊、清漪漾碧,新芜铺翠。一骑穿尘鞭影瘦,夹道绿杨烟腻。听陌上、黄鹂声碎。杏雨梨云纷满树,更苹婆新染朝霞醉。联袂去,漫游戏。谪居权作探花使。忍轻抛、韶光九十,番风廿四?寒玉未销冰岭雪,毳幕遍闻香气。算修了、边城春禊。怨绿愁红成底事?任花开花落皆天意。休问讯,春归未!
林则徐和邓廷桢(字嶰筠)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强大昌盛,高举抗英大旗,外与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内与投降派进行了复杂的较量。他们终因得罪了这批见利忘义的卖国之徒,先后被戍伊犁(今新疆伊宁一带)。在贬谪地绥定城(今新疆霍城),他们借游春看花为名,以《金缕曲》词唱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愁怨与不满。这里所选,即是当时林则徐酬和邓廷桢的词。
上片描绘边塞的春景。“绝塞春犹媚”,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挚爱之情与他虽身处逆境但仍情绪乐观的精神。接下三句,具体描绘边城春色:嫩绿的草芽铺满了城外的大地,点点片片的山花相杂其间,近处碧绿清澈的小湖,被阵阵春风吹起层层微波。“一骑”七句,逼真地写出了登高望远的所见所闻:城外之地与沙漠相接相连,却垂柳夹道。飞骑奔驰其间,尘土纷扬,马骑若近若远,飞鞭忽隐忽现,似断似续。山野里,柳丛中,传来了黄鹂一声紧接一声的鸣叫,犹如一曲悦耳的歌,淡红色的杏花在微风中如春雨般洒落,而雪白的梨花却开得正盛,如云彩一样在天地相接处飘浮。转身东望,紫红色的苹果花初绽花蕾,似火一般,将朝霞染得更加鲜红艳丽。
“联袂去,漫游戏”两句抒情。林、邓两人是先后从战火纷飞的广州来到这荒僻之地谪居的,是从唇枪舌战的朝廷来到这边塞小城“思过”的,其心情之坏自可想见。谁知词人笔锋一转,只轻描淡写地说他们俩就如游伴,来到这边地小城踏青游春一般。说得轻松,但词人内心的沉重之感是读者都能感觉到的。
过片“谪居权作探花使”,将词人愤投降派不抗,怒决策者不争的内心世界和盘托出。意即既然我身为谪吏.事事不由己,那就只好把贬斥之地看成游山玩水、追花逐春之所。接下“忍轻抛”两句,进一步道出了词人的这种苦痛:边城美丽的风光处处皆是,国家西部淳朴的民风永驻长在,我又怎么忍心随随便便地抛此而去?其实,词人内心并不乐意前来边城作这“探花使”,他虽身在边城,但心却在广州,时时记挂着国家的抗英大业及其在反侵略反外侮中与自己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广州百姓。
“冰岭雪”既是天山景色的真实写照,但又含有词人深刻的寓意。词人自喻“寒玉”,他喻“冰岭雪”,雪,玉相较,把自己与投降派们区别开来,足见其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品格。而“未消”两字,似乎又听到了词人无力回天、深以为恨的呼喊。“毳幕”句借历史典故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向。李陵《答苏武书》有“韦鞴毳幕,以御风雨;擅肉酪浆,以充饥渴”之句来赞扬苏武宁死不屈的品质。林氏在这里借用,既切合贬地伊犁的实情,而苏武威武不屈的志向.又正是自己所要坚持的。
“算修了、边城春禊”.又强作欢语,而实在宣泄内心的不平之气。意即这次发配,权当在三月三日外出,在水边嬉戏,祓除不祥之游。
最后四句,是针对邓廷桢原倡而发。邓词云:“雁柱华年真一梦,问啼鹃可解离人意?春渐老,劝归未?”邓词可与林词参读。林词既是对老友加同志邓廷桢的劝慰,又是自己态度志向的表白:面对春天大好时光长吁短叹,怨天尤人,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还是听凭大自然花开花落、阴晴圆缺的变化吧!面对日落月升,春去冬来这样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又何必去关心春天归去没有这样的问题来困扰自己!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保持自己的晚节。最后四句,是这首词的重点所在。表面看来,消极有余,奋争不足。但究其内心,却是词人对民族利益受侵、个人事业受挫的血泪控诉,不满呼喊;是词人坚持斗争、保持晚节的表白,是对抗英大业必胜的展望。
这首词,上片写春天艳丽的自然风光,正与下片不堪回首的人间往事恰成对照,从而抒发了词人的怨愁愤恨,表明了他自己的志向。
上一篇:《谭献·金缕曲》原文赏析
下一篇:《屈大均·长亭怨》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