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桂殿秋》原文赏析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在名作如林的清代词苑中,近代词家况周颐独推朱彝尊的这首单调小令为一代“佳构”,似有过誉之嫌。不过,此词清疏醇雅,余韵悠然,自有不可低估的艺术魅力。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小词。“思往事”三字突兀而来,明白切直,提挈全篇。什么“往事”呢?二字便把读者的审美情思唤起,并将它与词人的思绪一道“定位”在早已流逝的时间过程的某一点上,从而做好倾听词人低诉往事的心理准备。“渡江干”,略点“往事”发生的环境,并在结构上作为一种过渡,随即带出两个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连续的江行生活的小景和断片。一是“青蛾低映越山看”。“青蛾”,本喻女子眉黛,这里指代美人。“越山”,不仅进一步提示出特定的地域指向,补足“渡江干”一句之语焉未详,且唤起我们对南国青山绿水的美好想象。从表层意义观察,“低映”似乎只写“青蛾”;“看”字似乎只将“越山”人格化。实际上,“低”、“映”、“看”三字,既写人又写山。隐隐青山倒映在碧水之中,粼粼绿波中浮现着伊人俯窥江流的倩影。是翠眉如黛的舟中美女在凝视水中的越山?抑或状如眉峰聚的越山在注目水中的佳人?其美感效应,不妨借用温庭筠的两句词加以描述:“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菩萨蛮》)美女和青山交相辉映,凝神相窥,不仅呈现出令人难忘的画面美,而且也显示出作者心目中伊人性情的天真和丽质的超人。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词意
上一景是美人低眉望江,下一生活小景则是舟中卧听秋雨:“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舸”,小船。“簟”,竹席。“共眠一舸”,把美人及其向慕者一并写入,这向慕者就是词人自己。他同伊人同舟同行,也许还互相爱慕,但却可望而不可即。“共”字写出他们同行相遇的机缘,“各”字写出双方分隔的孤单。如果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那自是另一种气氛,反映另外一种情愫。然而,这里偏偏是“听秋雨”!“秋雨”既是实景,又为整个画面涂抹了一笔冷色,浓化了舟中人物的孤独感。“共眠”和“各自”形成强烈的比照,“各自寒”从“听秋雨”中自然引出。“秋雨”本有寒意,但是此处之“寒”,与其说是秋雨外加给人的皮肤感觉,毋宁说是舟中人自我产生的心理感受。相倾相慕的双方虽近在咫尺,却如远隔天涯,无法相亲相爱,领受对方贴心的温语,缒绻的柔情,焉得不意冷心寒?“各自”二字,不仅点出词人自己,同时还包括了词人揣想中的对方。一笔双绾,力穿七札,值得玩味。
据说此词和朱彝尊的《风怀二百韵》(《曝书亭集》卷七)本事相关。《风怀》诗表达“两美诚难合”、“无端失比伉”的题旨,咏唱一个无缘结合的爱情悲剧,世传朱氏为其妻妹冯寿常而作。这类风流韵事容或有之,但鉴赏这首词,大可不必胶柱鼓瑟。词中陈述了词人对记忆中往日美好情事的低徊顾念,写出一对相互思慕的才子佳人有缘相遇、无缘相亲的悲剧,具有普遍的审美价值。清人丁绍仪评论曰:“史梅溪《燕归梁》云:‘独卧秋窗桂未香,怕雨点飘凉。玉人只在楚云旁。也著泪,过昏黄。
西风今夜梧桐冷,断无梦,到鸳鸯。秋钲二十五声长,请各自,耐思量。’竹垞太史仿其意即变其辞为《桂殿秋》云,较梅溪词尤含意无尽。”(《听秋声馆词话》卷二)宋人史达祖《燕归梁》所咏情事与本词略同,竹垞可能从中受到某种启发,但朱词并非史词的简单改编,它只展现客观小景,无直露的抒情笔墨,意象精美,笔法含蓄,言外余韵绵绵不尽,颇耐人回味。
上一篇:《元好问·木兰花慢》原文赏析
下一篇:《杨慎·水调歌头》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