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十首·摸鱼儿》原文赏析
东洲桃浪
剪中流、白苹芳草, 燕尾江分南浦。 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棠桡无数,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佳丽地,仙院迢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诉! 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这首词咏潇湘小八景中的东洲桃浪 按题意,应该集中笔力描写千株桃花的缤纷美艳或芳洲的迷人景色才是,但细读全词,作者的旨意似乎不在于此。
上片写东洲桃花昔日的美姿和旧梦中游客的情兴,而以春归作结。首句“剪中流”与第三句“燕尾江分南浦”相照应,是说东洲居于江心,江水流过此洲,被剪成南北两股,远远看去, 就象是燕尾一般, 次句“白苹芳草”化用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句意, 暗点“洲”字。“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反用崔护《游城南庄》诗的后两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诗说人面似桃花,因此见桃花而思人面; 本词说,桃花似人面,因此见人面而思桃花。“年年如故”,即崔诗“依旧笑春风”之意。“盈盈待学春花靥”,用拟人化手法写桃花的的轻艳可爱,极为传神。可是这一切美好的景象,随着春天的归去,将转瞬而逝。“留春住”以下六句写强烈的恋春、惜春意识。“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为春末景象。古人认为“杨花(即柳絮)入水化为浮萍”(《埤雅·释草》) 。“浮萍”而曰“几许”,可见为数不多。“絮”前着一“残”字,更见韶光已晚。尽管如此,“浮萍”、“残絮”仍然在梦境中迷恋着春光。“棠桡无数”三句,不妨理解为“旧梦”中的热闹景象。在桃花盛开的时节,这里游船来往不绝,连月夜都有人驾着莲舟遨游,象太乙仙人一样欢乐,象汉成帝载着赵飞燕在太液池中泛千人舟那样尽兴,但春天终于归去,就象是被这些游船载走了一样。在上片中,作者的恋春、惜春的意识具体表现在“笑几许浮萍”的“笑”字中。“浮萍”、“残絮”想“留春住”,作者及游人何尝不想“留春住”。但春天终于未能留住。“浮萍”、“残絮”徒劳梦想,固然可笑,但作者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笑“浮萍”、“残絮”,实是词人自笑自怜。何况词中的“旧梦”两字,不无寄托,且明亡以后,作者遁迹荒夷,与“浮萍”、“残絮”相去几许?故上片写景之中,时时流露故国之思。只是词晦意隐,不易觉察而已。
下片另出一境,写东洲桃花突然遭受的一场洗劫。“佳丽地”两句是说洲上有寺观仙院,香烟缭绕,一派平静景象。以下三句由静而动,写风雨骤至。“湿香”喻被雨水浸湿的花瓣。这些花瓣,经大风一吹,四处乱飞。有的飞上仙院的朱门,有的飞上了道士的醮坛,在星斗般稀疏的灯光下,乱飞的花瓣就象是下了 一天花雨。经过这番洗劫,洲上的桃花凋零殆尽,不堪回首了。“君莫诉”以下六句是作者的感慨之词。“桃根已失江南渡”是说不仅桃花凋零,而且连桃根也丢失了。晋王子敬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作者不说“桃叶已失江南渡”,而说“桃根已失江南渡”,这就暗示读者,作者咏东洲桃浪是有寓意的。当时清军攻破南京,南明政权根本已失,恢复无望,作者只能借题发挥,一抒故国之思。“风狂雨妒”,隐喻当时清军凶猛的攻势。处此逆境之中,作者深悲极痛,而又无法可想,因此只好叹息自己找不到避乱的桃花源。
叶恭绰说:“故国之思,体兼骚辨。船山词言皆有物,与并时批风抹露者迥殊。知此方可以言词旨。”(《广箧中词》卷一) 这段话,移作本词的评语,也是很恰当的。
上一篇:《瞿祐·摸鱼儿》原文赏析
下一篇:《陈维崧·摸鱼儿》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