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鹊踏枝》原文赏析
过人家废园作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 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此词写暮春过废园之所见,借废园荒凉、一花独放的情景抒发失意心绪和对时政的郁郁感慨。
词牌名为“鹊踏枝”,又名“蝶恋花”。此调婉转清脆,最宜写景抒情。凡词所写,不外乎情与景二字。或以情语胜,或以景语胜,终是景为情用,情因景生。龚自珍素以写浓挚忧恻、声情沉烈的诗见长,此词写得随意,似顺手拈来,有景中寓情、情景交融之妙,不愧是“郁怒清深两擅场”了。
上片起首以景语发起。漠漠,密布貌。春芜,春天丛生的野草。野草丛生的荒凉庭园,匆匆春又归去,早春的花枝已经凋零,藤刺牵绊衣衫,欲与人倾诉孤寂,妨碍诗人在园中漫步。“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用倒挽句式写园中飞絮。废园杂草丛生,荆棘遍地,行路艰难,已令诗人意绪苍凉,而白蒙蒙一片扑面而来的飞絮,偏偏无情地作意狂舞,更平添几许烦恼。此句若联系宋代词人晏殊《踏莎行》之“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以及宋代散文家曾巩《咏柳》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来看,不难感到龚自珍心中积悃已久的愤世之慨。飞絮杨花,在古诗中常用来比作得势的奸佞和小人。龚自珍生于清朝内忧外患初亟之时,看到“衰世”的燕巢危幕之势,虽为才士,但要“革前代之敝”、“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谈何容易。
词人一般为了夺人心目,喜欢在起首作骏迈精警之句,不唯豪放派作此手笔,如柳永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直叙眼中物象,一跃而起,绘出一幅凄清苍凉的图画,也是飞来神笔,入骨奔心。龚自珍此词起法,极似宋代词人陈克《菩萨蛮》的“绿芜墙绕青苔院”,从容语淡,场景逐一推出,有宛然入画之妙。其个中意味,且留待读者玩味辨之。上片五句,抓住藤刺牵衣、飞絮扑面两个细节,以此生发,组成一个春日荒园的全景镜头,也为下片作了成功的铺垫。
下片过拍处,笔锋一转,“绣院深沉谁是主? ”耐人寻思。无主绣院已失去了昔日蝶宠花娇的光辉。“深沉”二字,愈显情重。“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二句一出,最提全词精神。一边是庭园荒芜,荆棘丛生,飞絮扑面,沉闷凄凉得令人窒息,一边是孤花墙角独放,充满生机,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朵孤花”,语意似有重复之弊,却是词人强调花之孤寂的用心所在。清代文学家高鹗《念奴娇》有“忽地撩人,一枝花影,遥倚阑干右”,宋代诗人杨万里诗有“数点有情吹面过,一花无赖背人开”,孤花独放,最能撩拨诗人情思。景物呈现于人前,唯有心人才能生发联想而作出奇思妙想来,故黄庭坚有“独为我辈设”之语。荒园墙角的这朵孤花,就是为龚自珍而设的。诗人生于“衰世”,眼前内忧外患,常有不满时政的感慨。其改革世弊的思想,虽然后来深深影响过康有为、梁启超,“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 (梁启超语),但在当时确如“一朵孤花” ,尽管“墙角明如许”,又能有多大作为呢? “莫怨无人来折取”,哀婉自慰,不要埋怨无人赏识这朵孤花,这是因为“花开不合阳春暮”,生不逢时之故。阳春,一般指煦春之时,如李白有“阳春召我以烟景”句。阳春,也常用以喻惠政,即开明时政,如李白《梁甫吟》有“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句。此词末句,说的是孤花虽美,但因为已到阳春暮时,故无人赏识了。也可以理解为,龚自珍以孤花自比,有美人迟暮,才能无从施展的无限悲叹之情。
在写法上,下片采用特写手法,绘出一幅孤花于墙角悲叹“时不再来”的画面。景中寓情,既写出了词人孤芳难掩,自赏清高之态,也道出了词人生不逢时,行路维艰之叹。
全词情景交融,寄托深远,不尽之意,溢于言表,虽语带伤感,亦不愧为才情俱胜的佳作。
上一篇:《龚自珍·鹊踏枝》原文赏析
下一篇:《李齐贤·鹧鸪天》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