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书·长相思》原文赏析
对春山,画春山。淡淡眉痕著笔难。新愁聚两弯。燕双还,蝶双还。红上纱窗绿上阑。杏花飞又残。
这是首思妇词。
“对春山,画春山”,上片开头两句,出现两个“春山”,字重而义有别。第一个“春山”,实指春天的山。“对”字,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正在凝神远望春山之情态。与欧阳修《踏莎行》词下片“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联系来看,这里虽未明写怀人,而其意自在。第二个“春山”,代指妇女秀丽的双眉。这是从“远山眉”化来。《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用“春山”形容这位女子的双眉,不仅说她生得美丽,而且也暗示她此时的心情。春天来临,正是情人们团聚,共享美好春光的时候。一种希望会见情人的春意,油然涌上眉际,所以她提笔画眉,要打扮一番。可是,“淡淡眉痕著笔难”,笔触陡然一转:这双眉却令人难以下笔,无从描画。词忌平板,这里正是这首词之跌宕、腾挪之处。也可以说设置了悬念,令人产生“为什么”的疑问。第四句“新愁聚两弯”,则为回答。两弯,指弯弯的双眉。一般说,人犯愁时蹙紧眉头,这里却说愁聚集在双眉上,致使无法下笔描画。属于感情范畴内的愁和恨,都是抽象的。正因其抽象,古来不少诗人绞尽脑汁设法形容,以使之具体、形象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至于将愁恨与画眉联系起来的,则有欧阳修的“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诉衷情》)吴宝书的这两句词,在前人基础上,更有了创新。无理而妙,极有情致。“女为悦己者容”,而“悦己者”远在“春山”之外,自己打扮给谁看呢?因此,执笔的手不由得停住,画不下去。主人公瞬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刻画得异常细腻而准确。这里还要注意“淡淡眉痕”和“新愁”的措辞。“眉痕”“淡淡”,表明已经久未描画了;说有“新愁”,言外之意,自然有“旧恨”、“旧愁”。如果说当初离别是“旧恨”,离别后相思是“旧愁”,那么,春天来临,更产生了新的思念之愁。由此可见,主人公所思念的远人离开已经很久了。整个上片,没有明写相思,仅用“著笔难”的细节,引出“新愁”,就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相思之情全部托出,用笔可谓既新奇又巧妙。
如果说上片是一个短暂的特写镜头的话,那么,下片则如一连串摇动的平行快速镜头。四句三组,写的都是春至春夏之交的转换景色。如果从横的方面加以重新组合的话,可以分成两大画面。一为春景:燕归、花红,杏花飞;一为春末夏初之景:蝶舞、叶绿,杏花残。可是,诗人却偏偏不避重复,从纵的方面着手写。这主要是为了突出时日久,季节转换,以便更好地刻画主人公的感情。“燕双还,蝶双还”,不仅以燕、蝶成双,反衬主人公的形单影只,而且点出季节的变化。春天,燕子双双归来;春末夏初,蝴蝶双双飞来。这都给主人公带来些希望:也许远方的人儿就要回来团聚。当然,她连连失望。“红上纱窗绿上阑”,“红上”,指春天花开;“绿上”,指春末夏初花谢,叶盛。句子节奏加快,以“双还”、“红上”、“绿上”有意重复的写法,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她关注外界景色的变化,希望随着季节的转换,远方的人能够归来。她一次次地怀抱希望,又一次次地跌入现实的失望之中。结句“杏花飞又残”,节奏更快,只用“飞又残”三字,写了两段时间:从杏花盛开到杏花凋谢。杏花盛开是在春天清明前后,而“飞又残”,则是春末夏初之间。从这句的语气看,侧重反映主人公失望的黯淡之情。整个下片更是没有一句写相思,却以外界景物的转换,反衬、反映主人公的相思之愁和感情的起伏变化,深细入微。
整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感情含蓄深致而不露痕迹。
上一篇:《邵曾鉴·金缕曲》原文赏析
下一篇:《蒋景祁·阮郎归》原文赏析